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了,武器
阳光(外一首)
雪阳(澳洲悉尼)
雪阳,原名杨善林, 1962年生于安徽安庆,科学与文化研究者,曾旅居英伦十年,1993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现居澳洲悉尼,主编酒井园诗刊。主要著作有《共享天伦》、《素质教育的误区》、《素质教育在国外》、《透过命运的迷雾》与诗集《观彼世界》及《另一种生活》(与璇子合著)等。
其一
政权的母亲伪装成文明的孩子
任主义者疯狂瞄准人类的记忆
黑白的武器被梦中的阳光击落
春天与鲜花将复苏爱情的主题
其二
夏夜那无数旋转的星星正向谁射击
那射出生命与时空的枪正握谁的手里
谁的面孔作为武器的同盟己被灵魂遗弃
而误用了武器的上帝将选择恒久的沉睡
大刀
大刀,高高地悬在东方
曾砍下一轮疯狂的太阳
藏在东方虚空的无为的大刀
终将为神州辟开诸神的曙光
别了 武器(外三首)
李如华(中国广东)
李如华,女,广东惠来人。70后。教育工作者。大学时代开始诗歌和小说创作。一直认为诗是人类灵性的苦难,是坚硬现实中柔软的心灵借以通向灵魂的方式。诗歌、散文、小说、诗歌评论散见于中外报刊杂志和诗歌选本。
我们无法告别什么
欲望与鲜血由来已久
干旱的土地燃烧着永恒的利益
谁的身后裂开 时空的沟壑
光阴的伤口敷着后现代的药
摇摇欲坠的城市飞舞着去年冬天的雪
手脚皴裂的女孩围着灰色的围巾
行走在泥泞的黄昏
暮色里谁的歌声带着旧日伤痕
怒吼是一种形式
哭泣是一种形式
而告别冰冷的欲望是另一种方式
用翠绿的鸟鸣唤醒静悄悄的黎明
当丧钟在丛林失去声音
异乡人的灵魂得到了安放
可以作恶的人选择鲜花
欲望燃烧的都市
守护着诗的灵魂
那时我们真的告别了
令人绝望的世界
不必再等待
血肉冰冷的男孩穿过柑橘园
带着十八岁的爱情
而年轻的父亲从未看见
孩子温柔的笑颜
别了 武器
最后的夜晚
用一盏小灯点亮你
手心的温柔
逃离血与火
整个冬天的雪
掩盖不住一只鹰绝望的
眼睛 鲜红的天空
仓皇逃离 一杆冰冷的枪
孱弱的孩子如何逃离
大地呼啸的子弹
逃离血与火 逃离饥饿
和身后母亲无声的哭泣
回首狼牙山
岁月斑驳 留着谁至今难以咽下的吼声
夕阳低沉 就像那日你脸上的血迹
多少年过去 血迹未干
一次又一次
壮烈过那个寒冷的年份
五个男儿的热血
对抗一个帝国无耻的野心
那么少的子弹 那么少的人
那么多的对手 那么狠的敌人
只有血冲在眼里 只有必死的信念
只有凛冽的风
呼呼吹过身后苍凉的斜阳
以一当百 咬碎的牙齿和着不屈的
不屈的姿态倔强地挡在黑夜之前
最后的余光扫过儿时阿娘巷口的呼唤
扫过火焰一般的余晖缓缓落下的悲怆
你们跃下了山崖
一个民族的骨气站起来了
更多的男儿站起来了
东瀛的风 吹过往日的国土
除了伤害并没有别的留下
而今日的太阳曾在那天升起
谁的眼睛穿过历史的迷雾为你们
长歌一阙 用隐忍而骄傲的声音吼出
热血男儿从来有
不辞为国洒疆场
看今日江河滔滔湖山万般美
谁能忘你,鲜血浇灌的辉煌
这一天
铁从黑色开始
蔓延几十年的阵痛
在一个老兵的关节里
藏着所有的雨天
谁在触痛那些
轻的,浮的,浅的
烟圈一样的年华和生命
在一张又一张单薄的纸上
哪一支笔被偏爱过
寂寞的夜谁听见
战马嘶鸣
光芒走在最前面
没有名字的孩子
没有墓碑的春秋
埋藏在时光的深海里
被谁一再拥抱
在落雪的夜 在璀璨的夜
谁负责铭记
谁负责忘记
谁负责 在空茫的尘埃之上
安抚所有远去的灵魂
给我一段歌谣
一撮美丽的词语
给我豁达的眼睛
和习惯歌唱的嘴巴
那些鲜血浇灌的国土
开满金色的花朵
铁一样的果实
嘹亮站立
警惕啊!战争(外一首)
熊国华(中国广州)
熊国华,生于湖南,祖籍湖北,现居广州,大学教授。系国际诗人笔会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华文微诗群群主。著有诗集《旋转的世界》4 部;评论集《从奔放到澄明》3部;主编《海外华文文学读本·诗歌卷》等多种。获人人文学网 2014 年度网络文学奖“诗歌特别奖”等多种奖项。
七十年已过,如大梦初醒
梦中悲剧止不住欲燃的硝烟
成群恶狼追赶着美丽的鸽子
人类啊!必须联手保护蓝色的家园
仁爱与和平
枪炮是战争的武器
仇恨是报复的武器
仁爱是和平的武器
让所有武器在博物馆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