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何以成为人才争夺战的大赢家

 

据统计,到2000年,生活在美国的有学士以上学位的外国人才超过1000万。2001至2010年,美国通过授予永久移民资格和发放临时技术劳工签证的方式,吸引了1000万名外籍人才,尽管其中有些人在美国工作六七年之后回国,但大多数在美国定居,对美国的科技队伍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政策国家基金会最近发布了一份移民助力美国科研的报告。报告开篇便指出:“在推动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的过程中,移民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反映在他们的得奖、研究、创业和教育方面。”报告认为,移民对美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梁茂信教授最近接受了央视网的专访,从五个方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什么样的人能称为“人才”?

梁茂信:关于人才的定义,我们在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人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也有其时代性特点;其次,人才是指具有创造力的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他们是所在行业发展水平的代表并指引着其发展方向;最后,从美国吸引人才的历史看,人才是指有高等学历、创造性才能并注定要进入美国就业市场的外籍劳工,其中包括科学家、教授、工程师、医生和投资商等。

举例来说:在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外籍人比例从1982年的38%上升到2002年的59%。在美国就业的所有博士学位获得者中,50%出生在国外。在1998~200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中,30%以上是在外国出生的。持续不断的科技移民潮,每年为美国节省了数百亿美元的抚养与教育经费,而且这些人都是在青壮年时期进入美国的,因而必然会为美国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吸纳海外人才?

梁茂信:仅在1820~1920年间,有近6000万欧洲人口迁居世界各地,有2/3迁入美国,其中,有技术专长的移民比例并不高,仅占总数的1%。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精英教育的模式下,各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不多。但在20世纪下半期,欧美国家因经济发展较快,彼此围绕专业技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在各国中,美国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最早,体系也最为完整,吸引的人才也最多。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美国政府通过总统行政命令和国会立法等方式,确立了完备的人才吸引政策体系,为美国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据统计,到2000年,生活在美国的有学士以上学位的外国人才超过1000万。2001至2010年,美国通过授予永久移民资格和发放临时技术劳工签证的方式,吸引了1000万名外籍人才,尽管其中有些人在美国工作六七年之后回国,但大多数在美国定居,对美国的科技队伍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怎样理解美国的人才战略?

梁茂信:理解美国人才吸引战略,需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它是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有效组成部分。第二,美国人才吸引战略与政策机制是在冷战时期形成的,其时代性特色十分明显。

就其与移民政策的关系而言,虽然在美国建国时期华盛顿和杰斐逊等人就已经形成了吸引人才的思想,但真正将这种思想转化为国策的历史却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由于美国社会上的种族歧视泛滥,伪科学基因遗传理论支配了美国国会决策,因而美国在严格禁止亚洲移民、限制东南欧移民的同时,将吸引对象集中在西北欧移民身上。从类型上看,当时美国欢迎的对象首先是熟练掌握农耕技术的移民,其次是美国公民和移民的外籍亲属。虽然立法中没有规定吸引工业化发展所需要的科学技术人才,但吸引有用之才、照顾美国公民和合法外侨的家庭团聚,却成为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的核心。从1952年移民法开始,美国国会就规定,吸引具有突出才能的移民,设立吸引外籍专业技术人才的临时劳工计划。此后,历次重大改革都是在上述条款的基础上进行的。

就其与冷战的关系而言,随着苏联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的爆发等,诸多重大政治事件接踵而至,美苏冷战不断加剧。美国人认为自己的政治制度、国家安全和价值观念等核心利益受到威胁。于是,美国采取了措施,它通过向盟友提供教育援助计划,大量吸收外国留学生,宣传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当旅美留学生不断增长的时候,美国在1957年宣布:1、凡能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可以移民;2、凡在美国已成家立业的外国学者和学生可申请移民;3、若担心回国后受到政治、民族和宗教迫害的人,可申请移民。这些规定实施后,外国留学生和学者成为美国技术移民的重要来源之一。

正是由于美国在20世纪中期获得了大量的外来人才,它才顺利地完成了从二战前在科技领域尾随欧洲国家向战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转变。

四、外来人才通过哪些渠道进入美国?

梁茂信:从外来人才进入美国的渠道看,可以概括为两类。第一是移民在母国附近的美国领事馆申请签证,然后按照程序规定入境。这类移民属于“直接移民”。第二类是“曲线移民”。他们最初入境时持“非移民”临时签证,到美国后按照签证规定活动。在签证有效期结束时申请移民签证,获准者成为移民。

美国吸引外来人才的政策,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第一,当美国国会准备制定或修订人才吸引的政策时,都能听到反面的声音:即美国不应为一己私利而将外国人才留在美国,它不利于美国的国际形象;第二,吸引外国人才的规模不能超越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打乱美国人才培养体系或威胁美国的国家利益;第三,外来人才进入美国后,不应导致美国劳工失业,或对其工作条件和工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第四,外籍人不得从事与美国国防和国家安全相关的工作。高校不得在敏感专业招收外国留学生,防止外籍人将美国的高精尖技术带回国,并在经济、科技或军事领域威胁美国的国家利益。总之,在上述因素的制约下,美国人才吸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补充而非替代美国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正确认识20世纪美国人才吸引战略的基本前提。

五、怎样看待美国 “借鸡下蛋”的人才策略?

梁茂信:不仅仅是“借鸡下蛋”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连“母鸡”都不还了!

从1970年开始,美国外来人才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虽然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各国的人才流失率是世界各国中最高的,但从绝对人数看,中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国是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国家。对于改革开放已有30多年历史的中国而言,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警惕。中国如何在防止更多的中国科技人才流失、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回国效力的同时,怎样吸引更多的外国英才来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一个必须重视的战略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