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联合在云南祥云缅怀美国二战英雄
“我们不断讲述穆尼中尉和其他在二战期间为了共同事业走到一起的许多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故事,这很重要,” “这些故事提醒我们,我们有责任开启我们的潜力让这个世界变成对后代更好的地方。”
■
4月6日清明节期间,美国驻成都总领事谷立言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外办主任马伟、祥云县政府副县长蒋吉富等一道在祥云县穆尼纪念碑前献花,向美国二战英雄罗伯特·穆尼中尉致敬。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云南驿曾经是中缅印战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当时的云南驿机场,是有名的“驼峰航线”上最为重要的一个航空转运和物资补给机场,也是滇西对抗战的空中主战场。
据记载,1942年上半年,日军攻占缅甸,并对中国发动大规模进攻。1942年夏,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这条盟军和中国联系的最后通道,一切物资运输被迫中断。为了稳定亚洲战场。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下令:“不计任何代价,必须开通到中国的路线”。由于海陆通道均被日军切断,只能开辟空中航线,以继续为中国提供战略物资。于是,“驼峰航线”诞生了。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美双方联合开辟的一条主要空中通道。它西起印度阿萨姆邦汀江,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到达中国昆明巫家坝、羊街、云南驿等机场。航线全长800多公里,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当时受飞机性能的限制,飞行最高高度7000米,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同时,由于沿线飞行条件极其险恶,又被称作“死亡航线”。
为了帮助中国抗日战争,在空中打击日本侵略者,美国著名将领陈纳德创建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由于航空队队徽为插翅飞虎,战机绘成鲨鱼头形象,被中国人称为“飞虎队”。(参见美中时报第868期:《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开园》)
作为P-40战斗机飞行员的罗伯特·穆尼中尉和飞虎队的队员一道,一起担负着保卫机场和为运输机护航的任务。1942年12月26日,侵华日军派出24架轰炸机和8架战斗机窜入大理祥云县上空,空袭云南驿机场,企图掐断“驼峰航线”这条重要的抗战物资运输线。
接到警报后,穆尼和其他飞虎队员驾机升空迎敌。空战异常惨烈,穆尼中尉所驾的战机不幸中弹起火。如果逃离飞机他便能活下去,但这样一来,他的飞机就将坠落在祥云,许多村民会因此丧生。穆尼选择了留在飞机中,使着火的战机转向,飞离县城空域之后才跳伞。因失去了跳伞必要高度,穆尼从战机中弹射时间过晚,穆尼中尉终因抢救无效殉职,年仅22岁。
穆尼中尉殉职不久,祥云民众在靠近坠机的地方为他建立了纪念碑。从此,每到清明节就会有人来到这里为穆尼扫墓,感谢穆尼在关键时刻把生命的希望留给别人。
在反法西斯战争时期,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美中两国在战争时期共同战斗,都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据统计,二战时,在中国战场,有2590名美国战士遇难,穆尼只是其中的一员。
中美这次联合缅怀活动向穆尼中尉的勇气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肩作战的所有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共同牺牲表达了敬意。
“我们不断讲述穆尼中尉和其他在二战期间为了共同事业走到一起的许多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故事,这很重要,” 谷立言总领事对一群当地官员和祥云居民说,这其中包括试图挽救穆尼中尉的人的后代。“这些故事提醒我们,我们有责任开启我们的潜力让这个世界变成对后代更好的地方。”
“七十年前,我们两国面临法西斯主义的共同挑战,” 谷立言补充道。“如今,中国和美国面临多种多样的挑战——诸如北朝鲜和伊朗的核项目、埃博拉这样的流行疾病、粮食安全、暴力极端主义、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我们两国之间以及我们与其他地区和全球伙伴的合作对应对这些21世纪的挑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