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德3位科学家获2014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Eric Betzig)、威廉·艾斯科·莫尔内尔(William E.Moerner)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W·赫尔(Stefan W.Hell),以表彰他们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当天声明说,长期以来,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被认为不会超过光波波长的一半,这被称为“阿贝分辨率”。借助荧光分子的帮助,今年获奖者们的研究成果巧妙地绕过了经典光学的这一“束缚”,他们开创性的成就使光学显微镜能够窥探纳米世界。如今,纳米级分辨率的显微镜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运用,人类每天都能从其带来的新知识中获益。
声明还说,黑尔于2000年开发出受激发射损耗(sted)显微镜,他用一束激光激发荧光分子发光,再用另一束激光消除掉纳米尺寸以外的所有荧光,通过两束激光交替扫描样本,呈现出突破“阿贝分辨率”的图像。贝齐格和莫纳通过各自的独立研究,为另一种显微镜技术——单分子显微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方法主要是依靠开关单个荧光分子来实现更清晰的成像。2006年,贝齐格第一次应用了这种方法。因此,这两项成果同获今年诺贝尔化学奖。
埃里克·白兹格,1960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1988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他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后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其主要贡献是研发了用于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的光学成像工具。现就职于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中心。
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1953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Pleasanton。莫尔纳尔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长大。1975年,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最高荣誉),电气工程理学学士学位(最高荣誉),和数学学士学位(summa cum laude)。1978年,获得康奈尔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1982年,获得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81年至1995年,在IBM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的研究中心担任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1993年至1994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担任访问客座教授。1995年至1998年,在圣地牙哥加利福尼亚大学担任杰出教授(物理化学领域)。1998年至今,在斯坦福大学担任教授。
斯特凡·W·赫尔,1962年12月23日生于罗马尼亚阿拉德,1981年进入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并于1990年获得海德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导师是固体物理学家Siegfried Hunklinger。论文题目是“透明微结构的共聚焦显微镜成像”。1991年至1993年,赫尔在位于德国海德堡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1993年至1996年在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物理医学系从事研究工作。在芬兰工作期间,赫尔发明了STED显微镜,是超高精度显微技术的一大突破。1996年,赫尔被授予海德堡大学教授资格(habilitation)。1997年,赫尔迁往哥廷根,成为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在哥廷根的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2003年至今,赫尔也是位于海德堡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高分辨率光学显微技术部门的主任。现为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