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走强对美国经济是利好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崔玉英在亚洲协会发表演讲时指出

 

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会更加健康,发展势头会更好。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都意味着更多机遇而非挑战。中国改革和经济转型成功,可以提升中美经济关系的层级,实现更高标准的市场开放,进而为整个亚太地区合作带来好消息。

 

■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5月6日受邀出席亚洲协会和世界中国学论坛共同举办的主题演讲会。她在演讲中就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世界意义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发表了看法。她强调,中美两个大国,谁也离不开谁。放眼未来,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历史已经证明这一点,未来还将继续证明。

历史上,中美两国的联系并没有被浩瀚的太平洋隔断。19世纪中叶到末叶,几万名中国劳工参与修建美国横贯大陆的铁路,许多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特别是7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肆虐,给中美两国带来重大威胁。中美并肩战斗,联手抗击,取得胜利,为战后国际秩序奠定基础。以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为代表的美国军人在中国战场上流血牺牲,至今为中国人民所敬仰。今天,有众多美国企业家、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深度参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同样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都是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的历史记忆。

崔玉英指出,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美两国加强合作,将极大地提振世界经济发展的信心,也有助于世界长期保持和平稳定。中美两国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

崔玉英认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有助于深化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存、深度交融,中国经济走强对美国经济是利好;中国经济如果衰退,美国经济也会受到损害。中国新一轮改革正全面推进,有些方面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果。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会更加健康,发展势头会更好。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都意味着更多机遇而非挑战。中国改革和经济转型成功,可以提升中美经济关系的层级,实现更高标准的市场开放,进而为整个亚太地区合作带来好消息。

崔玉英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有助于中美两国深化理解、消除误解、化解分歧。中国古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中美这样的大国治理都不容易。中美两国都需要解决各自国内的问题,中美之间有必要经常交流各自对国际局势的看法,交流各自的治理经验,理解和支持对方不断推进国内的发展。

崔玉英认为,中美两国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各异,产生分歧是正常的,关键要理性地看待。中国改革的目标是让亿万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美国政府也致力于让美国人民生活得更好。中美两国是相向而行的平行线关系,而不是两条对冲的交叉线。改革扩大了两国人民交往的自由度,推动人民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无论在中国的城市乡村,还是在美国的东西两岸,都可以看到两国民众的身影。放在历史的空间中去观察,我们对两国关系的未来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崔玉英表示,中美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是利益共同体,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客观现实。中美两国都面临许多双方无法独自解决的共同挑战,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人类的生产与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成为全球瞩目的重大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和谈判,中美两国政府在2014年就碳排放义务达成一致,为今年将要举行的巴黎气候大会提供了重要框架。这一协议的达成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对解决“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意义重大,显示了中美两个大国的责任担当。

(图为中新社记者阮煜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