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谷歌和杨幂是怎样影响世界的?

人类的创新会引发社会组织架构的变革,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本质是社交,而社交的前提是富足和分享。在这一背景下,知识爆炸和信息分享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曾有研究机构这样形容互联网的发展:全世界以数字记录的内容比地球上所有海滩的沙粒数量还多。




扎克伯格定律


上世纪六十年代,硅谷的“摩尔定律”清晰的预见了互联网发展的惊人能量。时至今日,网络社交开始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于是有人提出一条新的定律——“扎克伯格定律”,即Y=C×2X  ,其中Y表示未来用户分享的信息数量,C表示当下的信息分享量,X表示时间长度。这个公式描述了网络世界因为社交和分享,信息数量随时间推移呈几何级裂变增长。无论这是精准的数学公式,还是统计学意义上的趋势研判,亦或扎克伯格本人就公司愿景给投资人画的大饼……因社交和分享带来的信息爆炸正深刻影响着这个世界。


人们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见闻,可能仅仅一秒钟,全世界就有长达数百小时的视频内容被上传到网上。手机开始替代伴侣,成为人们睡前和醒来摸得最多的宝贝。国外的一份调查显示,15%的人宁愿永远不啪啪啪,也不想哪怕只有一个周末脱离iPhone。当被问及是否愿意为了手机而改变自己的某些日常习惯时,28%的苹果用户选择放弃自己的伴侣,令人惊奇的是23%的安卓用户赞同苹果用户的想法。此外,更有喜大普奔的研究称,有社交媒体账号的老人患抑郁症的概率降低30%,于此,称呼“网络社交”为居家旅行的必备神器应不为过。


数学的逻辑


谷歌是享誉世界的互联网巨头,但提起谷歌的名字,其实还有一段令人称奇的趣闻。据说Google是根据英文单词Googol改写而来,而Googol最初是一个数字名称,指10的100次方,即1后面有100个0。也就是: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这是什么概念呢?数学不好的宝宝可以脑补一下,据说它比整个宇宙基本粒子的总数还要多。


事实上这个名词最先是由美国的一个九岁孩子发明的,后来这个名词被这个孩子当数学家的叔叔拿去做学术引用。显然搜索引擎起家的Google是要借此表达自己在数字信息时代征服无穷尽的信心。PS:正在为编写企业文化而苦恼的小伙伴们有福了,学学人家谷歌,高逼格有没有?有!另外,搞金融的土豪们也有福了,记住,如果自己的品牌需要代言,可以试试杨幂,因为“幂”在数学中指乘方运算。钱生钱的游戏,此处应有掌声。


全球卫星计划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只有企业文化,但人硬货软、银样枪头可不中用。行走江湖假把式,迟早栽跟头。为了证明自己,谷歌要做一件大事。2016年3月,谷歌公司的6颗卫星随一艘运载火箭升入太空,这标志着谷歌的“全球卫星计划”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据之前《华尔街日报》报道,谷歌计划发射180颗小型高带宽卫星,它们将在低轨道运行,以提供覆盖全世界的网络服务——这可是胸口碎大石的功夫:传统网络传输主要依靠地面线路连接,一旦遭遇地质灾害等情况,网络的基础设施会遭受很大破坏;而身处近地轨道的卫星连接,则是站在太空的维度整合地球资源实现信息自由,这将对全球的互联网世界产生宛若高山流水般的降维颠覆。


互联网主权


叔叔能忍,婶婶不能忍。从国家安全利益的角度出发,中国政府提出“互联网主权”:独立发展本国互联网,防止遭受外部入侵……这意味着谷歌的全球卫星计划不能覆盖中国的天空。有主权当然有边界,此举可谓恰逢其时的立法创新,要知道国际上还从未出现类似法律界定。所以说任何“翻墙”行为都是可耻的,我朝局域网才是人间正道。


“德不孤,必有邻”。除了中国,Google在世界其他地区,比如叙利亚、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土耳其,其部分服务也经常受限。此外战斗民族俄罗斯一直要求谷歌对信息进行过滤,否则将采取相关封锁。至于朝鲜,呵呵……


一切竞争最后都导向垄断,但垄断的产生又使竞争机制被扼杀,继而促成自身变革。垄断与分享相违,隐私等同于控制,互联网在为经济发展酝酿巨大商机的同时,正成为不同力量之间博弈的战场。


(本文版权归“李光斗品牌观察”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