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了,武器
礼赞一碗饭(外一首)
阿 辛(美国旧金山)
(翻阅半世纪前的美国华文报纸,记载着当年华侨为支持祖国的抗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纷纷募捐筹款,在华埠掀起著名的“一碗饭”运动,人人掏出“一碗饭”的现金,献给祖国的抗战伟业)
王性初,笔名阿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福建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曾与李硕儒一起主持编辑出版《寻梦北美——洋插队交响曲》、《美国华人名家散文精选》以及《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等书。长期担任美国《中外论坛》总编辑,现任该杂志总主笔、美国《红杉林》副主编、中国冰心研究会副会长、美国华文文艺家协会副会长。
翻阅着一迭迭业已发黄的报纸,
翻阅着一页页记忆犹新的历史,
一字字,一句句,都渗出世纪的风云,
一天天,一周周,都滚出愤怒的追思;
半个多世纪的光阴无法洗尽带血的屠刀,
七十载整整的流年不能掩埋日寇的暴戾!
发黄的报纸啊,就是铁的见证,
沉重的铅字镌刻下华侨的史诗……
这里尽管远离前线,远离炮声,远离故土,
却和同胞肝胆相照,朝夕相处,手足相知;
祖国的苦难就是侨胞的苦难啊,
亲人的耻辱就是侨胞的耻辱!
面对民族的血泪、悲惨、英勇与不屈,
面对敌人的残暴、兽行、疯狂和歇斯底里,
华埠沸腾了,掀起了“一碗饭”运动!
——为了抗日,侨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一碗饭,就是一只砸向敌人的铁拳,
一碗饭,就是一门支援前线的炮炙,
一碗饭,就是一首响彻云天的战歌啊,
一碗饭,就是一句抗日必胜的宣誓!
一碗饭,就是一户华侨家庭的心声,
一碗饭,就是一篇声讨鬼子的檄文,
一碗饭,就是一声冲锋陷阵的怒吼啊,
一碗饭,就是一片同仇敌忾的支持!
当年的小妹妹啊,你的微薄贡献,
聚沙成塔汇进了滚滚的抗日洪流;
当年的老伯伯啊,你的在天之灵,
早已含笑在抗战胜利的凯歌声里……
昨日的华埠,还响着一致抗日的口号啊,
今天的耆英,还藏着往昔抗日的箭矢!
不能遗忘啊,那一场场血泪斑斑的控诉,
应该牢记啊,那一位位先辈不朽的名字……
有人会说一碗饭是多么微不足道,
不!一碗饭在战争年代来之不易啊;
有人会说一碗饭何必再津津乐道,
不!一碗饭是华埠爱国的可贵良知!
当今天的儿孙们沐浴着和平的阳光,
一碗饭,正是那晴空万里的一朵虹霓;
当眼下的岔道上呈现出迷惘的困惑,
一碗饭,正是那指明方向的一位良师!
是的,我们永远不会遗忘,战争发动者
依然拒绝作出只言片语的忏悔;
是的,我们永远应该牢记,日本侵略者
至今仍在千方百计地篡改历史!
让人们经常重温“一碗饭”的不朽功勋吧,
那是我们侨胞的光荣,侨胞的骄傲!
让时代继续书写“一碗饭”的彪炳伟绩吧,
那是我们侨胞的火炬,侨胞的旗帜!
和平与正义
有形的武器是飞机大炮
无形的武器是灵魂大脑
人类的历史用武器谱写
和平与正义将胜利还朝
把枪炮还给玫瑰
应帆(美国纽约)
应帆,1972年生于江苏淮安,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目前是一名码农,和太太及两儿一女居住于纽约皇后区。曾任《南方都市报》网文评点、网易文化、网易网球等版面专栏作家,为网络文学月刊《新语丝》编辑,著有长篇小说《有女知秋》,诗歌作品散见于《新语丝》、《侨报》等处。
其一
在各种语言的字典里
我们用涂改液涂去武器
或者还有大规模与杀伤性的新组合
或者还有恐怖主义和人体炸弹
等等现代词汇
让子弹只会飞
或者是一本礼物
把枪炮还给玫瑰
或者只是一支乐队
把战机还原成纯粹的飞行器
把宗教还原成祷告的文本故事
其二
让植物们重新按季序生长
让风水轮流转
而烽火将是被遗忘的现象
让动物们启唇露齿时
期待一次亲吻
而不是一顿咬噬
让我们去远方
为更诗意的栖居
更为一个和平的方向
一个人的战场(外一首)
—— 纪念一个被日军俘虏的15岁国军小战士
陆地鱼(美国西雅图)
肖颖,笔名:陆地鱼。70 后,生于北京,长于安徽。电力系统博士。目前居住于美国西雅图,职业是电力工程师,拥有一项美国技术专利。北美文艺社会员。在网络上发表诗歌,散文,游记,影评数篇。闲暇时,爱舞文弄墨,读书赏画,行路跋山。贴近自然,聆听自我,从碌碌庸常的生活中感受和升华诗意。 以下诗作都根据照片而写。
他,也许是黄土坡上的牧羊童
娘亲怀里的乖娃
青梅梦中的小竹马
但是
在这幅肃杀逼仄的黑白照片里
15岁的他,身份是国军战士
一个日军战俘
面对着同样的一伙敌人,就在刚才
他还在城外的旷野搏命厮杀
又一场生死战局悄然布下
这一次,他孤身一人
他顶天立地
一个青涩的生命即将戛然而止
此时,阳光依旧从容
野草正钻透沉重死硬的地层
爆裂,拔节,露出了头
不屈的灵魂
屈服和抗争之间的距离
只是一个抬高右臂的纳粹敬礼
正义鼓荡起坚硬的灵魂
在风暴中飞扬,猎猎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