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也是和平的使者

 

 

——  记美中艺术家协会主席王鑫生

我想呼唤世界和平,人类需要和平,大家需要宁静的社会,需要更好的稳定的发展,我觉得这是世界人民的心声,很希望把这种作品展示出来,呼唤人更多的良知,对和平的关爱。

 

8月5日至16日,中法书画名家作品联展在北京举行,作为此次海外华人艺术家的代表、美中艺术家协会主席、旅美画家王鑫生带来了自己的新作——《呼唤和平》,展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跨越。王鑫生说:“艺术没有国界,艺术也是和平的使者,希望作品能够唤起人们更多的良知和对和平的关爱。”

1949年出生于西安一个油画世家的王鑫生,自小痴迷西洋油画,作为职业画家的父母为其日后的艺术道路做了长期的规划。

“一个中国画家不会画国画是行不通的。”王鑫生回忆说,5岁时自己便拜入国画大师陈锦堂的门下,6年间,王鑫生被灌输大量国画的传统口诀及理念,虽然一时难以领悟,却让其受益终生。直到真正理解其中奥义之时,王鑫生已过而立之年。

除此之外,他还接触了俄国的批判主义油画,王鑫生直言,“虽然年纪尚浅,但已对各流派绘画在色彩的理解及绘画的表现上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可见幼时的教育是会影响终生的。”

1993年,已在国内小有名气的王鑫生听从身在美国的叔父的建议,决定开拓职业画家的国际视野,携家小移民美国,寻求艺术上的新突破。

但是,初入美国社会的现实状况给了王鑫生一个“下马威”。“那时心中只有向往,具体如何生存则毫无概念。”他回忆说,为了养家糊口,自己干过装修,为了融入美国的环境,作品在色彩与感情上也做了一些改变。

但在王鑫生的观念里,生存并不是艺术创作的根本动力,他认为,要想在异国他乡的环境中出类拔萃,就必须展现出作品中艺术家的独特个性。他说:“好的艺术家要有强烈的进取心,任何一位大师都是阶段性的,不能总活在大师的阴影下,而应搏出一番新天地。”

“在美国画油画的艺术家不缺你一张黄色面孔,但要渗入中国元素,结合中国水墨画的技法,独特风格立刻就凸显出来了。”王鑫生解释,东方艺术是建立在精神构架上的,讲究境界、神气和气韵,这些抽象的内质与西方艺术出入很大,一旦把西方写实、现代派绘画的表现风格、俄国绘画的批判现实主义技巧与中国的写意巧妙结合,将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

这种融合东西方绘画精髓的作品展现了崭新的绘画语言,受到美国各界人士及收藏家的好评,慕名向王鑫生学画者络绎不绝。1995年,鑫生国际艺术学院在美国休斯顿正式成立,学生中既有华裔子弟也有其他族裔,但不论是谁,王鑫生都同等对待。其中,使用中文教学与重视东方艺术这两项是王鑫生铁打不动的教学原则。

忙教育的王鑫生并没有忘记艺术追求。“如果想成为一名好的教师,就必须坚持在创作一线不动摇,才会有新鲜的营养给学生,传授新的理念。”王鑫生表示,艺术家永远都在“创进”中,“创是前所未有的,进是自我推进的。”

办学教画的19年中,王鑫生的弟子成绩斐然,休斯顿政府授予其“荣誉市民”称号,市长还宣布3月15日为“王鑫生日”。2008年,美国国会特别为王鑫生颁发了“国际艺术大师”证书,并于同年在国会山庄首次专为他升旗,表彰其作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和杰出的教育家所做出的贡献。

谈到本次参展的《呼唤和平》,王鑫生说,《呼唤和平》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联合国展出的维和照片,这些图片展示了战争的残酷特别是对妇女儿童的伤害,对王鑫生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他萌生了通过创作呼唤和平的想法。他说:“我想呼唤世界和平,人类需要和平,大家需要宁静的社会,需要更好的稳定的发展,我觉得这是世界人民的心声,很希望把这种作品展示出来,呼唤人更多的良知,对和平的关爱。”

此外他还带来了《祥鹤迎宾》《黄河之音》《永远的爱人》《举杯邀明月》等作品参展

据介绍,“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书画名家作品联展”由文化部批准,列入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框架内开展的民间高端艺术文化交流活动,活动汇聚了何家英、王鑫生、姚治华、安妮·迪翁、让·弗朗索瓦·法佛尔、丹尼斯·里巴斯等30余名一线书画大师的40余幅代表作参展。

(本报综合中新社、中国经济网、新华网等有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