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竞争对手转化为合作伙伴 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金龙集团与日企开展战略合作 李长杰表示
中日双方共同表示,合作后双方在铜铝制冷加工、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加深合作和技术交流,在中日市场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
9月15日下午,中国金龙集团与日本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日立电线株式会社深度战略合作签字仪式在上海世贸佘山艾美酒店举行。这是中日铜加工企业之间的首次战略合作。根据合作协议,金龙收购上海日光铜业公司71%的股份,日立电线和古河电气共拥有29%的股份。
据悉,日资上海日光铜业是一家年产一万吨制冷用铜管的生产企业,与金龙集团产品相同,产业相似。该企业的投资者就是日本的日立电线(株)、古河电气工业(株),企业建成于2000年,15年时间该企业的生产颇多曲折,没有实现原来的发展设想。生产规模一直在年产万吨左右徘徊,无法适应中国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占有率无法与金龙集团相比。在此,金龙集团伸出了援助之手,将上海日光铜业公司拉进了自己的怀抱,并在新的领域与古河电气工业(株)开展合作。
金龙集团董事长李长杰在签约仪式上说,双方的合作将对中国铜加工业的发展与技术提升意义重大,将使日光铜业公司进入金龙集团后,企业力量更加强势,产品联系更加密切,中日之间制冷产业融合得更加紧密。
古河电工株式会社的会长吉田正雄在签约仪式上也表示,搭乘中国制冷产业快速发展的顺风车,日光铜业的产品所在的空调市场从世界范围来看今后也将继续保持增长。对于这样的市场,由世界最大的铜管生产商金龙集团来执掌日光铜业公司的经营权,他相信结合了我们引以为傲的技术以及金龙集团的原材料采购能力和工厂经营的经验,能够强化成本竞争力,提高客户对于我们的期待。
日光铜业公司的产品单一且规模小,无法与金龙集团50万吨的产能相比,金龙集团重组日光,就是在修一条路,即李长杰想修一条通往铜管之外的合作之路。
据介绍,上海日光铜业有限公司年产铜管一万吨,主要的客户也大都是大金、松下、日立、夏普、三菱、富士通、三洋等日资企业,供货能力十分有限。
“金龙集团纳日光于自己生产、营销的体系中,除了该企业的产能外,更看重的就是与古河电气株式会社在其他领域的合作空间。”金龙集团的常务副总经理徐明认为:“这才是金龙集团的真正目的。”
资料显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是一家130年历史的日本本土企业,目前古河电工以“光”、“塑料”、“金属”的三大平台为核心,在国际通信、电子、汽车、建筑等领域多有创新,如1974年他们在国际光钎领域实验首次获得成功、1992年成功开发出世界首创的汽车面板材料、2011年开发出世界最高电压275kv的超导电力电缆等等,显示出该企业的在所进入行业的雄厚实力。古河公司1920年进入铜领域,并在铜线、铜箔、光钎及汽车精密零部件、新能源产业等都有涉入且掌握核心技术,很多产品的世界占有率位居第一。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是世界500强企业日立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56年10月1日,是日本最大的电线电缆专业公司之一,也是东京一家上市企业。其在高级特殊钢、轧辊、切削道具和非晶软磁合金材料等高级金属产品领域,磁性材料领域和电线电缆领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该公司曾向天安门广场高压电缆工程、高速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提供过高质量产品。
李长杰说,作为世界最大的制冷用精密铜管生产企业,我们在制冷铜管方面有很强的优势,这是金龙近30年技术积累。今天的合作签字仪式,是我们把竞争对手转化为合作的良好开端。
他说,我们的合作,就是想铺就一条路,即一条加强双方的技术合作之路,我们将在这条路上,除了延伸铜管加工的技术合作,中日双方共同表示,合作后双方在铜铝制冷加工、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加深合作和技术交流,在中日市场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日方同样持这样的观点。吉田正雄认为,日光铜业能够更进一步的发展,日本方面考虑与金龙集团密切合作并继续提供技术、开发方面的支援。并且本次与金龙集团建立的合作关系,不仅对于日光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古河来说也意味着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他对未来双方的合作充满期待,认为在中国市场上构筑各种各样关系的可能性,对于当事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机,务必以积极的态度来构筑双方之间合作关系。
作为国内有色金属工业的一员,中国有色协会会长的陈全训参加了签约仪式,他对金龙在制冷铜管领域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市场讲竞争,但更讲合作。只要双方抓住了机遇,拓展发展新领域,这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有色工业升级换代,保持一个发展的“新常态”意义重大。
据参会的专家介绍,铜加工作为我国有色金属的支柱性行业,分为铜管、铜板带、铜箔、铜线、铜棒等产业,除了铜管之外,铜板带等其它产业的高端产品加工技术大多掌控在日德美的企业手中,每年我国都是进口大于出口,如去年一年我国进口铜板带逾12.7万吨,出口近.7万吨;铜线(丝)进口约18.1万吨,出口近2.3万吨,铜箔、铜棒等也大抵如此。这表明,在同一类别的铜加工材产品上,我国企业则在中、低端产品上激烈竞争、苦苦挣扎。
而铜管则在铜加工产业中独树一帜,其专利技术掌控在中国人手中。
目前,金龙集团制冷铜管生产规模已经达到50万吨,2014年位列中国民营企业第99位,河南省民营企业第一位。他们在国内的新乡、上海、苏州、无锡、珠海、烟台、重庆和国外墨西哥、美国都设立了自己的独资公司,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铜管生产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