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QE政策 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人民币汇率确实与美元汇率联系比较紧密。 美元处于贬值的时期,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非常大, 美元处于升值的时期, 人民币汇率面临贬值的压力。 但是, 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已经不单由美元的国际汇率决定, 而决定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和对外经济战略。

 

10月31日, 美联储备结束了其执行五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 这对于国际金融市场, 可谓是一件具有特别影响力的大事件。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目前拥有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 而且,  人民币汇率最近多年来实际上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步伐加快, 从2010年夏天1美元兑换6.8元人民币上升到最近的1美元兑换6.1元人民币; 所以, 目前有一种看法认为,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后, 美元国内利率将会提高, 资金会加快从中国流出, 进入美国市场, 因此,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从升值转向贬值, 而且贬值压力会增加。这种效果确实会出现吗?

从表面来看, 目前似乎存在这样的关系, 即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贬值的压力。从今年夏天美联储宣布将在今年10月底退出执行五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 国际货币和商品市场价格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国际金价持续下跌, 从今年三月份最高价1300美元/盎司跌到11月6日的1140美元, 特别是进入11月份后, 金价下跌速度加快。 同时, 国际石油价格也加快了下跌速度; 如, 美国西德克萨斯市场(WTI)的原油价格从今年6月19日的115美元已经跌到现在的78美元。国际原油价格和金价下跌虽然有多种因素, 但是美元升值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美国宣布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 日本和欧洲中央银行却宣布执行与美国正好相反的货币政策, 即加大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向各自的金融系统注入资金。 这也正好加剧了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的升值。

由于全球三大中央银行这种相反的货币政策, 在美国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刚刚一周内, 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升值速度加快。 美元指数从10月31日的86.91上升到11月6日的88.00。 彭博通讯社所编制的美元指数在过去的一周内上升1%, 达到1099.28, 这是自2009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点。 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在过去一周也上升了2%, 最高达到1美元兑换115.59日元, 是自2007年11月份以来的最高点。

美元的快速升值不仅依赖于美国的货币政策, 更决定于美国良好的经济增长预期。 10月31日, 美国政府公布, 美国经济在今年第3季度的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为3.5%, 虽低于第2季度的4.6%, 但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处于第二高位的增长速度, 美国的失业率水平继续下降, 10月为5.8%, 比9月份的下降了一个百分点, 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底点; 恰好达到了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标准线6%以下。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仍然在低位运行。 核心通货膨胀率在第3季度为1.5%。 美国股市仍然处于牛市。 股市指数S&P 500 从2009年3月6日的683.38上升到2014年11月7日的2031.92。这钟良好的经济状况, 预示着美元将继续走强。

从美国的国际投资地位来看, 国际资金确实回流美国国内。但是, 这种资金的回流并不是现在才开始, 而是从2011年已经开始。 国际投资地位是考察一个国家的对外资产和负债的指标。 净国际投资地位是一个国家的对外资产减去对外负债。如果对外资产大于对外负债时, 净国际投资地位为正值; 相反, 则为负值。 正值时, 意味着资金流出; 负值意味着资金流入。 根据美国政府的统计报告, 在2006年第三季度, 美国的净国际投资者地位不足负2万亿美元, 到2008年底突然增加到负4万亿美元, 这之间正是美国需要资金, 对外借款增加。 2008年底金融危机恶化, 资金流出, 美国的净国际投资者地位从负4万亿美元突减到2010年年底的负25000亿美元, 这期间是美国经济动荡,对未来莫测的时期。 此后, 由于美国已经开始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资金开始回流美国, 美国的净国际投资者地位又开始突然增加, 一直增加到2014年第二季度末的负54451亿美元, 这就是说, 国际资金会流美国已经从2012年年初开始, 而不是在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才开始。 这也是支持美国股市持续强劲的一个原因。 

对人民币汇率走向的错误判断, 主要在于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误解。一般来说, 媒体都认为,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加大印钞速度, 扩大现金货币发行; 但是, 实质上,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是这样。 中央银行并没有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印刷钞票, 而是通过购买各类证券资产, 扩大中央银行的资产, 目的是压低美国的长期利率。 以刺激经济恢复。 由于美国的长期国债利率被压低, 投资者就开始投资公司债券和股票, 所以, 公司债券和股票市场对投资者有较大的吸引力; 结果是资金实际回流美国, 推动美国股市增长。

国际资金回流美国国内, 确实会给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造成贬值的压力, 但是, 人民币汇率并不一定就出现持续贬值的现象。

我们知道, 人民币汇率确实与美元汇率联系比较紧密。美元处于贬值的时期,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非常大, 美元处于升值的时期, 人民币汇率面临贬值的压力。 但是, 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已经不单由美元的国际汇率决定, 而决定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和对外经济战略。

近十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除了在2014年的2月份到5月份之间处于贬值阶段外, 一直处于升值阶段。  特别是最近几个月以来,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一直处于增长放缓时期, 从去年的7.5%下滑到最近一个季度的7.3%; 而且, 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处于升值阶段; 但是,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然处于升值时期。 其中主要原因就是, 在这期间, 中国加紧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 推进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特别是最近中国积极推进中国对外投资, 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丝路基金, 亚洲自由贸易区等。这些措施将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升值。

自2009年中国开始试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以来, 通过与外国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当局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方式, 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境外离岸业务。人民币的离岸中心从香港开始, 拓展到新加坡, 台湾地区, 进入欧洲的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伦敦, 再拓展到欧元区的法国巴黎。 11月8日中国同加拿大签订了2000亿元人民币/300亿加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人民币将直接和加元兑换, 人民币离岸中心将首次落户北美的另一金融中心多伦多。 (关于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 请参照美中时报第854期《抓住投资人民币的最佳时机》一文)。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迅速发展将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升值。

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同时, 中国政府正在在努力推进中国的对外投资。在正在北京举行的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首脑会议期间, 中国政府高调推出 “一路一带” 对外经济发展战略, 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绸之路基金。习近平主席11月7日宣布, 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筹建丝绸之路基金。 这是中国通过与南亚, 西亚和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向外扩张, 进一步联系到欧洲。 以此来拓展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和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而且, 通过这两个平台, 在推进中国和该地区的经济合作的同时, 输出中国国内的过剩产能和过剩的资本。 这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看好。

其实, 在中国正式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 “丝路基金”之前, 中国的对外投资已经加快了步伐。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的统计, 中国的净国际投资地位在2007年到2014年第一季度一直是正值, 即对外资产大于对外债务, 在最近几年中一直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2%左右。

从中国政府11月8日公布的进出口数据也可以看出, 伴随中国对外投资力度的增加, 中国的出口结构正在表现为从原来的以加工贸易为主转变为出口设备和材料为主; 而且中国的贸易平衡也从去年同期的逆差转变为顺差, 同时顺差也开始扩大。中国国家海关总署11月8日公布, 10月份, 中国的贸易顺差为454.1亿美元, 同比扩大46.3%。  加工贸易的顺差收窄, 而一般贸易顺差迅速扩大。 去年同期, 一般贸易为逆差1580亿元人民币, 而今年10月份为顺差3371亿元人民币。

这就是说, 中国经济正在以扩大对外合作的战略, 推动中国经济的升级, 优化中国的出口结构。 这从根本上将持续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升值。

所以, 不能仅仅依据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就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出现贬值, 而应该结合中国的国内经济状况和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来综合考察人民币汇率。 从目前的美国和中国经济情况来看, 只能说, 美国中央银行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是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并不能改变从长期来看, 人民币仍然处于升值的通道。       (配图原载www.21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