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聲》制片人致天下父母:愿你的子女不再失聪


2019年09月13日 02:14    来源:第十缪斯传媒

       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大概在我3岁左右的时候我与姥爷对话的情景:姥爷总是张着嘴笑呵呵的,他很少说话,因为听力很差,所以只要我们与他说话就要喊破喉咙才可以。直到现在我都怀疑我大嗓门习惯大概跟姥爷有很大的关系(开玩笑)。


       听姥姥说:姥爷大概是在20-30岁之间渐渐的就听不到声音了,当时的医疗条件很落后,一直都以为他是因为耳朵发炎导致的耳聋,没有人会想到这种听力障碍或许会与遗传有关。后来听姥姥说:姥爷的妈妈也曾经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听不到了,但是姥爷去世已经10多年了,所以很多他的家族病史也已经很难深入了解。



(图片并不是姥爷 、只是很像记忆中姥爷的背影)


       我们常说“听说读写”,“听”排在第一位,是因为现代医学已经证实:语言能力发育的基础首先是“听”。如果一个孩子在0-6岁的最佳语言发育期内一直听不到声音,他就无法模拟和感知“声音”背后的意义,也就无法形成语言的正常发育。


       不过现在看来姥爷是幸运的,他虽然在医疗并不发达的年代失去了听力,但是因为他是在青壮年时期听不到的,所以他的语言发育并没有受到影响,只要他愿意他还是可以正常的与人交流。可是,有太多的或先天或后天致聋的孩子,由于家长对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往往导致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导致孩子“由聋致哑”。





       《新聲》这部纪录片是以医生的视角讲述了耳聋的致病原因。通过走访了多家医院耳喉鼻科、产前诊断中心、新生儿筛查中心、以及基因检测机构,纪录了每天发生在这些专业医生身边的真实案例,并提出了预防聋儿的科学措施。


《新聲》9月12日全网首播


       统计显示:中国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儿出生,而听力障碍是排名第二位的出生缺陷疾病。当下中国的听力障碍人群总数量为2780万,其中80%均为听力正常的父母所生。目前中国面临生育聋儿风险的听力正常夫妇数量,约为2000万。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灾难和痛苦......






       多数耳聋疾病与遗传有关,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进步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新生儿听力筛查体系与耳聋基因检测技术的出现,也让听力障碍的出生缺陷防控成为可能。




       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公众和父母对这些相关知识和信息还不了解、或不重视,导致每年有超过6万的听力障碍儿童(迟发性及药物性耳聋基因的潜在人群)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重视,不再让孩子变无声这个悲剧再次出现。






分享按钮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