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美国加息的挑战
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和失业率的降低 , 美联储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还将继续提高利率。 这标志着美国正式进入了加息周期。 在这个周期到来之后, 美元资金开始加快回流美国,美元进入了近十年来的升值周期。
美国中央银行于当地时间12月14日宣布提高中央银行隔夜利率0.25个百分点。 这是美联储从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后第二次提高利率, 也是自去年以来首次提高利率。 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和失业率的降低, 美联储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还将继续提高利率。 这标志着美国正式进入了加息周期。 在这个周期到来之后, 美元资金开始加快回流美国, 美元进入了近十年来的升值周期。
由于过去三十年来, 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或多或少都采取了盯美元的政策; 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宣布, 人民币汇率已经不再单一盯住美元, 而是盯住一篮子货币, 但是, 在今天的外汇市场中和中国的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 人民币汇率仍然难于避免盯住美元的汇率。 所以, 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以后, 美元开始走强, 对中国的经济政策的挑战首先就是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
从2013年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中国的官方经济分析人士用 “经济新常态” 来描述中国的这种经济状况, 但是, 只要接触到民间经济人士和从事企业生产和贸易的人士, 你都会听到这样的呼声, 中国经济进入了 “危机时期” 或者 “ 经济衰退时期” 。 可是根据中国政府的统计数据,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只是逐渐从8% 放缓到7%, 再放缓到6.7%的水平, 按照经济学理论来说, 中国经济仍然处于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如果深入到中国经济机体中调查, 你就会发现, 在中国除了房地产市场仍然继续火爆, 特别是中国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火爆, 以及中国的网络销售和购买, 网络金融平台火爆以外, 其他行业出现火爆的情况很少。
我们再看中国政府的统计数据, 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回落到10%左右, 2016年1到11月份, 中国的固定资产增长速度又从去年的10%左右回落到8.3%。 这确实无法和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25%的平均水平相比。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在2015年为10%左右, 2016年1到11月份,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回落到3.1%。 这个落差非常大。 全国社会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在2014年为12%左右, 在2015年为11%左右, 在2016年1到11月份回落到10%。 进出口在近两年也出现双双负增长。
与此相反, 中国房屋销售和库存数量持续增长。 中国一线城市的地王不断出现。 有关经济分析人士的研究认为, 就目前中国的房屋库存量来看, 按照2014年房屋好卖的速度测算, 需要至少八年的时间才能把现在库存的房屋卖完。 所以, 其中的火爆与泡沫你就可以明白了。
再看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状况。 尽管从2013年以来, 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从2008年--- 2009年的27% 下降到目前的11%左右, 而且远低于2008年以前货币供应量平均增长速度17%; 但是, 中国人民银行所发行广义货币总量153万亿元人民币。 美国在2016年10月底的广义货币为13.14万亿美元, 按照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折算, 美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大约为90万亿人民币。 这就是说, 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远超过美国。 而美国的经济规模为16.7万亿美元, 中国的经济规模为10万亿美元。 小于美国的经济规模。 从此, 就可以看出, 中国明显出现了货币超发行的状态。
尽管中国出现了货币超发行, 但是, 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在最近几年又明显很低。 从2014年到2015年中国通货膨胀率低于2%, 2016年到目前为止略高于2%。 生产资料价格, 特别是不少工业原料价格在过去几年都出现负增长。 其中固然有工业原料国际价格低迷的影响, 但是, 中国投资需求回落也是导致中国工业原料生产价格低迷的重要原因。
所以, 到此, 我们就会发现, 中国货币超发行并没有出现像经济学教科书所预见的出现通货膨胀。 那末, 超发行的货币哪里去了呢?
中央银行注入到经济体系中货币没有表现在普通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上, 那就必然要表现在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上。 这就出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依然火爆的场面, 也就出现了许多网络金融公司, 出现了许多倒买倒卖资金的平台。 这就是资产泡沫。 而中国官方某些人士骄傲的说,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成为了中国货币超发行的沉淀器。
从2013年以来, 中国官方一直宣称, 对中国经济要采取有力的去杠杆和去泡沫的政策措施, 但是, 这三年下来, 实际上, 中国经济的杠杆和资产泡沫依然很大。
中国的货币超发行并没有导致高通货膨胀。 按照一般经济学理论, 货币供应量增加, 市场利率应该下降, 或者说应该处于低水平。 但是, 看中国目前的利率状况, 完全无法用一般经济学教科书的理论去解释。 中国目前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 上海的银行间拆借利率一年期为3.3%, 十年期的国债利率为4.3%。 把这些利率水平与美国的相比, 中国利率水平明显很高。 就目前的中国经济状况来说, 中国需要一个低水平利率, 可是, 中国的利率水平处于比发达国家还高的水平。 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 投资者并不看好中国经济在短期的发展状态, 在正常的利率水平上增加了风险汇报补偿。
从这里的高利率水平与中国经济现实的反差, 也能看到中国存在严重的资产泡沫。 很多人在倒买倒卖资金。
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来说, 就面临着在汇率, 资产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之间的选择和平衡问题。 特别是美联储提高利率以后,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压力更大。
从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 人民币确实需要大幅度的贬值。 但是, 中国人民币银行可以让人民币贬值, 但是, 必须控制贬值的步骤或者幅度。 因为, 如果人民币贬值速度加快, 资金外流速度增加, 直接威胁到了中国的资产泡沫和房地产市场泡沫。 泡沫的突然破裂, 资金链条的断裂, 直接威胁到中国的银行系统, 乃至中国的金融系统。 这是中国宏观经济制定者所不愿意看到的状况。
所以, 从2012年开始,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实际已经开始放缓。 在外汇市场上,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应该贬值。 但是, 人民币汇率当时仍然处于升值阶段。 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继续处于火爆状态, 外国资金大量流入中国, 中国的外汇储备在当时已经接近3万亿美元。 直到2014年1月上旬,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到1美元兑换6.04人民币元的最高水平。 此后,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贬值, 但是, 中国的外汇储备仍然处于增长阶段, 在2014年9月份, 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3.9万亿美元的最高水平。 这也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的经济状态。
在中国, 人人都知道中国存在房地产泡沫, 存在资产泡沫, 存在债务危机, 存在影子银行危机, 但是, 就是不能让这些泡沫破灭, 而且也要不断维持这些泡沫。 所以, 过去四年以来,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实际上一直在人民币汇率政策, 资产和房地产泡沫政策, 和维持中国经济不至于过快下滑方面之间进行平衡。 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可以说是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一次性贬值。 但是, 贬值幅度仍然不够。
12月14日, 美国提高利率以后, 增加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同时, 也给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着过去一直采取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平衡带来了压力。 14日当天, 在境外的外汇市场,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美元兑换6.90下跌到6.94人民币。 由于人民币汇率在某种程度上仍然采取了盯住美元的政策, 美国提高利率, 实际上导致了资金流出中国。 中国人民银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 同时, 补充因资金流出所导致的国内资金不足, 同时采取MLF 机制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 北京时间15日到16日, 共释放出6000亿人民币流动性。 今年11月份, 中国央行通过这种机制释放出了7390亿元人民币资金。 此外,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过去两年来, 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 中国外汇储备也从2014年接近4万亿美元下跌到目前接近3万亿美元的水平。
从这些政策措施可以看出, 中国人民银行仍然在试图减少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幅度, 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但是, 随着美联储在2017年再次提高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在平衡汇率和资产泡沫之间的难度增大。
目前, 中国仍然拥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从理论上, 仍然可以依赖这种巨大外汇储备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或者让人民币汇率采取逐步贬值。 这种, 政策措施也使得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运行的空间减少, 资产泡沫,特别是中国房地产泡沫将继续维持。 不过, 如果仍然继续采取这种政策措施, 而缺乏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改革中国的经济结构, 特别是改革收入分配体系, 总会出现有一天, 这种政策措施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 中国经济将出现泡沫破裂的时候。 这也是任何人不愿意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