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存在十大问题

2015年11月21日 08:31    来源:美中时报    梅宗宝北京报道


《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显示




针对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报告建议加快推进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提升海外投资信息服务水平;加强“走出去”的领事保护机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推动海外园区建设;加强海外宣传,塑造有利于中国“走出去”的舆论环境;有所为有所不为,规避“走出去”地缘政治风险;打造样板工程,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实施;利用华侨的天然优势推进“一带一路”;建立“一带一路”国际联盟;发挥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联盟”;推动海外先进制造技术并购,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加强海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11月9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十大问题:


一、标准国际化进程缓慢。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调研,当前由中国提交的298项国际标准提案中,已有141项正式发布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国际标准,中国标准“走出去”可谓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现有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还较为巨大,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步伐还极为缓慢,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带来极大挑战。如2014年7月25日全线建成通车的土耳其安伊高铁项目,该项目由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并联合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及两家土耳其公司承建,由于土耳其采用欧洲标准,导致该高铁的钢轨、道岔、电气化设备等主要装备在欧盟市场采购,一方面采购成本极高,另一方面对中国相关设备“走出去”的带动作用很小。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调查,发现无论是贸易还是投资领域,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都遭遇过标准阻碍。

二、金融促进体系不能适应“走出去”的需要。自中国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为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走出去”的财政金融政策。2014年12月,国务院专题研究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会议提出简化审批手续、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政策机制,此外,随着亚投行成立与正式运营、丝路基金创立、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金融促进体系已不断强化完善。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调查,2015年以来,部分企业部门与行业的海外投资融资难已有一定的缓解,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整体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美元贷款,贷款利率普遍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简称经合组织)的成员国家,如经合组织成员国的长期出口信贷利率美元为3.31%,不到中国同类贷款利率的一半。而出口信用保险费率等也较高。此外,银行金融机构与保险机构的审批时间也较长,造成项目资金难以及时到位,甚至由于审批原因导致企业错失市场机会。保险理赔的时间也较长、程序复杂,给企业带来诸多不便。我国银行业本身国际化的程度也滞后,境外资产占比较低;境外机构数量少,缺少发达国家的布局;境外分支机构级别较低;并购融资业务与国际不接轨,中资银行融资业务难以满足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融资需求。而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造成中资企业对外投资的汇率风险增大。

三、海外投资信息服务有待改进。正确选择投资区域、投资项目、确定投资规模以及采取措施防控风险是企业海外投资并实现经济效益的必要前提,因为每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每一个行业的产业特性及竞争对手的情况各不相同,对外投资企业难以仅凭自身实力了解对外投资项目所需的各项信息,因此需要国家提供强大的信息情报支撑。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调查,在中国对外投资尤其是并购投资失败的案例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信息积累,对东道国及项目的了解限于粗略的考察,使得企业不清楚东道国的规矩、习惯。

四、“走出去”的海外宣传力度不够。由于中西方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差异,世界大多数国家对中国的了解有限,加上西方国家主要媒体对中国存在较深的误解,西方媒体常常将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贴上“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扩张”等标签,使得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常常面临很大的舆论阻力,有的投资事件经过媒体不客观地报道后发酵,甚至影响投资的成败。

五、海外园区建设需要新思维。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在全球50个国家建设了118个经贸合作区,涉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园区达77个。在这些园区中,经商务部考核批准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达19个。按照海外园区运营主体的性质不同,海外园区有国有企业运营与民营企业运营两大类,国有企业参与了中国一半以上的海外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调研,目前有较多的海外园区的基础设施由于涉及到与当地现有设施的协调配套,导致耗时耗资巨大,加上中外双方理念差异显著,沟通磨合困难,很多发展中国家与当地政府又难以兑现承诺,导致配套交通、用电等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优惠政策经常得不到落实。而不少已建成运营的海外园区因为入驻企业不多,入驻企业的效益不好,带动企业“走出去”效果不理想,规模效应远远不够。有的园区甚至造成当地土地闲置、生产萧条的现象,对中国企业乃至国家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这些园区没能达到预期效果,除企业自身原因与境外投资环境复杂等主客观原因外,还与政府的政策导向、资金支持力度及双边政府间协作等有关。

六、海外安全风险不断上升。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企业已达2.6万家,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中国内地居民年出境人数已达11659万人次。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伴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及出国人员的增多,全球有关中国公民的安全案件也在不断增加。根据研究,在全球162个国家中有111个国家的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对海外安全做了很多工作,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仍然面临准备不足的困境,对中国企业海外员工与财产造成潜在影响。相关部门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应完善安全风险应急机制,对于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善后处理也应建立常态化的机制。

七、部分企业全球化思维与意识缺乏。一是缺乏全球战略思维,企业国际化无具体战略目标,将“走出去”视为解决国内市场及运营问题的灵丹妙药,认为一国际化就灵,企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二是缺乏全球市场思维,将全球统一市场割裂为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经营中强调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互补性和连接性,认识不到全球市场的统一性,从而在国内外采用不同的运营策略,有的甚至片面强调海外市场而忽略了中国国内这全球最大的区域市场;三是缺乏国际管理思维,将国内市场的管理经验移植到海外市场,企业本地化程度底,难以融入当地市场,在全球市场难以打开局面,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八、国际化人才不足影响企业“走出去”效益提升。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对“走出去”企业联合做的问卷调查,有44%的受调查企业的海外员工比重不到5%,而海外员工比重大于50%的受调查企业的比重仅为2%,与世界跨国公司平均海外员工占比60%相比,中国企业海外员工占比整体上较低。受调查企业普遍认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实施,国际化人才不足将成为我国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充分开发利用国际人才资源已成为提升我国企业“走出去”能力的当务之急。

九、部分“走出去”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上存在误区。一是平等与尊重。在非洲等不发达国家,很多中资企业及员工以援助者自居,而不是将企业在该地投资视为一门平等的生意,导致中方管理人员及员工缺乏对当地工人、民众及文化的尊重,招致当地居民反感。二是合规框架下的变通。部分“走出去”中资企业为了获得当地政府与民众的支持,目前已基本能在当地法律框架下运营,但部分行业企业,如部分资源开发企业,不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开发,对当地环境造成隐患,遭到当地环保组织的反对。三是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视为捐钱、捐物等,以保护和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而忽略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十、促进品牌“走出去”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提升品牌的一个典型案例是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成功获得了协同效应,包括Thinkpad品牌和IBM品牌的5年使用权,实现多元化的产品定位,获得采购和营销成本的优化,一举成为世界三大笔记本电脑品牌。在美国市场,有43%的企业投资美国是为了提高公司品牌形象。但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调查,大多数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推动品牌国际化的过程中,实际效果极为有限,多数企业只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极低,而在一些国家,中国制造品牌还成为低质产品的代名词。

针对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报告建议加快推进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提升海外投资信息服务水平;加强“走出去”的领事保护机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推动海外园区建设;加强海外宣传,塑造有利于中国“走出去”的舆论环境;有所为有所不为,规避“走出去”地缘政治风险;打造样板工程,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实施;利用华侨的天然优势推进“一带一路”;建立“一带一路”国际联盟;发挥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联盟”;推动海外先进制造技术并购,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加强海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分享按钮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黑色档案

大众新速腾或面临二

  如果质检总局经过测试评估,认为一汽-大众的召回措施不能消除安全...

苹果授权店被曝”洗

  中新网4月7日电 (IT频道 张司南)近日,中新网IT频道接到多位网友投...

环球公司

与工业互联网“零距

  体验者蒙上电子眼罩,戴上扩声耳麦,坐在体验椅上,跟随设计师的讲...

"黄金时代"结束诺基

  北欧国家芬兰在欧元区长期表现优秀,但如今却未能适应变化万千的经...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