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符”的由来

带有血符的军装

1945年8月4日,驻守在云南保山机场的美国陆军运输队飞行员卡瑞尔,和机长约翰逊及另一名机组成员鲁勒,驾驶一架c一46运输机执行任务,当晚11点左右,飞机发生事故,坠落在离保山机场50多公里的永平县杉阳村附近,燃起熊熊大火。

杉阳村20多岁的青年农民罗光甫,亲眼目睹了飞机的坠落过程,他和另两位村民一起赶往出事地点,寻找跳伞的飞行员。因来得及时,很快找到了飞机上的3人,约翰逊完好无损,卡瑞尔和鲁勒已经负伤,赶忙背起来,快速回村。

走了2个多钟头的山路,回到村里后,罗光甫发现村民的住处太简陋,就在村里找了一处最好的木板房,动员村民腾出来给受伤的美国兵住。

第二天,保山驻军派出了寻找的飞机,杉阳农民在河滩上排列成一个巨大的飞虎队"V"字型图案,飞机看到"V"字信号,确信找到了约翰逊和他的战友。

一连三天,罗光甫他们天天为美国飞行员疗伤,极尽周到细致,三天后,3名飞行员被安全送到了保山机场。

2002年10月,罗光甫应邀参加中国在华盛顿举办的“历史的记忆”展览,卡瑞尔不顾84岁高龄,带着一家三代11口人,专程从阿拉马州赶来,纪念会上,见到57年前的救命恩人罗光甫,激动得说不出话。

这场救助看起来十分顺利和谐,殊不知,这是血的教训换来的。

当时,美国飞行员身上穿的皮夹克背面,统一用宋体白油漆书写着“洋人来华助战,军民一体保护”12个大字,称为“血符”,意在告诉中国老百姓,见到身上有“血符”的外国人,一定要救助保护。

血符,来自一段说来有趣又十分令人痛心的故事。

抗战时期,先是苏联空军援华。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后,日军沿津浦线北犯,苏联驻武昌援华空军,这天派出一架小型双人侦察机,飞临凤阳、蚌埠前线侦察, 遭日军扫射,中弹受损,飞机紧急迫降在霍邱县城的西湖边上。

附近村民一看飞机落在湖边,认定是鬼子飞机遭难了,纷纷拿起锄头、铁镐、棍棒围上来,对着爬出机舱的飞行人员,不由分说就是一阵猛打,当场将两个飞行员被打倒在地,飞行员抱住头哇哇乱叫,村民人却听不懂说的什么。

有人报告给附近的一个乡绅,乡绅赶到湖边一看,两个人都是黄头发,蓝眼睛,不像日本人,叫大家不要再打,派人快去县政府报告。县政府主任秘书到湖边一看,见是两个西洋人,就用英语向两人发问,两人听不懂英语,只是一个劲摇头。

主任秘书经过分析,断定这两个飞行员是俄国人,但在霍邱这个偏远的地方,上哪里去找会俄语的人呢?

两个飞行员已被打得不能走路,于是叫人用门板抬到县政府。这时有人报告说,高塘集有一个懂俄文的人,在家乡教书没人用,一直赋闲在家。县政府立即派人用轿子,连夜到距县城60—70里的高塘集,去请这位先生。俄文先生知道来意,劈头就说:“我的俄文都就饭吃了,现在哪还能去和俄国人说话!”说啥不愿前往。

县政府来人一再坚持,俄文先生终于同意,连夜坐轿子来到县政府,一见两个俄国飞行员,先来了一声“哈啦绍”,苏联飞行员惊喜异常,立即与俄文先生进行结结巴巴地对话,最后终于明白,两位飞行员原是苏联援华空军,当天由武汉起飞,到前线侦察敌情,被日军地面部队射中,迫降湖边,农民误以为是日本人,受了一顿毒打。

    国家军委会从霍邱城农民毒打苏联飞行员的事件中,汲取教训,知道中国农村缺少文化,怎样才能杜绝此类事情再发生呢?于是,想出了在苏联飞行员穿的夹克背上,用白油漆写上“洋人来华助战,军民一体保护”12个大字。

这里用“洋人”来表示苏联人,涵盖意思挺大,因为乡下农民分不清英国人、美国人、苏联人,故统称为“洋人”。

事实上,抗战时期援华的空军中,确实还有来自加拿大、印度等国的飞行员。

苏联空军1940年全部撤走,这时,“洋人”的概念早已由苏联人变成了美国人,是陈纳德指挥的第十四航空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