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中国投资美国提供全方位服务平台
——亨瑞集团董事会主席邹亨瑞博士访谈录
去年11月,以“开拓海外商机,实现财富增值”为主题的“第二届地产全球化暨海外投资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论坛期间,美中时报北京记者独家采访了亨瑞集团董事会主席邹亨瑞博士(美中时报第884期:《亨瑞集团:北美商业移民地产领航者》)。1月10日,在洛杉矶圣盖博市希尔顿酒店,邹亨瑞博士再次接受了美中时报洛杉矶记者的独家专访。与上次采访不同的是,邹亨瑞博士更多地介绍了亨瑞集团帮助中国企业投资美国的优势。他指出,我们有自己的平台,协助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和其他行业到美国投资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服务平台。
美中时报:我看了下博士的简介,其实你是海归,
邹亨瑞:我还完全算不上海归
美中时报:你在加拿大是吗
邹亨瑞:对,我在加拿大读的硕士和博士,读的是材料工程,毕业以后,在加拿大合作研究所,做核反应堆结构材料研究。
美中时报:大家觉得你的跨度很大,因为你从一个科学家的兴趣,到现在你经营一家企业。
邹亨瑞:这个比较巧,那是1995年中国国家科委邀请了一些海外的华裔科学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的大约二十多人,我作为加拿大籍的华裔科学家回国参观、访问和学术交流。当时在人民大会堂跟江泽民主席座谈,他当时说了一句话,对我们非常直接,非常对我们有感触。他说:你们在学术上都很成功,你们从大陆出去了而且入籍了,但是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心,时刻想着以不同方式来回报祖国、支援祖国,不论是学术交流、经济交流,科技交流,经贸交流。当时1995年,国内的科研水平,科研环境,政策,尤其是一些环境设备可能跟国际上有差距,即使你们回国了,也许会制约着你们的潜力很难发挥出来,但是你们在国外继续做先进的研究,加强与国内的交流,也许是对中国科技发展最好的促进方式。那时候他也认同人员资源流动,当时我们各自回去之后,帮助国内人员到海外留学机会,在群岛商务考察,学术交流,访问学者,慢慢坚持段时间后来就辞职了。
美中时报:感觉这个市场潜力非常的大。就是好好的干一场。
邹亨瑞:市场潜力大是一方面,但是没想到这么高大上,在我这里感觉到国内经济起飞的那种朝气,感觉中国在将来的五年、十年或更长时间,要把改革开放的大门开的更大。需要更多的国人走出来,学习早期的科技方面,包括后期的经济、管理等全方面的学习,学会之后,再把这些好的东西,不管是科技、经济、教育、管理都要引到国内,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后来这几年的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当初我感觉很多人要出去,包括到海外投资,在某种情况下,不管是为了小孩的教育还是其他原因,需要拿到美国的绿卡,所以这个行业是个朝阳行业,也是一个很大的前景。后来我就下决心辞职了。
美中时报:那个时候你应该是引领世界潮流。
邹亨瑞:如果说是潮流,起码它有个时间点。还有一些运气成分。
美中时报:就是不知不觉中引领世界潮流。说到留学,那个时候很多人想到新东方,你感觉你们跟他们比较,是什么情况?
邹亨瑞:95年那个年代新东方也就是刚起来,或者还不出名,现在很厉害了。像我们现在的业务,留学不是我们的行业。我们发展这么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投资移民、留学公司之一,但是投资移民是主要的一部分,通过这几年的运作,在美国,我们也成为在华人里面最大的地产开发商。
我们有团队,再结合移民和其他的资金,我们运作有资本,所以我们也是最大的华人房地产基金投融资产。比如现在我们做的产业有融资、投资、地产开发、还有完整的北美团队,所以比较全面。再比如说万达绿地,它的品牌是世界老大,但是当初刚到美国的时候,他对美国的经验、政策还是要学习的,很多事情需要靠当地的团队,他们那个时候团队还没有建设起来,有时候会从技术上,业务上帮助他们,帮他们融资。去年奥巴马开放了美国十年签证,这几年大量学生来美国留学,移民,再加上美元资产配置,所以就提前帮助这些项目,它还没有开工就过了预售期,这样项目的盈利点啊安全性就更好了。
美中时报:这几年,随着中国人对海外投资的热潮,买房地产中国人需要在那个地方买房子。这个房地产在北美都非常的热。
邹亨瑞:我觉得中国有土地和房产情结吧,因为房地产看得到摸得着。相对抗危机性比较强。就像上次最大的金融危机,我们房地产评价衰弱了百分之三十几,你看其他行业可能更衰,甚至是血本无归。所以在国人富人群里,他们就考虑到资产分头配置,在美国置点不动产作为资产配置,实质上就是对中国人的资产的保护性,和最充实性的一种诠释。因为国内投资的项目、渠道相对较窄,但大量的资金该往哪儿投,应该分流一部分到国外来,投资出来的东西产生价值,产生收益,保证这个财富进入保值行程。尤其是人民币降低了些,可能是为了适应国际更大的需求,很多国家对美元都降了嘛。这样有利于国内出口,适当的降下来,可能会有更多人、企业到海外资产配置。首选应该是美国,因为美国未来五年要连续加息,美元慢慢持续走强,这是个大的趋势,大的潮流。
美中时报:中国和美国比较起来,无论是投资的环境还是商业法则,都是有非常多的不同,你是如何做引导工作的。
邹亨瑞:国内这二三十的高速发展,多少有点粗放式发展。他们到美国要有一个教育过程,一个是美国的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很平稳也很成熟,只要委托合适的公司,包括专业性的制度调查、把关,投资相对稳定,相对于大陆比较安全一些。那么回报率也相对稳定。不像国内,找到好的项目成活率好,相对的风险也高一些,但是现在的机会也少了。所以现在对美国大的投资环境,经济走向都比较看好。美国逐渐复苏向前发展,虽然这次慢,但说明会走的更长更远。地产和经济复苏是紧密相连的。所以美国的地产在11年、12年、13年上升的比较快。现在降下来了,降下来了说明还有缓慢的复苏,持续时间可能稍长一点,所以投资地产、其他金融产品是个好时机。
美中时报:那么你们公司在这方面做的如何呢?
邹亨瑞:我相信现在的集团公司应该是做的最大的公司之一吧。帮助中国人或企业到海外配置资产,置业。比如买房产,买置业每年通过我们的客户里面都会超过十亿美元或者更多。还有我们的投融基金,包括我们参与了美国投资移民这个基金投资,光美国投资移民每年都将近2000个客户,能达到10亿美元。这样的资金配置能帮助30-4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相当一部分是我们帮助国有企业来配置,减轻他们的财务成本,增加他们的回报率。
美中时报:投资移民也是我们的主要业务?
邹亨瑞:是的。
美中时报:有很多人对这个项目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从媒体或者从他人口中得到的消息,是有一定风险性的,你们针对这种信息,怎么和客户沟通呢?
邹亨瑞:第一,投资移民其实是一种商业行为,既然是商业行为那么就有商业风险,你自己要去评判,要自己去调查,或者委托相应的机构。美国投资移民市场层次不齐,也有诈骗的,这毕竟是少数,整体来说投资移民行业是积极向上的。
第二,你要做投资移民,你要懂。如果你不懂,要找专业的机构帮你做资质调查。包括去中心、项目方,包括整个过程、流程,后续的一个监督,透明度都非常重要。我们在这方面额外的花费精力、人力,额外的经理人做额外的监督,保驾护航,确保介入的,选择的投资移民项目相对更加安全。
我们做的比较大,像我们的投资移民基金进入了第三方,我们指定第三方有放款、签字权都能监督到,现在没有一家能够做的到。有些是没有想到,还有的是想到没有去做到。就是投资移民资金到了项目方,钱和签字权放到我们这里,这是非常安全的,不会出现西雅图资金被挪用的现象。去买豪宅区赌博最后拿不出来。不是说没有监督,可能是开发商临时挪用了资金,有些违规违法的现象都会出现这种结果。而我们这种方式就监督的很紧,这个钱他自己不能随便动,挪用,我们要有这个签字权,它就保证了这个资金使用的安全性,项目的安全性。
美中时报:你们现在做了多少家,有多少拿到绿卡的。做过统计吗?
邹亨瑞:拿到绿卡的有上千名了,临时绿卡有1500左右,这次绿卡有500多。
美中时报:帮助了很多人实现美国梦。
邹亨瑞:更多的人都是在等待。
我们有自己的平台,协助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和其他行业到美国投资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服务平台。比如他需要做资质调查,需要市场调研,需要组织这边一些关系、资源,一些政府资源,使中国企业到这边投资,少交学费少走弯路,避免他们犯重复性错误。因为现在我了解到100多家国内企业来投资,很多都是单打独斗。好多都是犯同样的错误,他们不交流,不沟通。我们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后续的企业再犯同样的错误,使他们多有回报,多有收益。
美中时报:能否给我们举个例子,什么陷阱或者误区之类的。
邹亨瑞:这也不是陷阱、误区。比如说做电子开发。有一个洛杉矶的国内项目,他没有做调查就先把地给买了,但是地呢,需要分割成几块,他政府批文都有了,如果要四个楼一起盖,马上就开工。他没有事先调研。他属于国内惯性思维,批文都有了,马上开工就可以了。我分割可能两三个月就能分割完。当时我给他们建议,至少得一年时间。最后他整了一年半还没有分完。等于钱投到了但是不能开工,这样财务损失就大了。再比如说,一块地能盖四栋楼,政府批了,你就可以马上开工。但是,我四栋楼要分四个地块,就变成四个独立的地块,这样就麻烦了,想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审批。还有的企业买了市中心的万华酒店,那个就是没有严格按照人家的要求,比如在装修过程中要设计理念,他只是灌入自己的东西,没有经过统一的规定,结果人家给他摘牌了。摘牌了他这个入住率从70%掉到了20%左右了。最后调整美国的规矩,还有时候,你该用工会人员的时候你就用,你不用不合适。不然他们会用友善方式影响你、干预你。
美中时报:所以需要专业的人士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情。
邹亨瑞:是的,做一些专业的调查。国内人士对这个专业人士调查费用的花费观念认知度不高,结果前面的小钱没花,到后面损失要大的多。这个认知度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这个平台去教育,给他们一些成功失败的案例,让他们知道这个的重要性。
美中时报:作为你个人来讲,从95年到现在经历了很长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呢?
邹亨瑞:我们进入美国地产已经有六年多了,这些年见过很多企业成功的,失败的,也有走了弯路后来成功了,但是交了学费的太多了。所以我建议,中国的企业在过去二三十年发展的很好,很快。所以在国内很成功,他就产生一种惯性思维,有时候想把国内的想法和思维拿到这边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包括那边很多事情需要花钱,政府部门多,多给点钱,都是正规的。加班行不行,这都不行,这边的官僚作风比国内还严重,什么官僚作风,就是怎么暗示,就是不来做事,不说好,也不说坏。在国内呢,有些事呢,我先拿下来最后再矫正,最后交了很多学费。
第二,这边的法律法规很健全,一定按照正规渠道,不要踩红线,不要做违规的事情。还有这边的税务体系很严谨,来这边一定要请专业的税务公司做规划,一定要提前规划,比如你应该叫30%的税,你交了20%或25%,就是在合理范围内交一定比例的税。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提前规划。国内企业一定要设得花钱,值的投入,比如专业的律师,专业的会计师,或其他专业的咨询师,这个钱该投入的投入。如果自己到海外做事,最好和当地的同行来合作,主要是他们有经验,这样成功率保证一些。该让利让一部分。
第三,国内的小企业最好是抱团出海,各出一部分一起来做,这样风险就降低了,资金大了,前期的事情,比如法律法规、会计师的费用等等。
美中时报:像你这样专业的公司,既熟悉当地的环境,又和这边的政府有良好的关系,又有专业的会计师、律师、咨询师是不是有一个线人的感觉。
邹亨瑞:我们接过国内企业,不同性质,不同大小,来给他们对接合适的会计师、律师等相关专业机构,有些超大型的机构,可能会找更超大的律师楼,虽然成本高,但是他的项目大,整体算起来,影响不是太大。但是一些中小企业,就会找些性价比合适的,专业性也基本到位的机构,帮住他们来对接。还有就是培养和聘用当地的本土化的人才。如果全部从本土调过来,会产生水土不服之类的,所以一定要聘用本土化人才,更好的融入到当地。
美中时报:我们也希望亨瑞集团今后越来越壮大。
邹亨瑞:谢谢。有机会欢迎你去北京参观,我们总部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