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物价为什么不能简单类比?

中美物价为什么不能简单类比?


按照摩根·斯坦利提供的数据,中国商品在美国的零售价格,高于出口价格4倍。可是,即便高于出口价格4倍的零售价格,仍然低于国内同一商品的零售价格。可见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之低,已经低到了何等惊人的程度,由此形成的巨额财富转移该是多么惊人。




《人民日报》曾经发文大侃中美物价,并以北京和纽约的物价来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物价并不比美国高,但《人民日报》显然回避了一些更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在美国,不仅中国制造的产品远比中国售价便宜,即使是美国制造,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比美国贵很多。


凭心而论,美国的整体物价并不低,如果一个中国人,每年只能拥有官方所公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美国显然很难生活下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而2015年全美(包括城市和农村)人均收入为4.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万元),这个收入只要念过高中或者大学,勤勤恳恳工作都可以获得。


美国大街小镇超市众多,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许多商品的价格跟中国超市相比差异不大。特别是主打国货的华人超市,商品价格比中国超市还要便宜。1美元在美国超市能派上很大用场,比如:6包方便面(在中国这样的方便面一包要卖3元人民币)或三碗桶装速食面(这样的速食面卖5元人民币一碗),或十来个橙子,或一袋葡萄,或二磅香蕉,或十个鸡蛋,或一瓶牛奶,或几个面包,或一把青菜……许多产自中国的商品,比如拖鞋、浴巾、T恤、餐具等等,质量比国内销售的好很多,价格却明显低于国内。禽肉类除了牛排比国内稍贵一点,猪肉猪排鸡肉鸡翅特别是猪内脏都比国内便宜。


但在诸如梅西百货这样的大商场,如果没有赶上打折,里面销售的东西跟国内大商场相比,价格没有多少优势。只有那些在国内被视为奢侈品的名牌服饰、皮具、手表、化妆品要比国内的价格至少低三成以上。美国的城市周边有许多大卖场和工厂店,那里销售的商品比城里超市又要便宜三分之一,很多美国家庭喜欢在这些地方大包小包的购物,更多来自中国的游客也喜欢在这些地方选购各种价廉物美的名牌商品。


美国满大街都是汽车,无论是新车还是二手车,价格都比中国便宜很多,国内一般在20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豪车,在美国不超过10万美元,而在美国一辆2.0排量的日韩车在中国只能买一辆1.5排量的吉利或奇瑞。一般3.0排量的汽车根据品牌不同价格介于2-4万美元之间,5万美元可买到在国内100万左右的汽车。二手车的价格就更低了,即使是不满一年的九成新汽车,价格又比新车便宜三分之一以上。


美国市场上销售的高标号汽油和柴油,随国际油价涨跌波动,但一般每升的价格折算下来比国内要低2元人民币以上。美国的高速公路基本上都是免费通行,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绵延几千公里的州际公路,都不向车主收取什么路桥费。中国的收费公路堪称世界第一!现有公路网中,95%的高速公路、61%的一级公路、42%的二级公路都是收费公路。


至于房子,中美之间的可比性也不是太大,由于所处的城市不同地理位置不同,价格差异很大。除了纽约中央公园极少数顶级豪宅很贵以外,遍布美国城乡的独幢别墅要比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住宅都要便宜很多。


孩子的教育支出,是许多中国家庭父母最头疼的事情,从幼儿园到大学,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每个父母都有一本算不清的账。而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是全免费的,不仅学费全免,课本费全免,校车费全免,连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午餐费也全免。即使上了大学,如果家庭年收入低于所在州的平均收入水平,也不必缴纳学费。


中国的低工资和高物价结合在一起,美国的高工资和低物价结合在一起,这就使中美两国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要远远高于货币收入之间的差距。


1980年美国人均收入是10,200美元,中国则是190美元,相差约54倍。由于中国那时是低工资低物价,所以当时在收入相差54倍的情况下,中国人如同美国人一样,一个人的工资收入也能够养活一个四口之家。2008年美国人均收入37,600美元,中国则是1,100美元,相差34倍,货币收入差距缩短了三分之一多。可是,在实际生活中,美国人仍然能够独自一人养活四口之家,而中国靠一个人的收入,养活一个孩子都很困难。


为什么中美两国货币工资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而中国人供养家庭的能力在下降?甚至下降到了夫妻二人做工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的状况?这种状况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罕见现象。原因是中国的物价在向西方国家看齐,而中国人的收入水平又没有出现大幅增长,从而使中国人养活家庭的能力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如果没有所谓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在中国即使官员也过得很艰难。


按照摩根·斯坦利提供的数据,中国商品在美国的零售价格,高于出口价格4倍。可是,即便高于出口价格4倍的零售价格,仍然低于国内同一商品的零售价格。可见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之低,已经低到了何等惊人的程度,由此形成的巨额财富转移该是多么惊人。


中国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万亿元,出口商品总额折合人民币14.14万亿元,出口商品总额占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一半左右。通过这种价格体系,中国老百姓创造的财富,如同长江大河般滚滚流向了西方国家,让所有西方国家的所有家庭,都享受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利益。中国的廉价商品,廉价资源,廉价劳动力等等,成为美欧等西方国家发展虚拟经济、建立透支性消费体系的物质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的确给西方国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多年前西方国家是高工资高物价,中国则是低工资低物价。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之一,就是在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进行了分配关系的重新组合,把西方国家的高物价与中国的低工资结合在一起;把中国的低物价和西方国家的高工资结合在一起;进而形成了西方国家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是低工资高物价的畸形经济现象。


税收畸高是导致中国高物价的另一个原因,中国税收占消费品价格的比重高达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中国老百姓每购买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税收,超过商品本身近1.8倍。如此惊人的高额税收加到商品价格里面,自然会造成中国物价高高在上。即使是以民生居住为主要动能的房地产,各种税费几乎占到房价的70%,导致中国的土地价格越抬越高房价轮番飓涨,老百姓购房租房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最近,中国媒体口诛笔伐狂批欧盟、日本、美国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判断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只需看看同一件商品在中外之间的价格如何,如果价格出现无法解释的差异,那一定还不是市场经济在主导。这些年海购成风,说明中国的价格体系完全被扭曲,中国依然还是权贵经济垄断寡头经济,这种荒唐的经济模式,坑害了普通老百姓,养肥了利益集团,加剧了贫富悬殊。


(原载蔡慎坤微信公号cskun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