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与中国针锋相对会伤害美国经济


2018年02月07日 02:09    来源:侨报网    李怡


       《西雅图时报》(SeattleTimes)4日刊登题为《与中国针锋相对将损害美国经济》(Tit-for-tatcycle with China will hurt U.S. economy)的文章。作者哈斯(Ryan Hass)于2013年至2017年在白宫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Security Council)中国、台湾及蒙古地区主任,目前是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外交政策项目鲁宾斯坦研究员(Rubenstein Fellow)。文章摘编如下:


       过去一个月时间,特朗普政府已经有意启动一项新战略来应对中国的崛起。这种做法源自于一种判断,那就是美国和中国陷入了意识形态斗争。这种想法更进一步,认为中国的崛起威胁了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需要一种更强硬的手段来保护美国的地位和美国人的安康。


       特朗普总统为了自身政治利益,利用公众情绪,将美中关系推向对抗性方向。总统竞选以来,特朗普就将中国描画成窃取美国创意、盗走美国工作、篡夺美国全球领导权的国家,以激起公众不满。


       公众对中国产生不满是有理由的,美国对中国有问题的行为进行反击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这么做之前,美国政府欠美国民众一个诚实解释,即对美中关系中的利害的分析,以及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能更好地解决。迄今为止,特朗普政府都是很迅速地强调出问题,却从几乎没有给出可信的解决方案。


       这里有一些事实: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还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与中国有关的贸易和投资支撑了美国260万个工作岗位。这种关系中任何形式的断裂都会给美国民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给股市带来下行压力。例如iPhone这种在中国制造的商品价格会更高,而经济增长会放缓。


       有一点需要牢记,中国的崛起并不一定以牺牲美国为代价。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1992年,美国经济占全球GDP的26%。当时,美国在冷战后对国际秩序的主导处于最鼎盛时期。2017年,美国仍占据全球GDP的24.4%。如今最大的不同是欧洲和日本占据的分量减少,中国又在这段时间快速发展。1992年,中国仅占据全球GDP的不到1%,如今已接近15%。


       第二,与中国之间的不公平的贸易行为需要处理,但这并不是美国工作流失的原因。根据鲍尔州立大学(Ball State University)调查,85%的工作岗位流失都是因为自动化的发展,而并不是与中国的贸易往来。简单地说,美国工厂用更少的人生产出更多的东西。因此,贸易保护主义并不能压倒导致大量工作流失的自动化的力量,但贸易保护主义却可以伤害到经济发展。


       如果特朗普政府真的想解决问题,可以与中国进入有时限的谈判。如果谈判没能取得结果,则保持征收中国商品单边关税的可信威胁。


       如果特朗普政府只是想利用中国来获取政治加分,与中国针锋相对所造成的经济后果则是它咎由自取。双方经济皆相依。如果中国认为自己受到了攻击,他们会有足够多的方法来回击美国经济。


       现在是聚焦特定问题的时候,而不能把摩擦扩大到超级大国的斗争中。对于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产业政策和美国公司准入的问题需要严肃的计划。以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打击中国,妄图对方做出大的让步并不是寻求改变的严肃策略。


分享按钮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