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展品:博物馆的噩梦?

2015年05月12日 11:17    来源:中国经济网

  4月19日投入使用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受到游客热捧,几周来屡迎客流新高。然而不幸的是,馆中海星被游客摸死,巨蜥模型的脚趾也被摸断。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游客素质和博物馆服务的讨论。

  记者在网络输入“博物馆+触摸”的关键词,得到超过500万条搜索结果,足见其关注度有多高。提及国内外博物馆,其展览也常用“触摸历史”“触摸实体”的宣传词,在博物馆参观,“触摸”行为究竟是需求,还是恶习?

  在实行免费开放后,一些原本冷清的博物馆变得热闹起来,更是常常出现参观者络绎不绝的情形。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同时,不文明现象也日益突出,成为博物馆管理的一大难题。

  相比上海自然博物馆中的海星被摸死、巨蜥模型脚趾被摸断,更让人痛心的是,在很多博物馆中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物在长期触摸后的破损和毁坏。

  为了让参观者近距离观看学习,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部分文物曾尝试不用玻璃隔离。但随着游客不文明情形的增多,近年来,国博又将文物陆续用玻璃隔离,予以保护。天津自然博物馆为了防止展品被损坏,聘用了专门的巡护人员在展馆中巡视,若发现游客不文明行为,即刻制止。故宫博物院更是通过加设围栏让游人与文物间保持距离,从而达到保护文物不受损坏的目的。

  江西省博物馆馆长曾敏对记者表示:“我们的展品很少使用‘裸展’的形式,通常会在陈列柜中,或者有专业的保护设备来进行展示,这样能最好地保护展品不受损坏。我们也希望游客提升素养,但目前,保护措施仍是必需的。”

  各地兴起的数字化博物馆工程,很大一部分也来自对展品的保护,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一直以来都希望在展品和游客中做到平衡,希望这些宝贵的文物不要因为展览而受到“二次伤害”。

  北京市民朱琳琳的儿子今年7岁,正处于充满好奇心的年龄。“我带孩子参加过两次北京自然博物馆组织的‘博物馆奇妙夜’的活动。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孩子亲手拼装恐龙骨架模型,亲手制作昆虫标本,收获很大。”朱琳琳认为,触摸会给孩子带来更直观立体的感受,而有秩序的管理和组织工作,会让孩子更多更好地走进博物馆。“像北京自然博物馆这样的活动,就很好地解决了展品受损的问题。”

  国家动物博物馆策划总监张劲硕认为,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触摸的心态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作为博物馆,尤其是自然类、动物类博物馆,出发点也是希望通过标本、模型的陈列,让人们近距离体会平日中没法仔细观察的物体。但是,博物馆急需一批科普工作者对游客进行引导。比如触摸动物的环节,本是希望通过触摸让人们对动物有直观的认识,并且更好地去保护野生动物,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造成了上海自然博物馆这样的结果。”张劲硕说。

  “早在十六、十七世纪的自然博物馆中,人们可以随意触摸展品,甚至大声讨论、争吵都被允许。而在十九世纪后,人们开始逐渐约束自身在博物馆中的行为。”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与社会学院博士生尹凯看来,博物馆应具备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单纯的文物展示没法实现其所有功能。“为此西方的博物馆以及面向儿童的科学中心,多数以复制品的方式陈列,也允许触摸。如果你想参观真品,可以通过登记,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参观。这样,也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张劲硕认为,博物馆参观者数量逐渐增多,并且伴随着旅游旺季而激增,短期内博物馆展品依然面临因触碰而被损坏的问题,“增加科普人员的数量,通过正确的引导让游客文明参观,是当务之急。”


分享按钮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黑色档案

大众新速腾或面临二

  如果质检总局经过测试评估,认为一汽-大众的召回措施不能消除安全...

苹果授权店被曝”洗

  中新网4月7日电 (IT频道 张司南)近日,中新网IT频道接到多位网友投...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