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4日,被业界称为“钢铁沙皇”的沈文荣,在由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导报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经济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经济人物颁奖盛典上,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荣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殊荣。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沈文荣 沈文荣,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会长。 在他的带领下,1975年靠45万元自筹资金起家的沙钢,经过39年的创新发展,现已成为拥有总资产1500多亿元,年生产能力炼铁3190万吨、炼钢3920万吨、轧材3720万吨的中国特大型工业企业,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世界500强企业。 在业界看来,沙钢的成功与沈文荣“像铁一样强悍的性格”密不可分。冒险、坚持、雷厉风行,是沈文荣强悍性格的3个元素。 沈文荣1968年中专毕业后,成为沙钢前身江苏省沙洲县锦丰扎花剥绒厂的一名钳工,其后不断升迁,在钢铁厂正式与母厂扎花厂分开的1983年出任钢铁厂副厂长,次年7月扶正。从此,沈文荣与钢铁结下不解之缘,即便后来官至张家港市政协主席和市委副书记,沈文荣的办公室也一直设在沙钢。 1984年,刚出任领导职位的沈文荣就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收缩产品线,将当时大企业不屑一顾而小企业又无法上规模的窗框钢作为主导产品。到1988年,沙钢窗框钢产品达到13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一度成为该细分市场的价格制定者。 2002年,沙钢又以2.2亿元从欧洲最大的钢铁公司蒂森克虏伯手中买下其子公司霍施钢厂,将这座世界上最壮观的工厂整体搬到中国,沙钢的产能因此跃升到1000万吨。这一交易成为沙钢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分水岭。 收购霍施钢厂对沙钢来说是历史性的重要事件,从此不再依赖进口的钢坯,这让沙钢一跃成为国内一流钢铁企业。 在熟悉沈文荣的人看来,他是一个“聪明人”和一个“明白人”。在钢铁行业当中,十分天下有其九的是国企。一个民企能在国企的夹缝中成长起来,掌舵人是需要些智慧的。 当然,沈文荣明白,对一个企业的掌舵人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 他曾说:“一生当中,只能做好一件事。我相信,我这一生就是搞钢铁的。我不可能再跳出钢铁,来搞什么高科技。离开钢铁,做其他的,我很可能没有信心。”而在沙钢附近的一座体育馆前立着一尊铁牛,花岗岩底座上刻着沈文荣写的一首诗:“毋须扬鞭自奋蹄,一奔已是千万里。借问奔牛欲何往,过海越洋再称奇。” 2014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钢材市场需求下降、企业效益空间进一步被压缩成为新常态。 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沈文荣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带领沙钢坚定发展信念不动摇,以“做精做强钢铁主业、做大做优现代物流、做好做实非钢产业”为战略导向,突出“质量、效率、效益”三大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2014年完成铁、刚、材产量分别为3251万吨、3533万吨、3389万吨,同比增长2.6%、0.7%和0.1&,实现销售收入2486亿元,利税80亿元,其中利润48亿元,其保持全国同行第二。 自2008年以来,沙钢已连续6年成功入围世界500强,2014年排名第308位,累计递进136位,彰显了民营钢铁企业的强大竞争力。 沈文荣,他开创了一个时代,将自己变成了一个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