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艺术创新:水墨艺术的当代化与国际化


2020年12月07日 05:18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2020年11月26日下午3:00,河南大学优秀校友范毓周先生应邀到河南大学美术学院举办“全球视野下的艺术创新:水墨艺术的当代化与国际化”的主题讲座。美术学院书记杨江涛、院长席卫权、公共艺术教研部主任彭西春等领导老师以及研究生们参加了讲座。本次讲座由副院长王圣松主持。



       讲座伊始,席卫权院长代表全院师生对于范毓周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席院长对范先生进行了简要介绍,表示这场讲座已策划许久,范先生的讲座是面向传统、来自于过去、跨领域的,范先生的专业背景、跨文化和国际化视野能够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解读。




       范毓周先生讲座中从西方绘画艺术的当代化历程展开,对西方绘画艺术的绘画传统进行了概括性梳理:从岩壁绘画、宗教绘画、文艺复兴时期、印象主义、野兽派、达达主义直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结合相关作品引出了西方绘画艺术从写实手法到当代更加个性化的发展,指出每次变革都是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并吸收了如日本浮世绘、中国水墨画的内容,开启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绘画;也对西方当代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艺术表达有了深刻的见解。


       接着,范毓周先生对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也进行了梳理。举例“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任伯年和吴昌硕两位先生的作品,指出他们融合外来艺术技法因素,对传统水墨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也指出这个时期把水墨画给“走绝了”。20世纪中国绘画也开始了自己的变革:一是林风眠用中国的水墨在画结构主义绘画,其笔墨类似水粉;另一则是徐悲鸿用西方油画的写实主义方式来画中国画,其笔墨始终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笔墨不能相融。还列举了如吴冠中、张大千等进行的尝试与变革。1978年开创的“新水墨”,许多艺术家进行了积极探索,产出了丰硕的成果。范先生对这一时期诞生的艺术作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读,指出他们都在试图打破局限以实现当代化与国际化。


       随后,范先生就水墨艺术如何实现当代化和国际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一、要有诗学精神。诗学精神是美学价值的灵魂,没有诗学精神的艺术是没有美学价值的。二、要有传统笔墨,没有传统笔墨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就变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三、要当代化、国际化必须要有和国际沟通的新的绘画语言,要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要体现绘画技巧的功底等。


       最后,范先生将自己水墨画的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把自己对水墨实验过程的系列作品呈现出来。现场师生纷纷提问,范先生与大家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席卫权院长对本次讲座总结道:范先生强调中国传统水墨画如何体现自己的文化自信、如何讲好中国水墨画给了很好的示范,自由跨界的视野给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思路展开,范先生的艺术主张、艺术理念是一脉贯通的,并且启发同学们要成为具有新眼光、新角度思考的优秀艺术人才。




       范毓周先生生于开封市,系范仲淹第29代孙。曾就读于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自幼学画,先后师从于启功、董寿平等研习书画,受聘担任西北大学艺术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兼职教授、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2010年受邀在联合国总部首个“中文日”作《汉字早期发展及其东传中美洲》主体报告,并在联合国举办《跨越6000年的文化传承:范毓周教授“汉字与中国文化”专题书法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为联合国总部、欧盟总部、国内外博物馆和著名收藏家收藏。现任欧盟中国委员会执行主席、东西方艺术家协会执行主席、《华人艺术》总编,澳大利亚中国艺术节组委会副主席、国际华人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文化部诗书画院副院长、金正德书画院名誉院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特约教授、河南大学讲座教授,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研究院院长和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莱加州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圣迭哥加州大学、德克萨斯基督教加州大学、威莱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德意志考古研究所、海德堡大学、科隆大学、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波恩大学、法国人文科学院、法兰西学院、巴黎第七大学,鲁汶天主教大学、莱顿大学、墨西哥人类学与历史博物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麦考瑞大学、意大利卡利托莉天主教大学等客座教授。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