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写作业余爱好者的幸福生活

2013年03月21日 09:21    来源: 2013-01-18 16:06:02     来源:侨报    作者:张泽【
【侨报特约记者张泽北京报道】马伯庸看起来是个相当有喜感的人,这张脸很难与“营销”,“市场”,“调研”这类严谨而规矩的词语联系在一起。不过微博上80多万的粉丝,每条微博轻松过百的转发率和评论,作品预计百万的销量,显然仅凭着一张“有喜感”的脸是难以做到的。

没有成为专业作家的打算

马伯庸不久前结束了为期两个月,转战八个城市的签售活动。虽然劳累但却很快乐,他把“一口气签四五百个名”当作一种体能锻炼,能与读者面对面交谈也让他开心不已,他在微博上说“我发现我其实没粉丝——粉丝是一种单向膜拜,而出席活动的朋友们更像是与我有默契的多年损友,虽然要多签好多字,非常好玩。”

微博的“风格”契合了马伯庸本人和他文字的特征——“好玩”。“我性格就不是太严肃的人,喜欢开玩笑,聊天。”虽然作品已经声名鹊起,但是马伯庸却始终把写作当成业余爱好,“我不是创作科班出身,也不是专业作家。平时没事写写东西,也许粉丝比较多,有一些影响力,但有我始终一个写作业余爱好者。如果是专职作家,就该‘惊世骇俗’,就该‘揭露人性’,对自己限制太死。”

通过网络而走红

马伯庸是个善于并喜欢利用网络的作家,他与网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可以追溯到1998年,那时候他才进入大学,网络也刚刚兴起。“紧跟时代步伐”的马伯庸顺势进入网络世界,开始在网上东游西逛。成为了文学论坛的常客。

最初上网的费用很高,一个小时几十元钱。马伯庸常常是节省一个礼拜的早餐钱,然后去上一次网,虽然时间短价格高,但是他觉得特别充实。马伯庸觉得“网络就是一个舞台。没有这个舞台,我不一定会到今天这一步。”

“中国传统文学的门槛比较高,网络则降低了文学的门槛,也降低了发布成本,让很多在传统媒体下难以发挥的才华得到发挥。”

 

 详细报道请见1月20日《侨报周末》。

(编辑:徐丹)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