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鹰和中国龙:未来谁主沉浮?
资料图:白邦瑞和他的新书《百年马拉松》
约瑟夫·奈
近几年,“中国崛起、美国衰弱”似乎是研究美中关系的美国学者与专家较为关注的话题。有分析人士预测,中国很快就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但也有学者认为,美国的世纪还远未结束,中国也不可能在未来几十年真正超越美国。那么,美中两国是敌是友?两国关系未来会如何发展?
白邦瑞:美国正在输掉比赛
在中国的官方话语中,“中国梦”就是在中国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美国国防政策顾问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在这里面看到的是一场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百年马拉松”赛跑。
本星期早些时候,他在非政府组织“自由之家”为他的新书举办的一场座谈会上说:“中国想要成为第一吗?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是百年马拉松的核心。中国人过去就想要成为第一。自1955年的毛时代,也有人说从唐朝开始,他们就认为这是他们的义务。”
白邦瑞今年年初出版新著《百年马拉松:中国要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秘密策略》。他认为,中国在建国初期就开始实行一个欺骗战略,但中国高明的地方在于,中国懂得如何操控对手而不让对手知晓其真实意图。美国则一直一厢情愿地认为(wishful thinking)中国是美国的朋友、中国在富裕之后就会自然走向民主,同时还低估了中国鹰派的影响力。
白邦瑞在书中说,不管人们预测的三四十年后的全球格局是中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还是美中两个超级大国共存,还是一个多极世界,其中的共同点是,中国将成为经济上最强的国家,在军事开支上超过美国,而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按自己的形象塑造世界。他指出,如果美国还没有认识到这样一场马拉松已经开跑,那么美国正在输掉比赛。
约瑟夫·奈:中国不会超越美国
但是,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认为,美国的世纪没有终结,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不会超越美国。他引用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对他说过的话:“中国有13亿人的智慧可利用,美国则有全世界70亿的智慧可利用”,指出只要美国自己保持开放,不要采取反移民、反贸易等愚蠢政策,美国就会处于中国难以超越的地位。
他在他的新书《美国世纪终结了吗?》中认为,中国在经济、军力和软实力等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3个方面,都还远落后于美国,中国的政策主要还是专注于区域和经济发展。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可能成为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平起平坐的竞争者。
在经济方面,曾在卡特政府中任助理国务卿的奈指出,中国经济绝对总量在2030年之前,按照汇率计算不太可能超过美国,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已出现放缓势头,中国模式能否超越“中等收入”陷阱还不确定。在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时,人民的政治参与感增强,中国还在探索民主参与的方式。如果中国社会出现重大动荡可能拖累中国经济增长。即便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人均收入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
在军事方面,曾在克林顿政府中任助理防长的奈表示,美国目前的国防开支4倍于中国。到2020年,中国军费开支可能达到美国的一半,到本世纪中可能接近美国,但美国的现代化军事设备存量相对于中国仍有10倍的优势。中国军队仍是区域的军队,而不是全球的军队。不过中国军队虽然还不能与美军并驾齐驱,但它持续投资于先进武器,增加了美国在中国近海进行任何干预行动的代价。
在软实力方面,号称“软实力之父”的奈认为,中国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有民调显示,中国的软实力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比较强,但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却并不是很强。他说:“他们遇到麻烦的原因是他们不愿意释放公民社会中的才智。只要你是党在控制,你就不会有能让他们充分发展软实力的全部自由。”
他指出,美国的软实力大多并不是通过政府来实现,而是通过大学、协会这些民间机构,但是中国错误地认为政府是软实力的主要推动者。
奈还指出,中国在如何将软实力与硬实力相互结合形成巧妙的策略上也存在问题.他说:“中国软实力的另一个问题是,他们与邻国有领土冲突。由于中国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他们无法做出所需的妥协。在马尼拉设立孔子学院来吸引菲律宾人是一回事,在用军舰把菲律宾渔船驱逐出斯卡伯勒浅滩后再来吸引菲律宾人又是另一回事。所以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还有路要走。”
如果中国赢了马拉松?
白邦瑞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中国在2049年会是怎样的?如果他们那时在经济上克服了所有挑战,但在政治上却没有改变?”白邦瑞在座谈会上问道。
他在书中根据现有资料用一个章节的篇幅描述了如果没有改革的中国赢得马拉松赛跑后可能出现的世界图景: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将鼓励独裁,许多网站上将充斥着诋毁西方、褒扬中国的重述历史,环境污染加重,国际组织被边缘化,中国国有企业和中国控制的经济联盟将主导全球市场,北京将控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联盟等等。他认为,如果中国的温和派和真正的改革派能够决定中国的政策,主导世界秩序的中国就不会那么可怕。
“天无二日,土无二主?”美中关系如何处?
历史上,既成大国和崛起中大国往往免不了发生冲突,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与德国。但是约瑟夫·奈说,美国不愿陷入既有大国与新兴大国的冲突,中国没有这么快超过美国,使得美国还有时间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不必陷于恐惧之中。他以亚投行为例表示,美国应当欢迎中国拿出部分外汇储备,用于建构全球利益,建立让外来者参与并保持透明度的金融机制。聪明的外交政策应当有自信地说:是的,让中国带来全球公共产品,不要这么担心中国崛起会超过美国。
他认为,美中两国能够找到处理好两国关系的方式,并且能够在气候变化、贸易等领域寻求共赢。他还表示,他希望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今年9月访美的时候能够具体阐述他所提出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
在美中关系问题上,白邦瑞认为,对美国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马拉松赛跑的存在。他在书中写道,“与北京方面的长期竞争意味着要要看清楚中国的野心,当中国背离了普遍接受的国际准则时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批评。”
他在“自由之家”的座谈会上还表示,美国国会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首先需要摒弃那些对中国的既定看法。他说:“美国国会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前提是他们要摆脱‘民主会自动到来’这个观念,更可能要摆脱的是,‘会伤害中国人民感情’这个观念。”
不过,白邦瑞在一篇亲自用中文撰写的阐述新书宗旨的文章中说,他非常赞同习近平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只是中国鹰派的观点与习近平的主张相去甚远。
(本报综合美国之音和中评社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