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挂美国国旗的中国古镇
在中国云南省祥云县的云南驿古镇,有一栋古老的宅院,初看上去,与当地普通的土木结构四合院没什么区别,走进去却别有洞天,这就是“二战中印缅战区交通史纪念馆”,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建成开放,至今成为回忆二战中美人民并肩作战的最好场所。
纪念馆占地面积339平方米,建筑面积724平方米,抗战时期,这里曾用作盟军的一个指挥部使用。
门上对联:史笔如铁评二战成败,年华似水说一代英雄,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人们,这里是纪念二战英雄的地方。
进入纪念馆,过厅墙上的前言立即表明了主题——“交通决定战争”,通车时的照片迅速把你带到滇缅公路起点利多和终点昆明。庭院里,黝黑的青砖夹杂着已经发黄的青苔,东西厢房分设四个小展室,讲述着战时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故事,其中一个展室为牺牲在当地的飞虎队成员莫尼中尉单独设立。
纪念馆的大厅里,10多平米的大沙盘清晰标示着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云南驿机场和中印输油管,以及上百万匹骡马和牦牛进行抢运的千年茶马古道,四种交通运输路线在小小的村镇汇集。墙上,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的装置艺术,上面还有不少二战中美老兵的签名。
二楼整整一个大厅用来陈列飞虎队的英勇事迹,另一个大厅陈列了一百多件云南驿居民保存下来的二战实物,既有来自大洋彼岸的生活用品,也有战时的通讯设备和器物。许多物品完好如初,手摇发电机、电话机等仍然可以使用。
一长串星条旗挂在大厅上方,看上去醒目耀眼。
这恐怕是目前中国境内,唯一悬挂有美国国旗的边远小镇了。
云南驿位于昆明西北200多公里,因元明清三代设置云南驿而得名,是“彩云之南”的故里,可谓“云南之源”,至今仍保存着云南省中“云南”的原称。
云南驿也是唯一集中了马帮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等各时代运输工具大荟萃的地方,故被称之为“人类交通发展史的活化石”。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扩大对华援助,美国空军第四航空队的第25战斗队和第23运输队,携各类型飞机200余架首先进驻这里。
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从缅甸入侵中国,美国援华飞行大队——飞虎队驻守云南驿机场,并在云南驿建立了“纽约村”、“美国红医院”等专用场所,主要医治战时从前线转来的伤病员,开了两家西餐厅,“纽约餐厅”和“华美餐厅”,一时间云南驿在县内外享有“小纽约”之誉。
云南是美国军人直接参战的一个省份,但据后来许多来华参战的美国军人说,他们不知道中国有云南省,却都知道云南驿。
云南驿之于抗战,与当时闻名遐迩的两条大通道“驼峰航线”和“史迪威公路”密不可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本作战,日军为了阻断中国经海路和陆路获取战争物资,切断滇缅公路,中美两国被迫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这条空中通道就叫“驼峰航线”。
“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是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由于它的海拔高度高于当时美国主要装备机型DC—3、DC—46、DC—47大爬行高度,飞机飞行宛如在骆驼背上走,危险重重,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飞机运输的终点站即云南驿。
“史迪威公路”开通于1944年,以时任驻华美军司令、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名字命名。在最紧急的时刻,为中国运送抗日物资达5万多吨,被称为“抗日生命线”。它从印度东北部边境小镇雷多出发至缅甸密支那后分成南北两线,南线经缅甸八莫、南坎至中国畹町;北线经过缅甸甘拜地,通过中国猴桥口岸、经腾冲至龙陵,两线最终都与滇缅公路相接。
云南驿古道是滇缅公路的一部分。
抗战后期,日本军队经过缅甸占领滇西怒江以西,滇缅公路运输中断,紧急开辟的驼峰航线代价高昂,运量有限,千年茶马古道奇迹般地发挥了作用。藏族商人用牦牛队从印度、尼泊尔到拉萨,再用马棒到滇藏交界的香格里拉,藏、彝、白、纳西各族马帮接续到大理或云南驿,汉、回、彝等族的马帮又继续接力到昆明。万里路程,组织了上百万头牦牛、马匹、骡子和毛驴,西南各族人民用最古老的运输方式,史载,云南驿的所有马帮都参加了这次光荣的终结运输。(配图原载彝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