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斯铜像

福克斯铜像


1996 年发现坠毁的53 号运输机

2002年10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访美,将一尊铜像亲手送给美国总统布什,以显示中美人民的友好情感。

铜像是60年前在“驼峰航线”坠毁的一架飞机残骸和遇难的美国飞行员福克斯。

 福克斯及其飞机残骸发现的过程,凝聚着中美两国人民的厚重情结,曲折而艰辛。

1995年秋的一天,滇西某边防部队两名战士在执行任务中,发现一农民手中有两块金黄色的金属物,经反复询问,农民才道出那是从海拔3400多米的片马镇长尾巴山上一处飞机残骸中掏出来的。

两位战士迅速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部队政委,引起极大重视。

农民所说的飞机残骸地点,正是当年中美联合抗日开辟的“驼峰航线”的必经之地,飞机残骸是中美驼峰大空运的历史见证,必须予以保护!

部队领导下达命令,各边防巡查站和边防派出所,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到这架飞机。果然,1996年秋,终于在中缅边境长尾巴山上,找到了这架编号为53号的中国航空公司飞机残骸。边防部队勘查现场发现,飞机尚完好,油漆还蛮亮,但机身已折成两截。

2005年2月,中国某报报道了驼峰空运53号飞机残骸被发现的消息,随即,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中国媒体予以转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则消息首先引起大洋彼岸一个美国驼峰老飞行员汉克斯的注意,看到报道时,他激动不已,自己当年寻找福克斯的经历,像电影镜头一样在眼前闪现。

1943年53号飞机失事后,福克斯孩提时代的好朋友汉克斯无法接受,他于当年10月来到中国,作为飞行员加入到驼峰飞行的行列。他不相信福克斯会死在那个峡谷中,一面积极参加中国抗战,一面寻找发小福克斯。一年后,1944年10月,中国军队收复被日军占领的片马,汉克斯和中国航空公司另外两名美籍飞行员及十几名中国军民组成营救队,向片马飞机失事处进发,在原始森林中跋涉9天9夜,历尽艰险,一无所获,最后因断粮缺水和突发疾病而宣告寻找失败。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什么时候再回驼峰寻觅老友遗骸的思想,成为汉克斯心头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

53号飞机被发现的消息传到海外时,立即引发另一个美国人坐卧不安,这个人叫夏兰,驼峰空运时期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小女孩。

夏兰一家4代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父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国政府的盐务官,日军进攻香港时,进行武装抵抗,死在日本人炸弹下,其母被日军关进香港的集中营。年幼的夏兰和弟弟,跟着中国保姆逃难,他们先是逃到重庆,发现重庆也不安全,进而流浪到昆明,途中多次遭到日军飞机扫射,险些丧命。1942年圣诞节前,被中国航空公司飞行员营救,通过驼峰航线来到印度加尔各答,然后从印度返回美国。

夏兰对中国航空公司满怀感恩之心,对飞行员终身难忘,对“驼峰航线”同样充满感情。于是,她决定以53号飞机残骸发现为契机重返中国,再看看驼峰,寻找美国飞行员及自己走过的足迹。

1997年6月5日,已80高龄的汉克斯和60多岁的夏兰,在昆明巫家坝机场相遇了,两位老人眼中闪着泪花,与前来迎接他们的中国方面代表紧紧握手。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半个世纪之后,会在驼峰航线的这一端———昆明巫家坝机场相逢。

中国方面将从53号飞机上拆下的一些零件,作为纪念品送给汉克斯。汉克斯接过这些零件时,先是仔细端详,然后肯定地说:“就是它,53号飞机!就是他,亲爱的福克斯!”

在滇缅公路起点处,夏兰抚摸着一棵树,流着泪向记者叙述了童年的遭遇。她说:“我爱中国,怀念驼峰的山山水水,在那样艰险的情况下,中美两国人民能并肩开辟出一条航线,支援反法西斯的战斗,如今中美两国人民依然能排除万难,世代友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