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会发言人回答中外记者热点问题
三月四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傅莹就一些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本报摘要刊发。
关于民法典的编纂工作
民法典对一个国家来讲,它是民事领域的基本法律,其核心是要保障私权力,就是要让公民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自己的问题,通俗地讲,叫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编纂民法典是几代立法人的心愿。你刚才也提到我们不是第一次启动这项工作,应该说建国以来,前前后后四次,第一次是1954年,最近一次是2002年,几起几落,都是因为条件限制没有实现。但是大家也了解,我们国家在民事法律制度的建设方面一直没有停步,这些年制定了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还有很多单项的民事法律。另外,民法通则到今年已经实行了3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这个要求很明确,我认为也显示了我们党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魄力和决心。
现在是再次拉开了编纂民法典工作的大幕,已经启动了,这次我们下决心要把这件事情完成。从做法上来讲,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总则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来了,正在征求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发布会之前我也专门了解了一下,预期6月份能够提请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我们审议时肯定也要张榜公布,向全社会公布法律草案,欢迎大家关注,提出好的建议意见。我相信完成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之后,一定能够更好地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民的根本权利,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民事法律基础。谢谢。
关于南中国海军事化问题
一提到中国,就中国在南海和南沙搞军事化,“军事化”这个词炒得挺唬人的,我认为这是不是有点语言霸权,就是要制造这么一个议题,把威胁地区和平、影响航行自由,把这么一个大帽子扣在中国人头上,这种做法容易误导形势。
要说军事化的话,如果仔细看一看,在南海进进出出的先进的飞机、军舰,最多的是不是还是美国的?而且美国重返亚太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就是要把海军60%以上部署在亚太,这一段时间自从美国重返亚太以来,军事上的动作有多少?和那些盟友完全在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和军事部署。要说军事化的话,这是什么?这不是军事化吗?
关于南海问题,前一段我们外长访问美国,讲得比较透彻,我就说两条普通人包括人大代表和大部分中国人的感觉。第一,中国人觉得美国派军舰到南沙岛礁那么近的地方炫耀武力,这个不好,非常刺激中国人的反感情绪。本来在南沙问题上,美国说了对南沙争议不持立场。现在美国的做法和说法让人觉得好像是在刺激紧张情绪,让人对美方的动机画一个很大的问号。
第二,我们在南沙扩建岛礁是非常必要的,中国人民都支持,而且认为这些岛礁离大陆这么远,应该有它自身的防御能力、部署必要的防御措施,这是大家普遍的看法。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承认这些国家对南沙岛礁的非法占领,我们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在不放弃主权的基础上,而且是为了维护这个地区的和平稳定。
如果我们的领土主权、我们的海洋权益受到进一步的侵蚀,中国人民是不高兴的、不赞成,而且是不放心的。所以,南沙岛礁扩建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利益,同时我们也增强了中国在这个地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增强了我们维护这个地区和平的能力,这是好事,所以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在国内的看法、中国人的看法是非常一致的,这不叫军事化。不能说有防御能力就是军事化了,这个问题应该好好讨论,可以请学者坐下来商量讨论一下什么是军事化,这个线划在哪儿。在这些问题上,这么扣帽子不好,反而把很多问题都混淆了。如果美国真的关心这个地区的和平稳定,那就应该支持中国与周边国家谈判解决争议,而不是往相反的方向使劲,好像还有什么别的打算似的。
关于慈善法
慈善法份量是很重的,不要低估这部法律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国家慈善事业建设的第一部基础性和综合性的法律。应该说中国人还是有扶贫济困的传统,尤其是这些年中国社会财富增加比较快,有很多个人和企业愿意把自己财富的一部分拿出来,去帮助那些更困难的、更有需要的人,所以慈善事业发展是很快的。党和政府在这方面也给予了很多支持和扶持,法律法规在逐步完善。
给你提供一个数字,2006年,中国全社会的慈善捐赠总额是100亿人民币,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就扩大到了1000亿人民币,增长还是相当快的。社会上慈善组织、机构也是蓬蓬勃勃发展,像雨后春笋一样,另外还有很多个人参与其中。我看数据上显示,经常参加慈善活动的志愿者,全国有6500多万人,他们代表着我们国家文明的提升。
大家也知道,在监管方面也还是面临一些困难,存在一些不足,社会公众认为慈善捐赠的结果到底怎么样不托底,所以我们需要有这么一部法律,构建一个更加规范的环境,让捐赠者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能够得到尊重,让求助的人能够有章可循,尤其是让欺诈行为受到惩处,能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好的弘扬。所以,对这部法律的审议和实施,这个过程确实非常重要,我们也希望代表们认真审议,希望通过这个过程尤其是通过这部法律的实施,能够更好地提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谢谢。
关于维权律师被逮捕问题
我准备这次记者会之前有很多座谈会,其中有一场是与中国律师协会进行座谈。应该说,在中国律师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了,无论是在社会生活当中,还是在经济活动当中,如果遇到纠纷、遇到困难,大家可能首先想到找律师搞搞清楚,所以律师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中国的律师成长是比较快的,大概是1979年恢复了中国的律师制度,当时全国的律师加在一起就2000多人,现在已经到30多万人了,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且每年增长的速度很快。
关于外界经常议论到的一些个案,我想司法部门会依法处理。我倒是想说,我认为“维权律师”的提法,我听很多人讲不是很赞同这么讲,好像要把我们的律师队伍做一个政治划分。律师首先应该是守法的模范,根据我们国家律师法的规定,律师执业要遵守宪法、遵守法律,如果律师知法违法也要面对法律的惩处。
现在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个律师队伍的健康成长,对各项法律的正确实施、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对律师来讲,律师依法执业的权利也要得到保障。谢谢。
关于非政府组织管理法问题
关于非政府组织管理法,人大常委会去年进行了两次审议,这部法律草案的全文在网上都公布了,在广泛地征求意见,不光是征求国内方方面面的意见,因为这部法律将来的实施确实是要涉及到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国的权益,所以也注意听取了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外国机构的意见。我们也组织了德国的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一次专门的座谈会,好像是外交部的副部长与德国的非政府组织进行座谈,交换了意见。我自己到美国访问时,听到美国有不少关于这部法律的关心和关注,我做了很多解释,同时也带回来很多建议和意见。应该说,这部法律听取各方意见的工作做得比较充分。现在还没有准确的定哪次常委会提交审议,主要还是要梳理各方的建议、意见,把这部法律修改完善好。
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是一个很活跃的群体,数据显示,现在中国已经有7000多家,主要是在环境、科技、教育、文化等很多领域,给我们带来有益的经验,也带来了资金。我自己的家乡内蒙古有些地方沙漠化很严重,就有境外非政府组织在那里帮助治沙,而且效果也是很好的,也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中外交流的方式,所以我们需要一部专门的法律。
现在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规范这个领域的活动,我们需要在法律当中明确哪些行为是违法的、禁止的,主要就是要提供一个更加规范的法治环境,而不是阻止或限制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有益合法的活动。
你问到公安部,目前的草案中是由公安部负责这项工作的,在中国这也是中国的国情,外国人到中国来,包括记者入境、居住要办手续,都是公安部门来办的,所以由公安部门负责这项工作比较顺理成章。谢谢。
关于对“一府两院”监督问题
我和中外媒体座谈时大家都比较关心人大对“一府两院”是怎么监督的?怎么能够更加有效?是不是走形式?外国记者经常问我,说中国的人大监督是不是一个形式。借你这个题讲一讲,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监督方式上,这些年是有很多创新的,有很多加强和努力的。我举一个例子,就是你提到执法检查,它一个很重要的监督形式,现在我们在监督当中把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监督链条。
通俗讲就是六步曲,第一步,要选题,要选择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国家发展当中的急事、大事、难事。第二步,进行检查,要通达执法的各个环节,要全面地了解一部法律的实施情况。第三步,要向人大常委会报告,而且报告当中不回避问题,实事求是。第四步,进行专题询问,邀请国务院的领导、部门的负责人来和人大常委会的成员面对面讨论,形成共识。第五步,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要求,比如改进体制机制、提出新的政策措施。第六步,我们提出之后,还要听相关部门的反馈报告,看看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改进。这六步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比较好、比较有效的监督链条。
去年对六部法律进行执法检查,其中有一部是职业教育法,这是关系到大量年轻人未来的就业,关系到我们国家“中国制造”水准的提高,这次执法检查是我们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同志亲自率领的,回来以后也是他本人向人大常委会作的报告。专题询问时是刘延东副总理来的,还带了几位部门负责人,讨论也是比较热烈的。
这次执法检查和整个监督过程推进了很多实实在在改进的措施,我们前两天听了教育部门的反馈报告,他们认为措施非常好,我们非常关心这些措施将来能不能落地,所以还是要继续跟踪,我们讲监督没有休止符,要不断地推进下去,直到看到一个好的结果。
关于质询,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监督方式,也有专门的法律规定,这也是在研究探讨当中。最后想补充的是,人大监督不是走过场,我们是坚持问题导向,主要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目的不是为反对而反对,不是为了提意见而提意见,而是为了督促“一府两院”把工作做得更好,大家一起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使我们的法律能够落到实处。
关于反腐败问题
治理贪腐应该说是现代国家治理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三年来大力反腐败,我们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你刚才提到的信息,我也是早晨开预备会之前刚刚听到的。我认为这正说明反腐败没有死角,包括全国人大和各级人大,只要有人大代表涉嫌违纪违法都应该面对纪律的审查或者法律的审判。
本届人大以来,到去年底,已经有43人辞职,罢免了27人。这些人不少都是因为违纪违法,被选举单位罢免,或者是本人主动向选举单位提出辞职,包括涉嫌违纪违法。国家宪法和代表法赋予全国人大代表依法享有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的各项权利,同时规定必须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会议上强调,反腐败要标本兼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正是要在反腐败的治本之道上积极发挥作用,落实中央提出来的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的重要任务。重点是在我们制定各项法律或修订各项法律的过程当中,要加强反腐败的内容,构建我们国家完善的反腐败法律规范体系。
2015年重点是刑法修正案(九)当中强化了反腐败的内容,今年的重点准备修订行政监察法。在国际方面,我们正在制定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人大常委会也已经批准了与51个国家有关刑事司法协助的双边条约。另外,中国还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缔约方,我们和其他缔约方一起加强这方面的合作。总之,这些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我们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境外追赃、追逃活动。谢谢。
关于中俄关系问题
中俄关系对中国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俄罗斯是我们最大的邻国,我们说现在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也是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形成这样的看法。
我和美国人也经常强调这一点,看中俄关系脱离不了一个基本的现实,两个重要的大邻国,我们之间能不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它关系到我们各自的根本安全利益,也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发展利益。我参加过张德江委员长与俄罗斯杜马和联邦委员会主席的对话,比较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对话,我认为中俄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争论分歧、去辩论,也不会彼此施加压力。我们可以完全聚焦合作,就谈合作,而且也可以深度地交流思想。这是我们很大的优势,而且你刚才提到的那些问题,中俄关系不会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它会健康地发展,因为这符合我们彼此的利益。
中俄之间经济互补性很强,现在我们各自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国际形势又很复杂。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中俄能够有这样深度的互信,应该说是两国之幸,所以我相信我们两国合作会继续发展,而且会给两国人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好处。对世界来讲,对大国之间相处来讲,也能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关于国防预算问题
我不知道刚才关于南沙问题对CBS的回应有没有在一定程度上说服你。我也觉得美国军方炒作的事情,可能与他们要求得到更多的军费是不是有一些关系。中国国防费预算的制定主要是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中国国防建设的需要;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和财政收入的情况。
我们整个预算的大盘子是明天提交给人大代表,我每年都解释,外媒在我的记者会上希望早点拿到军费预算的数据。但是我提前讲单项预算又有抢跑之嫌,但是我要不讲,你们是不是有点心塞,所以我还是给你一个大致的数。今年中国军费预算保持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比前几年要低,是在7%至8%之间。确切的数字,你明天就能看到了。
习近平主席在“93”阅兵时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忠实履行保卫祖国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圣职责,忠实执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军改”,即国防和军队改革,也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样的目标。
关于电影法问题
说到电影,我们这代人在你们这个年龄时就几部电影看来看去,《地道战》、《南征北战》,背都背下来词了。现在我们一年生产600部电影,中国电影应该说是突飞猛进,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制定电影产业促进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完善法治环境,也提升我们国家的软实力。目前的进展是这样的,去年10月份我们进行了第一次审议,审议之后我们就放到网上公布,征求社会意见。去年恰好也是中国第一部电影诞生100周年,所以也是很有意思的巧合。
说到中国电影业的现状,我有朋友是做电影的,也有朋友是做电影审查的,与他们交流比较多,大家的看法是比较接近的,对于现在这些制约因素,对于现在应该如何改进的看法比较一致,也都主张能够有一个更清晰的规则范围,能够有法可依,有更清晰的路径。现在这部法律针对性还是比较强的,比如大家都关心电影审查制度,一个重要的基本共识就是要公开透明。所以在法律草案当中的规定是这样的,制定具体的审查标准时,要向社会征求意见和组织专家论证,这一点是比较清楚的。
你刚才还提到涉黄、涉赌、终身禁演等问题,关于演员涉黄、涉赌是不是要终身禁演在现在的草案中没有,但是审议时有委员提出,演员是公众人物,所以对演员遵守法律、遵守公序良俗方面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这是一种讨论,总之我们还是认为电影产业要健康发展,应该让电影产业的服务和管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部法律还要进行下一次审议,我们希望大家多关注,多提好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雾霾问题
人大常委会在大气污染防治的问题上,应该说是连续三年进行了高强度的监督和立法工作,2013年副委员长率队进行专题调研,而且当年你们也注意到,国务院就出台了“大气十条”;2014年我们进行执法检查,提出整改要求,并且推动修改这部法律;2015年听取了国务院的反馈报告,同时连续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草案进行审议。2016年1月1日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新台阶。现在的问题是这部严格的、新修订的法律要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但是我也听到很多其他的议论、要求,任何治理都是有代价的,要平衡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整体利益,这是一个难题,人大还是要保持监督的力度和节奏。另外,环保部长陈吉宁过两天也有一场记者会,大家可以关注,他会给你们提供更加专业和全面的介绍。
关于朝核问题
我认为语言是有魔力的,一说中国该怎么样、中国应该这样、中国应该那样,好像这个事情就全是中国的责任了。从朝鲜“核试”以来,不光联合早报,很多西方的报纸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我想对于安理会新通过的制裁决议,大家也知道,中国是认可的,而且我相信中国会严格地遵守。
同时在这个新决议当中你们也注意到,新决议当中也提到重申安理会决议,重申六方会谈和“9ㄠ9”共同声明,而且承诺要外交和平解决。这正是中方一直以来坚持的,也是这次在安理会会谈当中,中国一直坚持并且说服了大家接受中国这个观点,制裁不是目的,制裁应该是为了解决问题。在朝核问题上,过两天你们可以听到王毅外长更准确的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解释。
我想讲一讲朝核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应该说还是安全问题。朝鲜战场硝烟散去六十多年,到现在只有一纸停战协议,一直没有签订和平协议。所以,理论上讲,有关国家在朝鲜半岛还处于战争状况,是不是也够奇葩的?所以,朝鲜半岛一直就是一个东亚安全的短板,经常会陷入紧张,这不是第一次,我估计也不是最后一次。对于解决的出路,我们是主张和平谈判,通过六方会谈解决,最初是美国提出要搞多边谈判,当时美国正在打伊拉克,他不希望半岛起火,主张能谈一谈。
这么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在积极地斡旋,组织六方会谈,推进六方会谈也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果,缓和了局势。但是整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出,美朝深度不信任,每次达成一个共识,“9ㄠ9”达成一个共识之后就横生枝节,可以说我自己曾经经历过一段,走两步退一步,甚至是走一步退两步,搞的非常对立,朝鲜在发展核武器上也走得越来越远。
中国是坚决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因为这会威胁地区和平稳定,也威胁中国自身的安全利益和周围国家的安全利益,所以我们一直是不赞成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治标治本,解决根本问题。不知道《海峡时报》的记者看没看过中国的小说《三体》,里面描述了一个黑暗森林的状况,就是极度缺乏安全感和信任的环境,这个小说也是提醒我们不能让现实生活当中出现这种现象,现在的国际社会、国际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也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在东北亚安全的问题上,眼前就是要推进制裁,取得效果,推进各方能够认识到谈判的重要性,但是最终要解决问题,还是要走出东北亚安全的怪圈,用安全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