特朗普能否带领美国走出信仰危机?

历史上的美国也象今天一样,曾经经历过几次大的信仰危机,但每一次危机之时,美国都会出现卓越的属灵领袖,把美国人从信仰危机中带出来,让更多的美国人走近上帝,接受上帝。也有更多人在危机中和困惑中反思危机的根源,寻求人类共同的信仰——真正能够凝聚人心、启迪智慧,给人类带来安宁、和平的伟大信仰。




5月4日星期四是美国国家祈祷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签署了意义重大的“宗教自由行政令”。这标志着基督教信仰在美国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对美国的前途和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特朗普在签署现场说:“信仰深植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中,这是美国建国的精神和灵魂,我们不能允许有信仰的民众成为被针对,欺凌和侮辱的目标,他们将不再沉默。”

根据行政令,教会里的牧师和宗教领袖可以公开谈论政治,表明政治立场,参与政治活动。美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会是保守派力量的核心和基础,反堕胎,反同性恋,维护一夫一妻制的传统家庭价值,是对左派和自由派的强力制衡。

早在今年2月,特朗普就誓言要彻底废弃“约翰逊修正案”。“约翰逊修正案”是在1954年由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约翰逊参议员所提出,内容规定取得免税资格的教会和其他非营利组织,不得直接或间接参与或干预政治竞选活动 ,也不得支持或反对政治候选人,否则将失去免税资格。

5月3日晚间晚间,特朗普在白宫会晤了“福音派顾问委员会”(Evangelical Advisory Board)成员,5月4日,在签署法案前会晤了罗马天主教团体的领袖们。白宫官员5月3日晚间表示,特朗普签署行政令避开了1954年的“约翰逊修正案”(Johnson Amendment)。

美国是一批在英国受迫害的新教徒最早建立起来的上帝之国,1620年9月23日,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漂向北美大陆。全船乘客102名,其中,新教徒35名,其余为工匠 、渔民、农民及14名契约奴。

1620年11月11日,经过海上六十六天的漂泊之后,五月花帆船抵达美洲。五月花号原本是哈德逊河口靠岸,由于海上风浪太大帆船偏离航向,五月花号最后在普利茅斯抛锚。

船上的乘客,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新社会”制度,上岸之前,船上41名成年男性在船舱里签了一份简短的公约。这份公约被后人称之为《五月花号公约》,签署人立誓要创立一个不同于欧洲的自治社会,这个社会最核心的理念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创立,且将依法而行自治。这就是美国在建国之前,历史上第一份极为重要的政治文献。

《五月花号公约》(Mayflower Compact)。译文如下:“以上帝的名义,阿门。 我们,下面的签名人,作为伟大的詹姆斯一世的忠顺臣民,为了给上帝增光,发扬基督教的信仰和我们祖国和君主的荣誉,特着手在弗吉尼亚北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的面前,彼此以庄严的面貌出现,现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政治社会,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我们之间创造良好的秩序。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新教徒的理想是要在新大陆建立一个新社会,为上帝的荣耀和基督信仰作见证。签署《独立宣言》的人中,有不少是新教徒甚至是牧师。美国的立国原则从许多角度反映出基督信仰和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比如基于“上帝创造一切且掌管一切”的“天赋人权”的理念,基于“人都有罪性”(所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三权分立的政体以及基于“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的政教分离的原则等等。

由于这些曾经受到过宗教迫害的基督徒更加深刻地了解政教合一对国家社会同时也对真正的基督教信仰所产生的危害,他们更加懂得政教分离的原则对建立新国家的重要性。所以美国建国的历史,一方面反映出基督教信仰对美国立国的影响,一方面也突出了政教分离的原则。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认为,美国的独立是上帝的恩典,华盛顿曾经说:“美国人民应该比别的国家更有理由承认,上帝介入过他们经历的诸事。美国人不应该忘记,上帝的大能在我们的革命时期多次彰显,全能的上帝是我们唯一的保护。”

华盛顿在总统就职典礼上,亲吻《圣经》,手按《圣经》宣誓,并且在正式誓词之外,郑重说出了后任美国总统都会说的一句话:“我宣誓,我祈求上帝的保佑。”

在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命令所有军官把向士兵宣读祷告文作为一天的开始,并于1776年7月开始在部队配备随军牧师,自此以后直到今天,美国军队一直保持着士兵作战前祷告并在军队中配备牧师的惯例(即:美军从建立初期起就是一支宗教武装)。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曾经志愿做一名全职的基督教牧师,为此进了哈佛大学专修神学。在担任总统迁入白宫后,亚当斯下令在正式的餐厅刻上祷词:“我祈求上帝,将最好的祝福赐予这座屋子和以后居住在这里的每个人,但愿唯有诚实睿智的人永远在这屋檐下治理!”这个祷告词至今仍然铭刻在白宫的餐厅里。

然而现在,世俗文化的影响正渐渐让美国人远离基督,虽然还有很多美国人说自己是“基督徒”,那只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祖辈是基督徒,或者小时候被带到教会甚至受过洗,他们平时根本不读圣经不祷告不参加任何团契活动,对圣经和基督教的教义既没有清楚的了解,也不再真正地相信上帝,在个人生活中,他们的行事为人并不以圣经或基督教的教导为准则。

这样的“挂名基督徒”在美国己很普遍,美国社会日趋世俗化,一些社会精英,尤其是一些左派,不遗余力地要把基督教的影响力排斥在公众事物以外,甚至把基督教信仰当做有害的思想加以禁止。

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倾向在美国日益加深,祷告在公立学校被禁止,“十诫”的箴言被撤出教室,根据圣经原则反对同性恋被指控为“仇恨犯罪”,学校教育不能质疑进化论……而一些教会也被世俗化侵蚀,逐渐丧失对社会文化的批判能力和属灵生命的影响力。

有人把“9 11”作为一个分水岭,也有人把2008年金融危机看成导火索,实际上这仅仅只是偶然的外因,摧毁美国的势力并不是外部的敌人,而是美国自己,并且早在二战之后就渐渐露出了端倪。

“文化多元化”风行美国,对尊重和保护个人权利以及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等为标志的主体价值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长期的挑战,导致美国的价值观越来越混乱越来越妥协。

美国作为新大陆,并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新大陆,更是价值观的新大陆。新移民尤其是欧洲新教徒对美国的建设和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移民延续了欧洲文明的传统,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层面,几百年来如同明光照亮,给这个世界希望和光芒。

而二战后进入美国的移民群体发生了质变,许多来自非基督教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或非法移民大量涌入,使美国源自欧洲的传统价值观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于美国《独立宣言》所确立的三大权利:生命、自由、追求幸福(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权利也受到冲击和影响。

新移民特别是黑人的生育率远高于白人,美国非法移民已达6千多万!2010年,美国白人比例已降低到63%,按人口学的规律,美国很快就不再是一个欧洲后裔为主的国家,也不再是所谓的西方国家。

幼稚的左派政治家终究要为此付出代价,尤其在西欧,法国和西班牙的穆斯林化已经积重难返。当初穆斯林的大批涌入,聚居一地,早期的抗议基本出于民生。获得身份、生活福利后,衣食无忧的这群人投身于政治,不断要求独立!再下一步,就是要求邻居街坊走进清真寺。翻开世界地图,人们会发现,穆斯林开疆拓土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欧洲对中世纪野蛮的基督教改革后矫枉过正的仁慈,造成现代西方人的硬伤和难以治愈的后遗症。今天的西方人已很难立足于阿拉伯世界,更不用说传教和兴建教堂。而穆斯林的清真寺,可以堂而皇之的盖到911遗址附近,仅在法国,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就已超过2000多座。这就是宗教和信仰的力量,当美国人不再把基督看成救主,异教和邪教就会趁虚而入,美国的衰亡或分裂也就为时不晚。

历史上的美国曾经历过多次大的信仰危机,但每一次危机之时,美国都会出现卓越的属灵领袖,把美国人从信仰危机中带出来,让更多的美国人走近上帝,接受上帝。也有更多人在危机中和困惑中反思危机的根源,寻求人类共同的信仰---真正能够凝聚人心、启迪智慧,给人类带来安宁、和平的伟大信仰。

一旦信仰的大厦坍塌,美国这座自由世界的灯塔就会黯然无光!美国就会失去所捍卫的价值观,美国的分裂就不可避免,这种分裂或许是联邦,或许是信仰。基督教信仰曾经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的繁荣和稳定,当美国人远离上帝,美国的未来还会那样被上帝眷顾吗?特朗普能否在短短四年带领美国走出信仰危机,并且重塑世界新秩序?恐怕只有上帝才知道。(原载蔡慎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