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着,所以我创作”--一个艺术道路上的独行者


毛毳的画让我想起一位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之一——奥地利作家弗郎茨·卡夫卡。在卡夫卡的作品中,现实完全变形:人在一夜之间变成巨大的甲虫;新郎新娘婚礼后在酒瓶上拥抱、睡觉;一批妓女被赶进酒店的马厩过夜;庄严无比的法庭设在连人都站不直的阁楼上;以饥饿为职业的人;浴室里的莲蓬头比澡盆还要大……

与卡夫卡类似,在毛毳的画里,我们看到的不是现实的再现,传统的技巧;不是美丽的风景,真实的人物;甚至不是规则、秩序、安然、静谧。我们看到的是那些无序的色块、线条或者字母的堆积,是黑、红、棕、白各种色彩的强烈对比。但这些无序、线条、字母和色彩,却如神秘莫测的梦魇一般传达出一种撕心裂肺的喧嚣,仿佛受到极度压抑的生命,要突破形体的枷锁,奋力呼喊出自由的最强音,哪怕为这声呼喊要付出灭亡的命运。

毛毳的生活现状也让我想起卡夫卡。作为一个极其渴望自由的人,卡夫卡一生都在做着律师工作,直到病重退休,虽然极其热爱写作,为了写作舍弃了爱情、家庭,甚至自己的生命。却一生都是位业余作家。毛毳是一个教师,课业繁重,讲课、辅导、批改作业等等,把自己的时间都献给了学生们。毛毳又是一个艺术家,把业余的所有时间和生命都献给了艺术。

作为一位艺术家,毛毳极少参与艺术界的盛宴,也极少加入艺术界的狂欢。在奔腾喧哗的艺术界洪流之旁,她宛如一股细细的小溪,默默地流淌;在奢靡功利的艺术界舞会之旁,她如同一株朴质的小草,顽强坚韧地表达着自己的世界。这么说吧,她就像艺术界的一个局外人,冷眼看着艺术界的种种骚动,坚守着自己的理想。 “带着亢奋、紧张和赤裸裸的灵魂,爬进了绘画,就像爬上了一个拳击台。” “不知道将遭到什么情况。”(毛毳《从具象到抽象》)却绝不后悔,悄悄地走着属于自己的路,顽强地涂抹着属于自己的色彩。

在走上这条表现主义的道路之前,毛毳曾经在油画技巧上下过很大的功夫,试图对艺术的表现作出突破,但镜子般映照现实的传统手法使她对自己的努力产生了怀疑,隐匿在内心深处的生命躁动也使她渴望突破传统的束缚。她意识到,再现现实仅仅是艺术创造的一种形式,却绝不是唯一的形式。“没有冲击,就不可能有艺术。”倘若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因为“太令人满足而失去尖锐性的时候,” (毛毳《从具象到抽象》)也就是需要改变它们的时候了。

我们常常在一首诗中寻找含义,但这含义原本不必寻找,因为一首诗本身就是含义。画同此理。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过程,而内心世界的深处绝不是理性之手能够触摸到的,非理性领域本身有着比理性领域更广袤的地域,那是一片无垠的宇宙。即使仅仅挖掘出那个宇宙的一枝半叶,也是艺术对人类世界的贡献。况且在用主观的表现方法再造世界的时候,主体与客体、心灵与自然也不可能决然分开。毛毳自此感受到“一种无法的力在云集、冲撞,仿佛挣脱了缰绳的骏马,化为强烈的激情和亢奋。” (毛毳《从具象到抽象》)画风也由现实主义转为表现主义。她把自己对世界、社会、人生的认识与观感都倾诉到自己的画布上,其创作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 ,带着她深深的心灵印记。

在毛毳早期的绘画中,色彩以黑棕白为主,通过那些动荡杂乱且毫无任何技法规律和传统框框束缚的节奏,我们感受到一种情感的张力,也感受到了世界的无序和荒诞,以及生命的冲动与无奈:美丽的鹦鹉失去了绚丽的色彩,成为一个惨白的符号,被沉重的黑色笼罩着;飘逸的白色被黑棕色打上巨大的印记;一副惨白斑驳的十字架在浓重的黑色和隐约的棕色之上突兀而出,一些黄棕色于架上淋漓而下,像极年代久远的基督之血。让人即刻浮想联翩,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同时也在决绝地泯灭信仰的力量。在人类的理性所无法达到的道德边界,如果没有信仰,基督之血是否会再次流淌?纵观这些黑棕白的色块,几乎所有的白色都被黑色或黑棕色粗暴地侵犯着,而白色在黑色和黑棕色的禁锢中仍然在这里那里曲曲折折的顽强展露,仿佛被压抑的生命如巨石下的小草一般竭力挺起弱小的身躯向着阳光全力呼喊。应该说,这体现出毛毳对生命形式的独特理解,正如苏珊·朗格所说,“艺术品也就是情感的形式或是能够将内在情感系统地呈现出来以供我们认识的形式。”(《艺术问题》)

近年来,毛毳的画出现了一些温婉而炫美的色彩,比如金黄、大红、玫瑰红、绿色等。这些色彩的出现也许因为已近耳顺之年的毛毳,对生命的冲动和反抗有了新的认识,对复杂的世界有了更为宽容和怜悯的理解。如果说黑色象征着毁灭,那么红色就象征着新生。无论毁灭如何残酷,最后终将有新的生命诞生,这是生命的必然。也许,毛毳在增加温馨色彩的同时意识到了决绝的反抗毕竟不是改变世界的唯一手段。同时,那些绚丽温馨的色彩也诠释了油画的优势。

卡夫卡说过,“我写作,所以我活着。”毛毳也说过相似的话,“如果我不画画,我就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了。”在现代艺术的高山上默默登攀,不图掌声和鲜花,不图名利与权势,唯一心心念念的是对艺术的追求,是对艺术形式的冒险,是希望诠释心灵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毛毳的理念,也是一个艺术道路上独行者的心语。

 


毛毳简介

女,1958年生于河南郑州。198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86年任河南省书画院专职画家。2006年任中华女子学院教授。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油画学会理事。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级美展并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