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芷江之战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次作战地,也是中国接受日本投降的地方,以“胜利之城”享誉中外。同时,作为中美空军飞虎队大本营,芷江也以“英雄之城”威名远扬。
1943年,随着战况的日趋激烈,国内一些公开的机场相继被日军占领或破坏,位于湘西山区的芷江机场,就成为中美空军在中国抗日战场的唯一机场,这年底,陈纳德指挥的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秘密进驻芷江。
从小在芷江长大的张重祯老人,回忆他看到飞虎队驻扎时的情况。
“当时飞虎队的飞机,头上有老虎形状,有三个浆,六架枪。一开始都是老式飞机,有一次,看见一架飞机刚飞到半空中,自己就摔下来了。后来,我们侦察机很厉害,颜色都不一样,白色的白天出发,黑色的晚上出发,速度很快,一眨眼就不见了。
开始时,飞机跑道不够长,有一天,一架B29大型轰炸机降落时,急刹机导致报废,后来国民政府下令加长了跑道,之后大型轰炸机都可以顺利降落了。
有一次日本飞机来轰炸,我们一架飞机一个包抄,从旁边把他打下来了。那个高兴啊,我当然高兴,我的命差点都叫日本人夺走了。
那天,我正在山上放牛,一架日本飞机在追我们的飞机,追到机场附近时,日机发现跑道附近停着许多中国飞机,他就掉头去打。其实那是假飞机,迷惑日本人的。我当时就在跑道旁边,这飞机来来回回扫射了好一阵,我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怕啊!如果跑起来就成活靶子了。”
张重祯还回忆说,“飞虎队打了胜仗会在机场上空做特技庆祝,他们会在机场上空做几个高难度动作,翻筋斗、俯冲啥的……美国兵吃东西也很挑,只吃牛腿、猪腿上的肉,鸡肉只吃鸡胸,内脏啥都不要的。”
1945年2月,中美空军混合联队从芷江起飞,直接飞往日本东京,轰炸了防守严密的日本皇宫,炸得日本天皇从此惶惶不可终日,成了惊弓之鸟。
由此,侵华日军视飞虎队为“眼中钉”,制订了攻占芷江的作战计划。
1945年4月9日,侵华日军集结约8万余人,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向湖南西部发起进攻,企图合围芷江机场,一举摧毁中美空军,占领湘西,威胁重庆,挽救其行将灭亡的命运。
飞虎队最具决定性的一役发生在4月下旬,这天,空军混合大队奉命出动12架战机,携带燃烧弹,在洞口至雪峰山一带,对日军进行地面攻击。
行动之前,混合大队已经先行派遣飞行军官至地面前线,设置了对空通信电台,可以清楚指示空中投弹时弹着点。中方地面部队,也在地面铺设布板符号,指示投弹点。清晰的地空侦测得知,日军左翼部队处于雪峰山茂密森林中。于是,混合大队机群准确地投下燃烧弹,森林瞬间大火熊熊,日军士兵来不及躲避,伤亡惨重。没被烧着的残余日军,快速往山谷里撤,中美战机跟踪扫射,日军无处可逃。
战后清理战场,雪峰山左翼的日军尸体达1.6万具之多,几乎遭灭顶之灾。
接着,不久后的一天,混合大队又派出8架战机,对日军总预备队进行了猛烈攻击。日军总预备队同样遭到毁灭性打击,溃退回原阵地,很难再向中国军队发起有效进攻。
芷江保卫战历时42天,飞虎队出动战机共计2500余架次、轰炸机183架次,直接毙敌在万人以上。芷江战役以中国全胜、日军惨败而告结束,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战。
据说,日本派遣军在战后报告中,曾对飞虎队有这样的评价:芷江战役,在中国真正称为空地配合的范例……在纵深130英里的战线上,中美空军的攻击使日军吃了决定性的败仗。
芷江战役结束两个月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芷江自然而然被中国确定为受降地点。
1945年8月21日,芷江受降当天,飞虎队的任务是在洞庭湖上空接住日本降机,引领、监护其前往受降指定地芷江。
上午9时,中国籍飞行员周天民、娄茂吟、林泽光、徐志广和美国籍飞虎队员葛兰芬、乐威等,共同驾驶着6架战机,吼叫着从芷江机场腾空而起,11时左右,将日本降使今井武夫的专机引至芷江上空,然后降落在芷江机场。
张重祯老人清晰地记得,那天,他看到了日军飞机降落时下面的“红洞洞”,就是日本的膏药状国旗。
在宽阔的芷江机场边缘,分散隐蔽着上百架飞虎队战机,机场上空,还有6—7架战机在云层底下盘旋,机场上站着数千名中美两国军人及新闻记者。
在我方宪兵严密的监护下,今井武夫走出机舱,被引到一辆插有白旗的美式吉普车上,向受降地开去。
今井武夫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内心充满了“绝望的孤寂感和不安”。
下午4时,今井武夫向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中将交出日军侵华兵力部署图,并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抗日战争最终以法西斯的战败而告终。芷江机场也成了抗战期间,中美携手对日作战胜利的活生生见证地。
1994年5月,陈纳德将军遗孀陈香梅女士来到芷江,凭吊飞虎队英雄,深情题诗:“春暖三湘杜鹃红,铁鸟飞来展雄风。芷江本是英烈地,中美情谊五十冬。”
2003年11月,芷江第一届国际和平文化节期间,89位飞虎队员从大洋彼岸飞来,将89袋从美国本土带来、象征和平友谊的泥土洒在了芷江。当年在芷江一次击落6架日机的美国飞虎队员迪克·罗西,在参观飞虎队原址时,遇到了曾在飞虎队并肩战斗的芷江老人彭双桥、滕子元、刘道明,紧紧拥抱在一起,激动得说不出话。
2005年8月,为全面反映抗战期间飞虎队的英雄事迹,芷江市修建了飞虎队纪念馆,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全面反映飞虎队援华抗战的史绩馆,纪念馆大厅正中英烈墙上,镌刻着2193名美国飞虎队员英烈的名字。
飞虎队浴血长空的英雄事迹,跨越时空,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和桥梁,中美人民的友谊地久天长。
2010年9月,芷江举行了陈纳德将军雕像揭幕仪式,美国前总统卡特和数十名飞虎队员赶来参加。陈纳德孙女内尔·卡罗韦激动地说:“中国人民为爷爷立雕像,是对他抗击日本法西斯功绩的肯定,将激励后人不忘历史,开创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
芷江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松鹤市结为友好城市,芷江飞虎队纪念馆与美国陈纳德纪念馆结为友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