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2月24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发的国产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珠海金湾机场成功首飞。
随着中国新四大发明享誉世界,中国的创新能力正得到空前的关注。《福布斯》双周刊网站近日的一篇文章认为,中国硅谷将从2018年起在全球居于主导地位。
新华网报道,文章作者丽贝卡·范宁,是全球创新和投资趋势问题权威专家。范宁在文中,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观点:
1、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已不再主要来自美国,除了脸谱、亚马逊、苹果和字母表,还有来自中国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小米。紧随它们之后的是中国的二线引领者:新闻聚合网站今日头条、集团电子商务经销商美团和拼车领军者滴滴出行。
2、中国在众多科技领域领先,中国企业在多领域与美国企业直接竞争。从人工智能到金融科技,再到虚拟现实技术和共享经济及零售电子商务,中国在众多科技领域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在这些领域可以看到,美国和中国的企业相互直接竞争:百度同谷歌、阿里巴巴同亚马逊、脸书同微信、华为同苹果等等。
3、不满足于在中国本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大企业正在走向全球。进军好莱坞,在纽约和洛杉矶购买房地产,在硅谷设立创新创业公司。在下一个重要阵地、东南亚新出现的机会中,来自中国的大企业也在战胜美国企业。
4、中国有足够的资金来资助下一代新贵。中国的风险资本市场现在与美国对初创企业的投资规模相当,达到了约500亿美元。此外,中国的初创企业还进入了“独角兽”精英阶层,目前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独角兽”公司是中国的新创企业。
5、中国企业家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如果你今天在与朋友和家人的谈话中提到马云的名字,他们实际上知道你指的是谁。
“中国在新的技术时代引领进步的例子太多了。显然已不再是抄袭西方理念的情况。如今,是中国的理念在向西方传播并被抄袭。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转变啊!”范宁发出感叹。
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范宁就专注于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地的创新技术与新兴经济的报道。作为硅谷龙机构的创始人,她身兼记者、作家、顾问、演说家、客座评论员等多个头衔,被视为全球科技发展趋势方面的权威。
这已经不是范宁第一次夸赞中国的科技创新成就,她在另一篇题为《硅谷无视中国?不,绝非如此》的文章中写道:“‘拷贝中国’的新趋势常常被人论及。中国推广的单车共享模式已经影响到西方,这就是一例。“今天,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微信同朋友、熟人交流,你在这个技术中心就落伍了。”

2017年12月4日,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民众体验人工智能机器人。
其实,丽贝卡·范宁之外,很多国际知名刊物或科技名人都关注到中国创新力量,给予高度评价。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在参加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时表示,中国已在很多领域成为创新力很强的国家,很多应用和商业模式只能在中国创立,比如共享单车、外卖网站。中国不仅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正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大国,向计算机、工业机器人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大国转变,“这在全球都是非常少见的”。
新华社报道,国际著名科技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拿出两本相隔5年的《自然》期刊,对记者说,中国科研这几年的变化,在其中有着典型体现。
第一本发刊于2012年5月,封面文章是一篇有关西红柿基因组测序的论文,作者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二本则是上个月刚刚发刊,重点推介了一组量子通信研究论文,作者全部来自中国。
安诺杰解释说:“前者是中国参与国际科研合作的极佳范例,后者则凸显了中国科研不断提升的独立突破能力和在国际科研界的地位。”
与安诺杰一样,近年来常把“中国”挂在嘴边的还有澳大利亚人弗朗西斯·高锐。这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关注中国,更多是由于中国近年来显现出的创新活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专利、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国。”今年4月,来北京参加活动的高锐对记者说。
更令人惊叹的是中国专利申请量的井喷式增长。“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来自中国的申请量一年内增长了44%,”高锐说,“中国的表现非同寻常。”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近日也刊文指出,近年来,中国已“摇身一变”成为全球创新的领跑者,正在引领新一轮的世界工业和消费潮流。
《华尔街日报》用“雄心勃勃”来形容中国的创新举动,并认为“这种创新可能最终让全球经济再次走上一条更快增长之路”。
《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表示,未来数年内,中国有可能成为对全球科研发展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
随着中国创新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化,中美两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新华网报道,中国创业者正以令人侧目的“中国速度”,从过去的“Copyto China”,到今天的“Copy fromChina”,世界目睹了中国创新的爆发。
在美国版共享单车LimeBike成立前,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早已爆发了几轮大战;在线上约会应用Tinder出现前,中国就已有一款名叫陌陌的手机应用;在亚马逊网站讨论用无人机运输货物之前,中国的顺丰快递就已在试验这一构想;在Venmo成为美国千禧一代的转账应用之前,在脸书、苹果推出好友转账服务之前,中国的年轻人甚至老年人,都已能熟练运用数字钱包转账、支付和购买;微信在脸书进军新闻内容之前,就已提供快速的应用内新闻文章,在WhatsApp之前就开发出对讲机功能,并在SnapChat之前开始使用二维码。
从中国拷贝到拷贝中国,这一词语的简单转换,显示“中国创新”已跨入逆袭进行时。
目前,创新在中国已经从指导理念转化为自主行动,如火如荼。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中国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活跃度逐步提高,超过40%的受访企业有创新活动。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也显示,中国在创新质量上再进一步,连续5年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创新排行的“领头羊”。在国内市场体量、知识型员工、原创专利、高技术出口,以及原创工业设计等单项指标方面,中国都排名第一。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取得显著成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提高到2016年的56.2%,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成为进入前25名的唯一中等收入国家,成为全球多极化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随着中国在创新领域不断从“追赶者”向“领跑者”转变,创新大国必将带给这个世界更多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