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TPP跨近了一步

 

 

当今, 随着中国参与的各类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的扩大和发展, 中国政府目前已经认识到加入TPP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已经从原来的仅仅关注TPP发展转变为有兴趣加入TPP。 中国政府对加入TPP态度的转变, 将为中国最终成为TPP成员国和进一步推动中美经济贸易关系打下深厚的基础。

 

        11月中旬, 中国与澳大利亚, 中国与韩国两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实质性谈判已经完成, 明年早些时候, 中国同亚太地区这两个国家的贸易中大多数产品将逐步实现零关税。 这预示着, 中国向目前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协议(TPP)跨近了一步, 这将为未来中美经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TPP是目前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地区的自由贸易协议

        TPP代表什么? TPP的英文全称为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目前由涉及亚太地区的12个成员国组成。 早在2002年10月的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墨西哥会议期间, 智利, 新西兰和新加坡的领导人就缔结了发展自由贸易协定, 旨在推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发展。 2005年7月这三个国家正式签署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 (The Tran-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当年8月, 文莱也正式加入了该协议。 这四个国家成为该协议的创始成员国。该协议的突出特点是, 实施100%的零关税, 无例外原则和对外开放性。 当时预计在2013年启动零关税, 到2015年全部取消关税。 其根本宗旨是通过全面实现贸易自由化最大限度地推动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由于该协议的全面开放性, 对其他非成员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短短的几年中, 成员国的数量迅速发展到目前包括美国, 加拿大, 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在内的12个国家, 占到拥有21个成员国APEC的一半以上, 同时, 韩国和中国台湾已经表示有兴趣加入TPP。 TPP这个后发展的自由贸易协议组织, 似乎已经成为APEC内另外一个自由贸易组织。

        TPP 能够迅速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 2008年美国加入该自由贸易协议后, 一直主导了该贸易协议的谈判。 在1994年由美国主导完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是一份在贸易和投资开放程度上超过当时所有的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 2007年美国和韩国的自由贸易协议又把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中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向前推动了一步。 目前, 美国所主导的TPP谈判, 实际上是要把美国和韩国的自由贸易协议版本扩大到TPP中来, 实现贸易和投资的全面自由化。

        TPP的开放程度超过了目前亚太地区其他的贸易协定

        近三十年来, 亚太地区的经济和贸易是世界上十分活跃的地区。目前在亚太地区, 除了APEC, TPP以外, 还有其他的自由贸易协定, 例如, 有中国参与的10+1 (中国和东盟十国的自由贸易协定), 10+3(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十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协议), 10+6 (由东盟国家发起的邀请中国, 日本,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印度参加的经济贸易协议, RCEP,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还有在2010年11月份APEC日本横滨会议上, 由日本提出的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区别协议FTAAP ( Free Trade Area of Asia-Pacific), 也还有该地区的许多双边和多边自由经济贸易协议。 这些众多自由贸易协议, 虽然声称要通过实现自由贸易推动该协议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最终促进该地区的整个经济发展; 但是, 这些自由贸易协议的所谓 “自由贸易” 或 “零关税” 也只是限定在特定的产品上, 并没有覆盖成员国贸易的所有产品和投资服务。

        可是, 与目前亚太地区现有的各类自由贸易协议相比, 美国目前主导的TPP具有高度全面的开放性, 就是要求在成员国之间的所有贸易产品都实行零关税, 包括像多年受日本保护的农产品贸易也要实现零关税自由贸易, 也包括像受美国政府保护的奶制品和糖类制品也要实现零关税自由贸易。也就是说, 美国要让别的国家全面开放自己的市场, 美国也得全面开放自己的市场, 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自由贸易。

        此外, 在知识产权保护, 自由市场竞争, 限制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为, 外国投资公司对东道国政府关于贸易投资争议的诉讼规则, 等, 都包括在TPP的协议中。 这种市场开放程度都超过了目前在亚太地区所有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

        这正是该协议的特点, 也是该协议未能尽快完成谈判的难点所在。也正是中国目前未能成为该协议的成员国的阻力所在。

        TPP 并不完全是针对中国的亚太贸易战略

        2008年, 美国加入TPP时, 正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 “重返亚洲战略” 之时, 美国加入TPP后, TPP的名称从原来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合作伙伴(The Trans-Pacific Strategy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正式变为现在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美国从一个后来加入的成员国转变为该协议的主导国家。在这个自由贸易协议中, 中国,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 并没有加入TPP。 同时, 在亚太地区中, 有中国参加并起主导作用的10 + 1, 10+3, 10+6 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又没有美国参与。 此外, 在TPP协议条款中, 有突出的一项, 就是针对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垄断行为。 而中国经济所具有的一个突出特点, 就是存在很多超大型国有企业。 所以, 在中国, 有不少人认为, 美国积极主导的TPP的谈判是针对中国而来, 是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 

        这种似乎符合美国要保持在全球经济政治霸主地位的逻辑。但是, 如果从TPP的开放性来看, 这种美国试图通过TPP遏制中国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开放性是TPP一个最大的特点。 就是在亚太地区任何对该协议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 只要愿意遵守该协议的规则, 都可以成为该协议的成员国, 当然包括中国在内。 而不是说, 只有获得成员国的邀请才可以加入。

        当今, 随着中国参与的各类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的扩大和发展, 中国政府目前已经认识到加入TPP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已经从原来的仅仅关注TPP发展转变为有兴趣加入TPP。 中国政府对加入TPP态度的转变, 将为中国最终成为TPP成员国和进一步推动中美经济贸易关系打下深厚的基础。

        中国与TPP的距离正在缩短

        TPP目前的12个成员国是新西兰, 新加坡, 文莱, 智利, 美国, 澳大利亚, 秘鲁, 马来西亚, 越南, 加拿大, 墨西哥和日本。 此外, 韩国和中国台湾已经表示有兴趣加入TPP。 在这12个成员国中, 文莱, 新加坡, 越南, 马来西亚属于东盟国家, 同中国的贸易投资关系已经囊括在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协议中,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投资关系已经包括在10 + 6和10 + 3 的区域贸易协议中。 中国同新西兰自由贸易协议在2008年10月正式实施。通过该协议, 两国之间90%以上的产品贸易实行零关税。 这是中国同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份完全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协议。 通过这些多边和双边贸易协议, 虽然中国仍然在TPP之外, 但是, 中国同TPP的距离并不遥远。

        今年11月中旬, 中国同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协议实质性谈判完成, 标志着把中国同TPP的距离更拉近了一步。

在中国同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协议中, 从该协议生效起, 澳大利亚超过85%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将实行零关税, 四年后, 这个比例将提高到93%, 在自由贸易协议全面执行后, 这一比例将提高到95%。 这是中国同第二个TPP成员国达成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在TPP成员国中, 对于中国和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实质性谈判的完成新闻, 受到最大刺激的国家是加拿大。 加拿大和新西兰, 澳大利亚一样, 都属于英联邦国家, 都属于资源性经济国家, 农业都比较发达。 五年前, 加拿大还属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十大贸易伙伴之列, 今天, 她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已经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所代替。 通过自由贸易协议, 新西兰大量的农产品, 包括奶制品已经大量出口到中国; 通过自由贸易协议, 澳大利亚的奶制品,红酒将高速度出口到中国市场, 而加拿大的奶制品和红酒目前进入中国市场时仍面临高关税。 这使加拿大的商人深深体会到自己在市场竞争方面的落后。

        在进入中国市场方面, 作为TPP的成员国, 加拿大已经落后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这实际上将刺激加拿大同中国在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加快谈判的步伐。 这实际上将通过双边关系拉近中国同TPP的距离。

        合作和发展是潮流

        尽管在亚太地区由中国主导的10+3, 10+6 投资贸易经济合作机制中, 并没有包括美国; 在美国主导的TPP中目前也没有包括中国, 但是, 中国和美国依然属于APEC的成员国, 是世界上目前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体。 根据中方的统计, 2013年, 中美贸易总额为5210亿美元, 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根据美国方面的统计, 2013年中美贸易为5620亿美元, 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 2013年中国对美国的投资额为140亿美元, 比2000年1.4亿美元增长了100倍。 美国是中国在海外的最大投资国家。 多年来, 美国也一直是中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国家。2013年, 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为33.53亿美元。 但是, 中国并不是美国的最大外资来源国家; 同样, 美国也并非中国的最大外资来源国家。 也就是说, 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 中美两国还有很多发展空间。 这正是需要通过TPP来推进的方面。 由此看来, 尽管在国际政治经济中, 中美两国存在不少分歧, 有对抗和斗争, 但是, 两国的经济合作要大于对抗。合作发展是当今的潮流。 我相信, 随着中国市场继续开放, 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将会和美国就中国加入TPP问题开始谈判, 这将共同为中美两国经济发展造福。

(配图据中国市场调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