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龚向阳正在CT扫描室外查看结果。阿里巴巴总裁马云以个人名义投资的一家公司正在与这家医院合作,他们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肺部进行CT扫描。(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亚马逊和其他两家美国电商巨头正在试图改善医疗领域,目前它们正通过为公司员工提供服务的方式进行试验。不过,以中国标准来看,这些公司实在有些后知后觉。
据《纽约时报》报道,很多年以前,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些科技公司就已经开始把医疗保健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并把中国作为它们的实验基地。在尝试过线上医疗咨询和药品追踪系统之后,它们现在又把焦点定在了一种更为先进的工具——人工智能上。
中美医疗有差异行动方向各不同
这样积极的举动凸显出中美医疗系统之间的差异。中国的医院负担过重,医生与病人的比例为1.5比1000,这个比例不到美国的一半。除了老龄人口增速过快,中国的肥胖儿童和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也比其他国家要多。
科技公司的这一举措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北京曾表示,希望到了2030年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并立誓要超越美国。尽管官员们强调要在国防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使用人工智能,但他们也在积极推进其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
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两大占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电商巨头就走在前列。建立起让医生看病更加高效的诊断工具已被列入到这两家公司的目标之中。
而亚马逊和其合作伙伴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将科技看作是提供简洁、低价医疗服务的一种方式。尽管这三家公司的联合才刚刚开始,但强强联手的结果是能够创造出在线医疗服务,并利用其整体实力作为谈判筹码,以降低药价。
“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的科技公司都乐于并积极参与到了医疗保健领域当中,不像美国公司,它们有的愿意参与,有的不愿意。”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负责亚太地区医疗的分析师卡尼(Laura Nelson Carney)说:“它们中很少有像中国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做出如此重大的行动。”
人工智能掀起改革在线诊疗让医生更高效
去年,阿里巴巴旗下的医疗部门引进了一种能够帮助诊断CT结果的人工智能软件,还建立了一个让医生能够“坐诊”的医疗实验室。一个月后,腾讯发布了觅影,这是一个能够辅助医生诊断早期癌症症状的造影项目。现在,全中国已有近一百家医院开设了这一项目。
腾讯还投资了微医团队。该团队在阿里巴巴“未来医院”中也开创了自己的业务。这些服务还可以让病人与医生进行视频交谈,医生也能在线给病人开出药方。
人工智能已经在中国不堪重负的医疗行业中掀起了改革。
北京联合医院的眼科专家于伟红(音译)说,之前,在最终与同事讨论结果,写汇报之前,她要花上2天的时间来看粗糙的图像,分析病人的病情。而如今,医院正在测试的人工智能软件让这一过程变得十分快捷。
“现在你甚至用不了一分钟。”她说。
在中国,每百万人只有20个眼科医生,这一比例只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去年4月,北京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让1.1亿患有糖尿病的国民接受眼科检查。
“医生不可能有精力看那么多的片子。”于医生说。
医疗科技跻身热门产业吸引大量资本
根据咨询公司亿欧智库的估计,在中国医疗体系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已达到了130多家。其中除了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些电商巨头,以及研发了能通过医师资格证考试的机器人的科大讯飞公司,还有许多小型的初创企业。
中国近14亿的人口规模为这些公司建立起的在线医疗体系提供了许多有待诊断的片子,这对发展人工智能有着潜在的好处。还有一点十分有利,那就是中国国内对于隐私的担忧比较少,这使得收集数据变得更加容易,也能让人工智能系统更加高效。另外,对于医疗行业的管控也没有在美国那样严格。
资本正在流向这个新兴领域。来自亿欧智库的数据显示,去年8月,红杉资本(Sequoia)和经纬创投(Matrix Partners)已向这一领域投资了至少27亿美元。伯恩斯坦咨询公司(Bernstein)的专家估计,到2020年,投入在中国医疗科技的资本总额将会达到1500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