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珠:“中国第一女贪”浮沉记

 

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纽约办公室发言人马丁内斯5月28日确认,由于违反美方免签证计划的相关条款,中国红色通缉令一号女嫌疑人杨秀珠已被美方羁押,听候被遣送回中国。马丁内斯说,“作为外国逃犯,杨秀珠是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的执法重点。”

英国《国际商务时报》5月29日报道说,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之前透露,习近平在与奥巴马进行会晤时,特别强调了遣返外逃人员,并且第一个点名杨秀珠。报道称,杨秀珠出逃之后,温州、浙江官场上百人被调查,十余厅处级官员涉案,其涉案金额达2.5亿元。

今年4月22日,按照“天网”行动统一部署,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集中公布了针对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人员的红色通缉令,被称为“中国第一女贪”的杨秀珠名列榜首。

 

升官之路

 

杨秀珠,毕业于温州市育英小学,曾就读于温州二中初中部58丙班。1960年,温州二中清退农村户口超龄学生,辍学。1961年,进入温州市饮食服务公司小南门粮站,成为服务员开始销售馒头。

“文革”时期,温州武斗闻名全国。馒头店开票员杨秀珠也开始了造反起家的“革命历程”,以其泼辣与积极,从“联站”造反派组织中一路青云直上,从一个民间女子变为仕途女明星。

“文革”结束后,杨又一次主动选择命运。此时杨开始接近省委高层,采用了相当特殊的手法。

在那个特殊年代,当时的“政治明星”、海岛女子民兵连连长汪月霞是全国的先进典型,深得各级领导厚爱。杨秀珠便瞄上了她,并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姐妹”的“阶级感情”。

在交往中,杨表露出想通过汪的关系认识当时的省委领导和他的夫人(原省妇联领导)。据汪月霞回忆,有一天,杨秀珠带女儿来杭州开会,故意把女儿放在领导夫人家门口,然后走开,略施苦肉计,等着领导夫人收留孩子。就这样,杨达到进入省委高层视野的目的,不久当上温州妇联副主任。

1984至1985年之间,杨秀珠碰巧与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某领导做邻居。杨秀珠极力想“巴结”这位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的老革命后代,虽然送礼没门,然而胆大心细的杨秀珠还是观察到一个细节:斯时,那位老革命的遗孀正在温州休养,杨很清楚这位领导是个孝子,就主动到她老母家做起免费保姆,“梳头洗脚”,关怀备致。并在各种不同场合,称市委书记为“兄弟”,称其母为“亲娘”。不过这次杨没讨到什么好处,反而引来书记的批评和讨厌。

温州老干部胡显钦说,杨这种“公关手段”功力非凡,在杨任规划局局长时,本没有审批土地的权限,但由于杨与当时的市委领导关系甚“铁”,市委决定把审批土地的权利从土地局“划归”规划局。

仗着一身粘柔之劲,杨秀珠从妇联主任、温州市规划局副局长一路升到局长。1994年上半年,在领导极力荐举下,杨被提升为温州市副市长,分管“肥水”最多的城建工作。1998年调任省城任建设厅副厅长。

原温州市一位领导干部告诉《财经》,杨秀珠为求升迁,使用了“三找”手段,即上面找个靠山(省、市领导干部)、下面找批铁杆(市、局实权干部)、社会上找批势力,在当地缜密布局。

多位温州市的老干部都向《财经》谈到了充满蹊跷的杨秀珠升官路。

1994年,杨秀珠向温州市副市长一职迈进。按程序,副市长一职须经市人代会选举产生,但当时杨在温州声名狼藉,无望通过人代会选举。杨秀珠为人大常委们解决住房问题,并为市人大盖了一栋新楼。

据温州的老干部说,温州市规划局是杨秀珠的腐败大本营,是其进行“官位批发”的后花园,在她手里先后提拔过县处级的干部不下11人,其中一名会计也被提拔到了县处领导岗位,这11人中有8名“不争气”,因各种问题相继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

 

树碑立传

 

杨秀珠在一片反对骂声和控告声中,极力想在民众中改变形象,温州一些“颇有影响”的“文化雇佣军”则为她创作了报告文学、电视剧本等,为这名女副市长塑造在旧城改造和金温铁路建设中,如何冲破阻力、大胆改革、无私奉献的艺术形象。有名剧作家以杨秀珠为原型,策划创作了名为《丰碑》的电视剧,请来省话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王若荔来温州体验生活。

王若荔与杨秀珠“亲密接触”了近两个月后说:这个角色太生动了,“演技”比我高多了。

昔日在浙江地产界风头十足,开口就是“捣你个日娘”的杨秀珠,是个非常滑稽且生动的女人,她的不少粗口和“杨氏酒令”是流传温州民间的经典段子。

据其同事说,杨的秘书最怕给她写发言稿,怕她念错,就在下面注同音字,尽管秘书考虑周到,结果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杨5分钟的讲话稿还是念错了13个字——虽然她名片上的学历赫然是“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注册规划师)”。

 1989年,杨秀珠由规划局副局长升任局长时,曾有部门调查发现,杨秀珠升任时所用学历为温州师范学院的毕业证,而实际上杨仅在该院参加过一段培训,其学历本是初中毕业。当调查人员在向上汇报情况时,却被告知不用追究。

 

贻害温州

 

杨秀珠于1984年任规划局副局长,直至1998年从副市长任上调离,一直掌控温州土地、规划、城建大权。她的一些“名言”至今仍被人们记起:“土地就是钱,规划审批就是钱,容积率就是钱!”

浙江省一位官员介绍说,早在1992年,温州市委即已通过了新城计划,但自1993年杨主管城建之后,这个计划就被无限期搁置。因为温州市本来就小,在如此有限的范围内,土地愈显稀缺,杨和她的那些“华侨开发商”们一起,把老城的地皮炒了又炒。在杨秀珠时期,温州市的房价堪称全国最高。

杨秀珠做生意的大多是华侨,这些人多以低价格从杨秀珠手里拿到土地,用于开发房地产牟取暴利,同时“回报”杨秀珠。知情人称,杨秀珠每年要出国几次,这些人便将“佣金汇入杨在国外的银行账户。

除了“华侨开发商”,杨秀珠掌控的铁路房开公司和铁龙房地产开发公司也纷纷以低价获得土地,然后转手以市价出售,牟取暴利。

杨秀珠素有安插亲信的“喜好”。铁路房开公司、温州铁路房开物业公司、温州铁龙房地产开发公司、温州市建设配套市政工程公司等,均是帮助其捞钱的项目公司,公司的重要职位均由杨的亲信或亲戚担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温州百姓曾如此形容杨秀珠及其亲信、亲戚。

杨秀珠掌管温州城建十余年间,她和她的党羽靠土地获取暴利,但整个城市和百姓却为此付出了高额代价。

“温州虽是个小城市,但它的房价却和上海相当,而且因为乱规划,老城区景观破坏严重,这些都是杨秀珠时期给温州房地产市场留下的后遗症。”温州市一位现任官员说。

杨秀珠案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据了解,在杨秀珠当权期间,温州老城区里的土地几乎全被批租出去。杨秀珠案发后,2004年以来,温州市纪委组织有关部门清查了市区自1992年以来的土块出让情况,查出五个地块涉及漏交、少交、欠交地价款。此外,还查处了串标案件七起,涉案金额2亿多元。

 

胞弟被查

 

引发杨秀珠出逃的“导火线”是其胞弟、铁路房开公司副总经理杨光荣受贿案案发。

2003年2月,温州市检察院侦查发现,当地一经销商曾向杨光荣行贿。3月,浙江省检察院反贪局人员带走杨光荣,并调走了铁路房开公司的所有账册。除杨光荣之外,铁路房开公司的几乎所有高管均被立案调查,后被陆续审判。

铁路房开公司成立于1993年9月。杨秀珠自1993年起担任金温铁路副总指挥,直至1998年4月调离温州之前,一直担任该公司董事长。

杨秀珠2003年三四月间有过几次神秘的家乡之行,通过方方面面人物相继给检察机关施加压力,提出要求保释其弟杨光荣或尽快对杨光荣受贿案结案。但鹿城区检察院在现任温州市委班子和主要领导的支持下,顶住了这种压力。

之前三份由多名老干部和温州市部分人大代表签名的检举材料,分别上呈中纪委和浙江省领导,内容毫不隐晦直入主题,“杨秀珠的问题关乎民愤,她是温州最大的巨贪”。

 

出逃海外

 

2003年4月20日,星期天,杭州。一大早,杨秀珠声称老母亲病了,要回一趟温州,并交代下属“这几天没事不要打我手机”。当天下午,一辆浙C04488牌照的全新丰田轿车丢弃在上海浦东机场。

星期一,关心杨母情况的建设厅领导打电话给杨,杨手机开着,但无人接听。

星期二,厅长继续拨打杨秀珠手机,还是无人接听,不久电话关机。

星期三,厅长交代办公室继续联系杨秀珠,并致电温州规划局长杨伟峰,请其代表省厅领导前往慰问杨母。

星期四,厅长再次致电杨伟峰询问,杨局长说还没有来得及看望杨母。

星期五,省厅决定派两名干部直奔温州证实消息,杨的妹妹答称:“母亲好好的,我姐没回温州呀?”

第二周,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杨秀珠确实携同女儿、女婿、外孙在上海离境,前往新加坡。

在杨离开杭州20多天以后,浙江省纪委于5月13日作出立案调查决定。

2004年2月,浙江省检察机关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出了“红色通缉令”。据温州市纪委2004年的通报,杨秀珠已被查清的涉案金额为2.532亿元。[3] 已追回金额¥4240多万元,冻结¥7000多万元的资金或房产。已立案查处的涉案人员中,[4] 厅级官员2人,处级以上官员11人,科级官员7人,被调查取证的有100多人,并牵涉相关经济案件12起,其中以原温州市市长陈文宪受贿案与原温州市鹿城区公安局局长王天义贪污案尤其引人注目。杨秀珠一案被定为特大贪污受贿案,在中国涉案外逃的高级官员中处显目位置。

逃亡之路

 

杨秀珠海外出逃的第一站是新加坡。新华社前驻新加坡记者陈济朋说,新加坡华人多、没有语言障碍,在这里,杨秀珠可能认为自己能很好地隐匿身份,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优良“跳板”。

然而媒体报道称,杨秀珠一到新加坡即受到黑社会敲诈。她通过自己在新加坡的亲友买了前往美国的机票,抵新数日后即逃离。

逃到美国后,杨秀珠通过亲戚在纽约利用赃款购买房产,在纽约做起了“包租婆”。

据环球时报报道,2004年,位于纽约曼哈顿西区第29街一个5层建筑的物业经理试图驱逐租客时,租客向高等法院提起诉讼,称物业拥有者是“一名中国逃犯”。杨秀珠在转移资产及变卖物业后下落不明。

杨秀珠经荷兰华人老乡的协助,从美国来到荷兰,最后藏身于鹿特丹市一个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惶惶不可终日。

由于没有荷兰居留证,杨秀珠曾被警方拘留数月,后又被放了出来。据司法行业人士透露,杨秀珠可能是借此申请政治庇护,但迟迟未果。据当地华人说,随着中国反贪力度增大,中荷政府间引渡呼声越来越高,谈判遣返引渡也在进行,不过,出于所谓人权考虑,荷兰政府对遣返犹豫不决。此外,由于两国没有签订引渡条约,遣返谈判一直未获重大进展,杨秀珠案件也就此拖了下来,杨本人在荷兰待了10年。

2014年5月,杨秀珠在即将被遣返中国前夕逃离荷兰,。杨秀珠所使用的护照,是荷兰同乡提供的,属于另一荷兰籍华人,上面是她自己的照片。杨秀珠持此护照先来到加拿大,又从加拿大坐火车来美国,申请美国人权保护。

新华社驻旧金山记者徐勇分析,虽然现在尚无法得知杨秀珠是如何从荷兰逃到加拿大的,但她陆路从加拿大前往美国,以逃避机场严密的检查,使用别人的护照,幻想想逃过指纹和虹膜的身份鉴定,明显抱有侥幸心理。

中国通过双边的执法合作联络小组向美方提供了相关信息。美国于去年6月将杨秀珠拘押。

在中国公布的红色通缉令100人名单中,有40人可能逃往美国。中纪委、监察部国际合作局局长傅奎透露,自去年以来,中国已向美国提交了150人的外逃嫌疑人名单,希望得到美方的合作。

美国国务院此前表示鼓励中方提供强有力证据和情报,确保美执法机构调查和起诉涉嫌腐败的案件。中美双方同意,任何一方都不会为逃犯提供庇护,将在各自法律范围内,努力将其实施遣返。

 

(本报综合,配图原载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