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资or减压?麦当劳30亿美元出售中国门店


2016年06月23日 02:37    来源:侨报网

   无论是麦当劳,还是常年的竞争对手肯德基,这些洋快餐企业最近在中国都在忙同一件事:为他们在中国的特许经营业务寻找买家。


麦当劳在中国的特许经营业务寻找买家(资料图)


   麦当劳将不再姓“洋”?


   6月22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麦当劳将卖出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门店,公司目前已经聘用摩根士丹利公司担任交易顾问,在扣除利息,折旧和摊销后的盈利为2亿美元,按15至16倍的核心盈利计算,这一交易的价格达到了30亿美元(约197亿元人民币)。


   报道称,作为交易的一部分,麦当劳将向收购方提供为期20年有限制的加盟特许经营权。第一轮投标将于下周一(27日)截止。目前,麦当劳中国已经收到6家公司的竞购意向,其中包括三胞集团、北京首旅集团和中国化工等。


   目前,麦当劳在中国市场有超过2200家门店,公司希望该市场未来特许经营比例超过30%。去年,麦当劳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为4%。预计今年中国市场将新开250家餐厅。


   据悉,麦当劳的这份全球振兴计划,是2015年5月提出的。自从麦当劳执行长伊斯特布鲁克(Steve Easterbrook)去年上任以来,为了达到全球特许经营餐厅比例95%的目标,麦当劳此前已经宣布在中国台湾和日本市场引进战略投资者,出售直营餐厅的经营权。


   据了解,作为最大股东持有日本麦当劳控股约50%股份的美国麦当劳公司业正在考虑出售部分股份。而近年来,麦当劳也一直在中国加速推进特许经营,去年特许经营餐厅占比比上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超过了20%,但以前的特许经营仅限于局部区域以及具体门店。



麦当劳执行长伊斯特布鲁克


   叫卖的不只麦当劳一家“洋企业”


   作为常年的竞争对手,肯德基所属的百胜餐饮集团,情况与麦当劳有不同,也有相同。


   在经历了集团业绩被中国事业部连续拖累5个季度后,受到投资者不断施压的百胜集团于2015年10月宣布拆分中国事业部,百胜中国未来作为百胜集团最大的特许加盟商独立存在。新百胜集团的特许经营餐厅比例达到了96%,这也是麦当劳目前希望达到的比例。此前,百胜在中国约80%的餐厅为自营。


   根据计划,分拆后,百胜集团将可以从中国业务的系统销售中收取3%的许可费用。百胜中国则打算单独上市,在上市前敲定一些战略投资者也成为必要。


   今年3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百胜已就出售中国业务的部分股权和数家金融机构展开洽谈,出售的股权可能接近20%,有意收购百胜中国股权的买家包括KKR、霸菱亚洲投资基金和数家中国基金公司。


   有意在中国市场轻装上阵的,还有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眼下也在调整其在中国的特许装瓶业务。可口可乐目前在中国的装瓶业务主要与中粮及太古合作,但也有一部分自有装瓶业务。在今年2月的对外通报中,可口可乐表示将会把这部分自有装瓶业务特许给上述两家公司。对此,华尔街的分析师认为此举使得可口可乐可以减少资本开支,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


   外企在中国撤资还是以退为进?


   外资餐饮企业在中国发展30年,在享受过爆炸式增长之后,眼下正在碰到新挑战。在分析人士看来,行业龙头,对这种压力更加敏感。


   据上海澎湃新闻报道,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认为,无论是麦当劳、肯德基出售股权还是可口可乐重整装瓶业务,都是一种“释放风险的行为”,“是一个聪明的策略”,“尤其是快餐行业,这两年处于风头浪尖,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对它们形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加上消费者变化,洋快餐在90后面前的魅力大大弱化,也使得洋快餐们在中国的拓展更加费力。


   李志起的观点得到了另一位咨询人士的认同。博盖咨询董事总经理高剑锋称,除了宏观经济不佳外,经营环境持续得不到改善,各种成本的上升,大大超过了业务增长的速度,人民币贬值,都令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意愿出现下降。


   上海美国商会今年1月发布的《2016中国商业报告》显示,收入下滑的美国在华企业比例由去年的11%增加到今年的23%, 几乎增加了一倍。大部分受访企业(81%)计划在2016年谨慎增加投资。展望未来,19%的企业计划减少投资,而2015年这个数据为16%, 2014年只有4%。


   6月初,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2016《商业信心调查》也显示,欧洲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意愿下降。调查显示,56%的受访企业表示在华经营更加困难,比上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欧洲企业在华进行研发的投资比例从2015年的85%降至今年的72%。


   不过,高剑锋认为,仅就目前情况而言,尚不足以促使外资在中国退出。外资企业目前是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包括引入当地资方、合作伙伴,以保持其竞争力,降低在华经营风险。譬如麦当劳可能更希望能够在本土寻找到优质合作伙伴,进行资源互补。


   中国财团正在餐饮业“买买买”


   针对媒体曝出的中国化工集团等正在竞购麦当劳的中国业务,不少人开始疑问,做化工、做饲料的也要做汉堡包!据悉,上述参与竞标的企业几乎都有餐饮或者零售市场的经验。


   官方资料显示,首旅集团组建于1998年,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旅游服务业企业集团,在海内外拥有近300家控股参股企业和1600多家成员企业,涵盖餐饮、酒店、交通、旅行社、商业、景区及其它业务。旗下餐饮品牌包括全聚德、东来顺、北京饭店等。


   三胞集团是中国近年在海外收购较为活跃的民营集团之一。官网介绍称,其目前拥有“金融、健康、消费”三大产业。除了拥有宏图高科、南京新百等多家上市公司,还拥有英国House of Fraser、美国Brookstone、以色列Natali等多家海外企业股权。目前,集团总资产和年销售总额均已突破1000亿元。



马兰拉面快餐品牌(资料图)


   至于中国化工,其董事长任建新曾在1995年创建了马兰拉面快餐品牌。据公开资料,目前马兰拉面在中国有100多家门店,北京区域有50多家。且据公开资料,马兰拉面此前在全国的门店数一度达到385家,并成功落地海外市场。除了竞标麦当劳外,今年对于中国化工来说可谓是资本运作频繁的一年。今年2月份,中国化工对外宣布以430亿美元的金额收购先正达公司,创下中国海外收购历史纪录。先正达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是全球第一大植物保护公司,第三大种子公司。


   而对参与竞购的私募股权公司,麦当劳则设置了一些限制条件,包括贝恩资本、TPG资本以及凯雷资本等公司正打算通过与中国的战略投资人结盟来参与竞标。


   针对目前曝光的竞购者,麦当劳22日对外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去年麦当劳宣布了全球振兴计划,对全球各市场的所有权结构进行评估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我们正在寻找长期的战略投资者共同加速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投资者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市场,具备独特业务模式和竞争优势,并与麦当劳拥有一致的价值观和愿景。现在我们尚未做出任何决定,目前评论仍为时过早。”


   中国企业的机遇与风险


   据广州《南方都市报》报道,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萧宇嘉指出,不论是百胜出售中国业务,还是麦当劳引入战略投资者,其背景是中国本土连锁餐饮崛起,可以说,中国餐饮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了。


   据官方统计的数据,从2015年起,中国内地餐饮进入3万亿的历史新时期,未来有望保持10%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将增长到5万亿元。


   中国地产等实体的衰退和餐饮的井喷式发展,让超一流的人才和资源纷纷涌入餐饮业,嗅觉最为灵敏的资本在餐饮业的“买买买”也将越来越普遍。


   因此,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能够与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这样的国际巨头合作,是一个机遇。有分析指出,尽管这些巨头在中国的经营碰到问题,业绩受到影响,但他们的技术、管理经验,仍然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当然,就中国本土的同类企业来说,麦当劳、肯德基的改变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挑战。此前采取“农村包围城市”,通过加盟模式,康师傅旗下的德克士迅速在餐厅数量上逆袭麦当劳,目前拥有近2300家门店。如果洋快餐在中国找到了优势伙伴,那例如德克士这样的品牌会面临被边缘化的威胁。


分享按钮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黑色档案

大众新速腾或面临二

  如果质检总局经过测试评估,认为一汽-大众的召回措施不能消除安全...

苹果授权店被曝”洗

  中新网4月7日电 (IT频道 张司南)近日,中新网IT频道接到多位网友投...

环球公司

中国在牙买加修路建

  英媒称,在牙买加,一条4车道的公路从北到南,围绕着一座山绵延40...

中国在牙买加修路建

  英媒称,在牙买加,一条4车道的公路从北到南,围绕着一座山绵延40...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