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合作 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美中两国表示
美国政府正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资──其目的是在三年时间内使美国的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资源发电能力增加一倍。
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近期又出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确保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
■
为期一天的201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9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分别作了主旨发言。双方表示,加强合作,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奥巴马在发言中指出,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富国还是穷国,都不可能逃避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的上升威胁着世界各地的海岸线。更加强劲的风暴和洪灾威胁着每块大陆。在那些饥荒和冲突已经肆虐的地方,更加频繁的旱灾和歉收正在滋生新的饥荒和冲突。而在面积不断缩小的海岛上,一些家庭正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园,沦为气候难民。各个国家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安全和稳定──我们的繁荣、我们的健康,以及我们的安全──都处于危难之中。而我们扭转这一趋势的时间正在流逝。
“不过,我们能够扭转这一趋势。”谈到这一点,奥巴马骄傲地介绍了美国过去八个月中在推广清洁能源和降低碳污染方面所做的工作。
奥巴马说:“我们正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进行美国政府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资──其目的是在三年时间内使美国的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资源发电能力增加一倍。在贷款担保和税收减免的帮助下,全美各地的企业家正纷纷生产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和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这些项目正在创造新的就业和新的产业。我们正投资数十亿美元来降低美国家庭、建筑物和家用电器的能源浪费──以帮助美国家庭节省能源开支。”
美国已率先制定了提高所有新轿车和卡车的燃油经济性、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政策──这一政策还将为消费者节省开支并降低美国的石油消费量。“我们正在推进美国的首个海上风能项目。我们正投资上百亿美元来捕获碳污染,以便我们能够净化美国的燃煤发电厂。就在本周,美国有史以来首次宣布,将开始追踪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情况。”奥巴马说。
美国众议院今年6月通过了一项能源和气候变化法案,这项法案最终将使清洁能源成为美国企业一项有利可图的能源,并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美国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已经在审议这项法案。奥巴马透露,本周晚些时候,他将与20国集团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一道,宣布逐步停止对使用化石燃料的补贴,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挑战。
由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美国在寻找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之道方面也在与比以往更多的盟友和伙伴携手合作。今年4月,在美国召开了主要经济体能源和气候论坛的首次会议,这一论坛目前已举行了6次会议。奥巴马曾在特力尼达建议,美洲国家要建立能源和气候变化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已通过世界银行(World Bank)在发展中国家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和技术。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方面,我们已经将气候问题放在了外交议程的首要位置,无论这些国家是中国和巴西、印度和墨西哥,还是非洲或欧洲国家。”奥巴马说。
奥巴马指出,我们还必须加大力度,使其他发展中国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特别是那些最贫困、最脆弱的国家。这些国家没有美国或中国等国所拥有的抗击气候变化的资源,不过却和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最是休戚相关。因为这些国家已经生活在受到全球变暖日益显现影响的环境下──饥荒、干旱、不断消失的海滨村庄、以及资源稀少造成的冲突。他们的未来不再是在经济增长和清洁地球之间作出选择,因为这两者对他们的生存缺一不可。如果不能再收获庄稼或找到饮用水的话,减贫就无从谈起。
奥巴马强调,毕竟我们所追求的不只是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一个协议。我们寻求的是一份使所有国家可以在不危害地球的情况下,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协议。通过发展和推广清洁技术、分享我们的技术诀窍,我们能帮助发展中国家避开污染严重的能源技术、减少危险的排放。“如果我们灵活而实际,如果我们能在共同努力中不知疲倦地工作,我们就能实现共同的目标:一个比我们现在更安全、清洁、健康的世界,一个对得起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
张高丽在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落实行动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讲话。
张高丽说,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近期又出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确保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中国致力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和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与2005年相比,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28.5%,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25亿吨。
张高丽指出,中国是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任务艰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今后中国将以更大力度和更好效果应对气候变化,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中国将尽快提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碳排放强度要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比重要显著提高,森林蓄积量要显著增加,努力争取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尽早达到峰值。
张高丽表示,中国将加快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加快建立碳交易市场,强化技术创新,增强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张高丽指出,中国将大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从明年开始在现有基础上把每年的资金支持翻一番,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国还将提供600万美元资金,支持联合国秘书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张高丽强调,中国坚定支持2015年巴黎会议如期达成协议,并三点倡议:
一要坚持公约框架,遵循公约原则。这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和制度基础。2015年协议的谈判进程和最终结果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加强公约规定和承诺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
二要兑现各自承诺,巩固互信基础。这对2015年谈判如期达成协议十分重要。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的谈判进程,明确了各方到2020年的行动目标和措施。中国人讲求“言必信、行必果”。各方要落实已达成的共识,特别是发达国家要提高减排力度,落实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的承诺。
三要强化未来行动,提高应对能力。这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要求。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从实际出发研究提出2020年后的行动目标,采取更加有力的应对措施,切实加强务实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张高丽最后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愿与各国加强沟通,凝聚共识,同舟共济,负起责任,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共创人类美好明天。
(本版图片中新社记者毛建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