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侯任总统特朗普的言论在大选前和大选后逐渐发生变化,他甚至对他以前的一些言论表示反悔。不过,现在各国依然在关注着这位候任总统,以及他话语间透露出的美国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11月14日的新华社消息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在电话中,习近平表示,当前,中美合作拥有重要机遇和巨大潜力,双方要加强协调,推动两国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增长,拓展各领域交流合作,让两国人民获得更多实惠,推动中美关系更好向前发展。
特朗普则表示,赞同习主席对美中关系的看法。美中两国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并表示愿意加强美中两国合作,相信美中关系一定能取得更好发展。
特朗普当选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关系,在未来会面临怎样的机会和挑战?中国投资应该如何看待特朗普当选前后的言论及其对未来美国政策的影响?
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在参加“2016第十四届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年会”的间隙,就上述问题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专访。
经济观察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入主白宫后的“百日新政”计划,其中包括上任第一天将签署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意向声明。就特朗普的表态而言,TPP的消亡是否已成定局?中国将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张燕生:按照特朗普说的,他明年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要把TPP废掉。TPP本身就意味着去全球化,对中国是排他性的协议、是孤立主义。它的开放没有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没有大多数的新兴市场。但看起来,特朗普似乎比奥巴马更进一步,他不要TPP,他不要奥巴马为国际金融危机所做的一系列战略调整,他彻底地要美国利益优先,回归美国的内向化。我相信特朗普是个生意人,即使不废除,他也会打上特朗普定义的TPP符号,中国要考虑策略,可以跟他重新谈判。因为中国具备投资、消费、资本、市场、产业等特朗普需要的东西。
对美国来讲,最好的策略是零和博弈,你输我赢,即全面遏制中国。学者们提供的第二个建议是,如果没有办法全面遏制中国,就把公共产品供给的成本和责任甩给中国。对中国来讲,多边开放使得中国是全球化中最大的受益国之一。我们应对全球经济低迷,第一个策略就是走好“一带一路”。第二个策略,我们中国企业要进入美、日、欧,因为我们知道在发达市场有我们最需要的人才,有我们最需要的技术,有我们最需要的品牌。也就是说同发达市场企业的合作,全方位国际合作是我们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全球低迷对中国企业是一个转型的契机。
经济观察报:近期,特朗普在媒体上公开呼吁苹果回归美国,并“将对企业大幅减税”,您认为美国是否要减税?这一行为又带来哪些连锁影响和改变?
张燕生:美国要减税,要增加政府开支。那么美国明年的通货膨胀率就要上升,就会引来加息,甚至可能多次加息。对中国来讲,最大的问题是,如果美联储加息,人民币就会贬值,从而带来美国的贸易逆差上升,美国就认为中国抢了它的饭碗,就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贸易摩擦。如果不想打贸易战,人民币就不能贬值。不贬值意味着大量的外汇储备去干预,从而消耗大量的财富与资本。
对中国来讲,贸易怎么办?中美汇率怎么办?这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毫无疑问,美元升值下的美国是最好的出口市场,因为人民币越贬值,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就强,贸易顺差就越大。但美国想扩大就业,中国扩大内需和消费就能带动美国的进口和就业。中美双方可能需要一个“自愿的出口限制”。中国对自己的政策来进行调整,美国对贸易摩擦的压力进行控制——双方就可能会有一些默契和合作。
经济观察报:竞选期间,特朗普曾声称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45%的关税,近日特朗普顾问威尔伯·罗斯又表示,特朗普关于45%的关税的威胁被误解了。对此,您如何看?
张燕生:特朗普说的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45%的关税这一言论,我认为不可能。任何一个关税都要有道理、有依据。2009年,彼得森国际研究所证明说人民币高估27.5%,随后有两个议员说加征27.5%的税。现在人民币贬值,定值过低而非定值过高。日本、德国也都有顺差,征不征呢?光有顺差不能成为征税的依据。
经济观察报:过去几年间,中美之间建立了多层次的沟通机制,比如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中国双边投资协定(BIT)等。未来,这些沟通机制和相关成果将会受到怎样影响?
张燕生: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经进行了8届,接下来是否还会继续,取决于特朗普正式上任后任命的相关官员,取决于他们是否热情,是否能像当年的鲍尔森一样愿意推动中美的战略经济对话。
很多时候,中国人与美国人的谈判和对话,谈着谈着主导权就到了中国手里。如果双方有更高层次的对话、更多频次的民间和非正式的交流,使中美两个大国对特朗普的政策和其政策的影响都有充分的对接和沟通,那么特朗普有可能和中国构建一种新的战略合作机制。
我个人觉得,中美BIT已经基本谈完了。无论未来如何,中国仍然可以出台负面清单和国民待遇,改善自己的投资环境。中国在进行主动的开放改革而非被动改变,这就是个巨大的进步。在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上,美国的积极性越来越小、动力越来越弱,中国被国际社会所期待的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主动推进包括投资、贸易、以及反垄断领域的改革。
经济观察报:未来中美直接贸易前景如何?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在哪里?
张燕生:中美直接贸易额现在是5500亿。我个人觉得如果美元升值,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一定会增加。
中国在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箱包和鞋帽等领域竞争力挺强,而且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经过这两年的转型,也增加了竞争力。如果美元升值、价格贵,中国产品就更加有竞争力了。
在过去的八年,一些发达国家实际上在不断地做经济和政策的调整。国与国之间比的是供给侧改革,谁在结构体制和技术上做了新的调整,谁未来发展的态势就会好。当前,中美双方应该创造更多的战略上的讨论机会。美国下一步会做什么?中国下一步会受到什么影响?这需要双方做更多的研讨和交流,使双方寻找到一些合作的可能性。双方都需要把特朗普的上台变成一个中美关系改善的机会窗口,寻求到一些共同利益。但核心的问题是看下一步美国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