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中美经贸回眸与思考(下)
随着中国经济对创新潜力的不断挖掘,中国商品将具有更强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未来中国商品对美国市场的开拓将更加有力。
二、中美经贸发展情况评价与展望
(一)中美经济贸易高度互补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越来越紧密。1979年两国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仅有24.5亿美元。2014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达5550亿美元。2015年计1-10月,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4973.0亿美元,增长2.8%。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953.8亿美元,下降4.0%,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6%,提升0.2个百分点;美国自中国进口4019.2亿美元,增长4.6%,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1.4%,提升1.8个百分点。中国已经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目的地,过去10年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了198%。据美商务部统计,美对华出口已连续7年保持增长。大豆、民用航空器、汽车和机械产品是中国自美进口的主要商品,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这些产品还将继续保持较高的进口数量。2015年,中国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中美经贸关系呈现出越来越紧密的趋势,而这种紧密性则是由中美经济高度的互补性所决定的,即使两边贸易摩擦事件层出不穷,但是,由于两国优势产品在对方市场都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双方合作空间依旧广阔,在今后一段时期里,合作仍然是中美经贸的主旋律。
(二)中企赴美直接投资的脚步将进一步加快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快速通道。鉴于美国拥有健全和透明的法治环境、先进的技术、生产效率较高的工人、丰富而低廉的能源供应、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一流的研发能力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中企赴美直接投资的脚步在不断加快。
目前,中国国内各种成本不断上升,在经营成本方面与美国的差距在不断减小,投资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浙江科尔集团通过比较,认为南卡罗来纳州的电费比中国便宜一半以上,棉花价格便宜近一半,土地价格也低不少,投资美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同时,利用美国劳动力资源也是一个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的因素。因为在人力资源上,美国劳动力的平均生产效率远远高于中国劳动力,中国跨国公司的每个雇员创造的收入和利润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是大大低于美国。人均利润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比美国低4个百分点。另外,通过赴美投资能够有效规避贸易壁垒。美国实施的多项贸易救济措施构成了中国产品输美的壁垒,由于这些壁垒针对性较强,如果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海外生产则能够有效规避这些壁垒。投资美国的江南化纤来美国建厂的主要原因便是为了规避美欧对中国塑料纤维发起的多轮“反倾销”调查。为规避针对中国轮胎出口的双反措施,2015年11月,三角轮胎宣布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建立美国分公司。而且,投资美国,有利于企业贴近主要消费市场,更迅速地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因此,中国企业无论是想要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和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使企业更加国际化,还是为了利用拥有世界领先的劳动生产率的美国劳动力,抑或是为了规避贸易壁垒,投资美国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在中国企业投资美国兴趣高涨的同时,美国政府对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外来投资也呈积极态度。由于中国企业对提高美国就业率有明显贡献,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荣鼎集团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5年,中国对美投资额增长9倍,中国企业的美国雇员人数增长5倍。5年前,中企在美雇佣员工人数仅为1.5万,现在已激增至8万,使得美国政府上下对中国企业投资普遍抱有欢迎态度。2015年3月23日~24日,“选择美国”峰会在华盛顿举行,全球4000多家企业的代表参会,不仅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主旨演讲,而且在峰会现场,中国企业家区域也较靠前,表示了对中国企业投资的欢迎。同时,联邦政府对有利于美国就业和经济复兴的项目还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如清洁能源方面,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每笔资助5000万~59亿美元。美国各州对吸引中国企业到本地投资也十分热情,目前各州针对中国投资方的招商竞争非常激烈,如提供便宜的土地、繁多税收减免等等,甚至美国约有一半的州政府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以此为抓手开展招商引资。
在中美双方的推动下,美国成为中国公司对外并购中第一大目标国家,中国对美国投资的增速已经超过了美国对中国投资的增速。中国公司对外并购中前五大热门行业依次为:工业产品及服务、金融服务业、消费品、汽车和一般性服务业。
(三)中国产能过剩依然是引发国外贸易保护的重要原因
早在目前2014年9月,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撰文指出,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名列第一的有7个大类,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上占比达到20.8%。然而,与“第一”名头相伴的则是国内产能的大量过剩。以钢铁为例,2015年国内钢材产量11亿吨,国内需求量为6.68亿吨,出口量为1.1亿吨,产能过剩超过3亿吨。一方面,产能严重过剩使得钢铁行业亏损严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年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720亿元,亏损率达47.52%;另一方面,产能过剩使中国钢铁业竞争严重,出口价格也比较低,反映到国际市场上,便是钢铁制品惹上的贸易救济措施频仍。2014年,中国钢铁行业经历的贸易摩擦中,美国发起的就高达26起,2015年,美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中,钢铁产品和制品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涉及贸易摩擦产品中约占30%。可见产能过剩与贸易保护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但遗憾的是,目前产能过剩蔓延于中国整个工业链条,不仅在钢铁、煤炭、水泥、有色金属、建材、电解铝、石油化工等传统行业凸显,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也不幸被传染。近几年来,在贸易保护面前,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也屡屡受挫。
虽然,中国政府已经把缩减产能作为2016年重要任务,但由于过剩产业发展惯性的存在,以及经济下行加深了产能过剩的程度,预计2016年,中国产能过剩行业的出口产品仍然会面临较多的国外贸易保护措施。
(四)服务业是中美未来合作的重要领域
从中国国内看,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兴服务产业进一步壮大,国内服务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开放范围也在不断加大。2015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服务业改革,放宽服务领域投资准入。2015年8月,国务院建立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协调各部门服务进出口政策,统筹服务业对外开放,做了机制上的改进。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服务业吸引外资比重自2011年首超制造业以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不断增加,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上升到51.4%,高于第二产业10.8个百分点。1~11月,中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95.8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占全部利用外资总额的61%。高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72.3亿美元,同比增长51.7%,其中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增幅较大,同比分别增长85.9%、55.1%和29.7%。由此来看,服务业,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现代服务业无疑将是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吸引外资的重点领域。而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趋势看,服务业依然会是跨境投资的重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2015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仍将保持1%的正增长,北美与日本的离岸外包业务需求依然旺盛,1-10月,中国企业承接离岸外包前十位国家/地区的执行金额合计为330亿美元,占离岸外包执行总额的71.6%,同比增长12.9%。其中,承接美国的服务外包执行金额为111亿美元,同比增长18.1%,10月当月,我国企业承接离岸外包前十位国家/地区的执行金额38.1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其中承接美国服务外包执行金额14.6亿美元,同比增长71.8%。中美服务合作正在加速发展当中。这种现象不仅与中国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需要相契合,而且对美国来讲,与中国进行服务合作,发挥竞争力最强的现代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也体现了美国的贸易利益。
从未来发展看,教育、医疗、信息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领域将是中美服务合作的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学校以合作办学的方式在中国落地,如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统计的数据,目前教育部审批和复核的中美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共计221个,不包括地方政府审批报备的机构及项目。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等一行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表演艺术教育的世界领导者----美国茱莉亚学院在天津成立了其第一所海外分校。2015年12月,第二十一届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将对清洁能源领域投入巨资,对清洁能源技术更是有着巨大需求,而美国在太阳能技术、智能电网、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等方面具有先进性,在中美环保产业交流会和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的推动下,双方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技术合作可能将有实质性进展。
(五)中美互为目的国的旅游人数将有新突破
9月10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与美国商务部旅游旅行办公室执行主任柯凯丽共同签署2016-2017中美旅游合作协议,双方就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强扩大中美之间双向旅行往来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而在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又达成一致,确定2016年为中美旅游年,在“中美旅游年”框架下,中国国家旅游局将联合国内各地旅游部门和大型企业以及驻纽约、洛杉矶的旅游办事处机构,陆续开展包括中美旅游年开幕式、千名美国游客游长城、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中美旅游年闭幕式等80余项交流活动。2015年12月31日晚,美中友好协会与时报广场联盟主办的倒计时开幕式活动,拉开了“中美旅游年”的序幕。事实上,从2014年10年有效签证实施以来,中国公民赴美旅游便热度不减,深度游、自由行、高端游成为趋势,携程统计显示,2015年预订美国自由行的游客量增长超过100%。目前网上推出的美国顶级游产品,最高达到人均超过12万元。2016年,中国公民赴美旅游消费金额与人数必将再创新高。相对美国公民赴华旅游,由于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并未呈现明显增长,但在“中美旅游年”的旗号下,中国部分省级政府也在提前布局。2015年12月11日,四川省旅游局带领的代表团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四川旅游推介会,并以“四川不仅仅有熊猫”为主题,介绍了四川丰富的自然风光、多彩的人文风景和古老文明。因此,赴华旅游的美国旅客也有望有所提升。
(六)中国商品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市场一向以对进口商品品质要求较高,尤其是食品药品的管理更是严苛。但从2015年的情况来看,中国商品正在改变以往质次价廉的形象,中国制造的商品受到越来越多的美国消费者的认可,出口产品种类有所增加。2015年12月,通用汽车宣布,公司预计在2016年夏季把中国生产的别克昂科威出口到美国市场,这是国际大型汽车制造商首次在本土市场引进“中国制造”汽车,意味着中国汽车制造业水平得到认可,除了传统的制造业产品出口附加值有所提高之外,以往很难打开美国市场的食品药品的出口也获得了进展。2015年5月,美国首次允许中国苹果输美,全国12家苹果企业获得出口资质,11月9日,21吨苹果经过严格检验检疫后,正式启运美国。而同一天,中国云南维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维和血塞通”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审核认可,并受理进行药品临床试验,标志着该医药产品正式进入美国市场,成为我国唯一进入美国市场的该类医药产品。5月11日,河南省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含蛋奶成分卡通包系列产品——猪猪包也顺利通过美国FDA检验,首次出口美国。
2015年6月5日,马钢开发生产了1000吨出口美国轻型薄壁H型钢,这批订单为美标w6规格,产品各部位厚度最大仅为4.9mm,最小只有4.3mm,是目前国内最薄的热轧H型钢产品。在钢铁行业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依靠技术研发,马钢陆续开发出高附加值美标3个品种轻型薄壁H型钢产品,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0%以上,在钢铁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
随着中国经济对创新潜力的不断挖掘,中国商品将具有更强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未来中国商品对美国市场的开拓将更加有力。
三、给开展对美贸易投资的中国企业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自身情况,找准切入点,积极开展对外投资
在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中国未来数年的主要趋势的形势之下,中国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明确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积极尝试利用国外资源促进本企业的升级与发展。虽然中国在美国投资并购的企业多为大集团,如收购纽约地标华尔道夫酒店的安邦保险,买下美国第一大院线AMC的万达集团,但经济实力相对较弱、风险承担能力较差的民营企业也不宜妄自菲薄,也是有施展的空间的。佛山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对拥有130多年历史的注塑机生产商HPM公司的收购便是一例。伊之密公司一次性收购HPM公司有较大困难,该公司便先于2011年,以企业能够负担的资金30万美元收购HPM公司的全套知识产权,成立新的HPM公司,在掌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稳扎稳打,依据企业发展需要再进行扩展,于2015年在12月为新的HPM公司购置了新厂房,大大回避了风险。在美元强势升值的情况,赴美投资成本有所加大,中小企业更需要找准切入点,以便在市场运营中游刃有余。
(二)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管理,突出中国制造产品的安全、健康形象
打铁还须自身硬,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打造质量靠得住的拳头产品是企业的立足之本。2015年1月14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和NPD家具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餐桌椅实施自愿性召回。2月5日,CPSC和Mima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高脚椅实施自愿性召回。2015年7月31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加拿大卫生部和NVIDIA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平板电脑实施自愿性召回。2015年7月30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和Stork Craft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婴儿床垫实施自愿性召回。2015年8月4日,加拿大卫生部、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Manhattan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儿童大象玩具实施自愿性召回。召回原因均为质量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企业需要明确认识自己所处行业及行业出口市场的特点,以生产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产品为主要目标,完善产品的质量检测体系,建立溯源管理系统,这将是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根本。
同时,美国市场消费者对产品安全、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2014年,来自尼尔森市场调查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超过60%的美国人在购买食物时,人工色素及香料的含量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为此,美国食品企业纷纷停用人工添加剂。2015年,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更改它最受欢迎的季节性饮料南瓜香料拿铁的配方,剔除该产品中的人工添加剂。美国知名快餐品牌赛百味也宣布,未来一年半内将逐渐在北美餐厅的菜单中去除人工香料、色素和防腐剂;卡夫宣布在其通心粉上不再使用人工香料和色素;通用磨坊决定2016年年底前逾九成早餐麦片产品彻底停用人工香料和色素,2017年年底前让旗下所有品牌均不含人工香料与色素。而2015年1月以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多次通报我国输美罗非鱼产品被检出磺胺嘧啶等药物残留问题,并对我国输美罗非鱼产品采取加严检验措施,使得中国输美罗非鱼数量明显下降。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中国产品只有突出安全、绿色的健康形象才可能在美国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三)中国企业应着力于产品的延伸,注重提高产品软实力
中国制造业企业经过多年充分的竞争,产品成本已经压得很低,产品质量也能经受起欧美等高端市场的考验,但中国产品在与同类欧美日产品的竞争中还经常处于下风。分析其原因,一是中国产品品牌打造能力弱于欧美日公司,造成品牌影响力低;二是不注重产品售后服务渠道的建设。欧美日公司对产品的售后服务十分重视,售后维修服务也是为公司利润贡献较大的部分,不仅售后服务规范高效,且售后模式也向智能化发展,甚至可实现无需人工上门,便可自动检测维修。而中国已经成功打造有效售后服务系统的制造企业寥寥无几,低水平的产品软实力不仅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市场拓展,也使得中国产品的利润率远逊于欧美日等先进公司。
(四)遭遇贸易摩擦,还是应积极应诉
中国长久以来,一直是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中国企业从一开始大多数不应诉已经转变为多数积极应诉。通过积极应诉,在多起案件上,中企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如美国商务部对从中国进口的53英尺集装箱发起“双反”调查,2014年5月,美国本土一家拖车公司向美国商务部申诉,认为产自中国的53英尺集装箱倾销幅度达84.07%,同时中国生产商和出口商收到的政府补助也超出允许范围,美国商务部随后开始了双反调查。在初裁和终裁结果都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涉案的中集集团和胜狮货柜联手应对,积极应诉,终于促使美国际贸易委员会在2015年5月19日认定,中国输美产品未对美国内产业的建立造成实质阻碍,扭转了险些退市的局面。而在遭遇贸易摩擦缺席应诉的中国企业,往往被裁决为最不利的税率结果。如2015年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非涂布纸发起“双反”调查。两家中国强制应诉企业因退出应诉被以不利事实最终裁定高达176.75%的补贴幅度;而另一家强制应诉企业未退出应诉,其最终被裁定的补贴幅度则为7.23%。
(五)在美投资企业需要正确处理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往往就会成为阻碍企业正常运转的潜在力量。格林维尔市的律师弗兰克·戴维斯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中国工厂在国内建厂往往会把免费提供员工宿舍作为招工时的一个卖点,这些宿舍往往建在离厂房不远处,但在美国,不但员工不买账,这些宿舍还会被当做违规建筑。中国雇员十分吃苦耐劳,并以此为荣,但美国人往往会在保证喝咖啡时间、减少工作时间、在休息室增加冰箱、微波炉和垃圾桶等问题上斤斤计较,再加上中美语言上的差异,面对一个简单的问题时,也会使大家的理解完全不同。能否正确处理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往往决定着赴美投资的中资企业能否取得预期的业绩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