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危机”警示企业诚信公关


2019年05月05日 09:27    来源:即刻国际     曹保印

       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涉性侵案一出,随着京东官方对此事件回应的发布,我就知道从此以后京东必将陷入重大品牌形象危机,刘强东本人也必将陷入重大个人形象危机。


       这并不是说,我有多少先见之明,而是多年的媒体从业及危机公关经验让我懂得一个浅显的常识:在危机公关面前,千万不要试图用谎言掩盖真相,而必须实事求是,有一说一,主动、真诚、客观、谦卑,直面危机本身。否则,随着舆情的逐步发酵,所有的谎言以及“试图掩盖”背后的态度与价值观,都将暴露无遗并将在现有的危机之上火上浇油,助推危机步步升级,最终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



       至此,不但危机公关的经济成本会急剧增加,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企业领导者的个人形象,都将会受到重大打击,由此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自不必言。在重大危机事件面前,一旦处理失当,就会造成当事方没有赢家;参与报道的新闻媒体如果把握不好立场,则又可能会成为最大的输家,对整个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新的重大危机。


       直接为京东站台,媒体立场被质疑


       现在复盘“京东危机”,我们会发现:京东以及刘强东本人的做法,违背了危机公关的常识:


       2018年9月2日,网传京东CEO刘强东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因涉嫌性侵女大学生被捕。京东官方对此进行了回应,称刘强东在美国商务活动期间,遭遇到了失实指控,将针对不实报道或造谣行为釆取必要的法律行动。


[图为京东方面声明]


       但随后,京东被打脸:刘强东性侵属实,媒体报道属实,更没有造谣行为。根据当地亨内平县警长办公室的监狱名单,京东创始人刘强东(Richard Liu)于当地时间2018年8月31日晚间11:32分(周五)被明尼阿波利斯警方拘留,9月1日下午四时周六下午获释。随即,新闻媒体和个人自媒体纷纷跟进,而在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什么信息可以在公众雪亮的眼睛面前被刻意掩盖,京东官方试图掩盖真相的做法,导致它从此陷入被动解释的困局,一场企业品牌形象和企业领导者个人形象重大危机风暴骤起。


[图为刘强东被移交美国警方报道]


       2018年9月3日,京东方面称,公司CEO刘强东于2018年8月31日被明尼阿波利斯警方调查,随后即被释放,没有任何指控,也没有被要求保释。刘先生已经回到中国正常开展工作。


[图为京东方面回应]


       针对这则京东官方声明,一些新闻媒体违背媒体基本职业操守和事实判断力的做法已经显现:在报道中,简单引用京东官方说法,不做媒体自身的任何专业判断。


[图为某媒体关于刘回国报道]


       另外,也不采访熟悉美国法律的专家以及美国警方。这种直接为京东背书的做法,让媒体开始失去公信力。


       2018年9月4日,美国当地警方公布了一份编号为“2018-294338”的一般罪案公共信息报告。这份报告包含刘强东遭到逮捕当晚的警察执法记录。报告显示,8月31日,当地警方接到一起关于强奸的举报后,前往现场调查。警方随身携带了执法记录仪,对现场进行了拍摄,并对刘强东实施了当面逮捕。9月1日凌晨1时3分,刘强东因被控强奸即遂遭到逮捕,当时他并未携带武器,随后他被移送到亨内平郡(Hennepin County)监狱关押。


[图为刘强东涉事美国报道]


       所以,事实上刘强东不是简单被“调查”,而是“入狱”;不是“没有任何指控”,而是被指控性侵女大学生;不是“没有被要求保释”,而是被“保释出狱”,且当时的状态为“取保等待正式投诉”,“在调查期间,如果有需要,刘强东将随时被传唤到案”。这并不能说是“无罪”。“有罪”与“无罪”、“罪轻”与“罪重”、“犯罪”与“犯错”,都还有待美国司法部门的进一步裁决。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的网民展开了讨论,舆情升级为热搜词语,部分媒体此前直接为京东站台“无罪”的报道立场被质疑。


       2018年12月21日(当地时间),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亨内平县检察官办公室公布刘强东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不予起诉。对此,京东发布声明称,明尼阿波利斯市亨内平县检察官办公室“将不会对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先生提起任何指控”,“我们欢迎这个决定”。


       针对这一消息,某权威媒体随即发表报道称:“这也意味着该案正式结案,刘强东无罪。”


[图为某报关于刘强东事件报道]


       由于该媒体的权威性以及结论式绝对判断,国内众多媒体又一次失去自身立场,不加任何分析和判断,直接转发或者简单编辑后转发该媒体的报道,造成“正式结案”、“刘强东无罪”的舆情占据主流。这个时候,尽管包括熟悉美国法律的专家型网民在自媒体上发起了“罪与非罪”、“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专业性讨论,但由于鲜有主流新闻媒体跟上,所以一时之间“京东危机”似乎淡了下来。


       “京东危机”发展成“媒体危机”


       然而,京东此树欲静,但被性侵的女性却风不止。“京东危机”从第一个阶段的引爆、发酵、暂时平静,终于发展到了第二个阶段的引爆、发酵、全面爆发、危机一再升级;与此同时,媒体的职业操守与新闻伦理、专业素养与价值观,在“京东危机”中逐步发展成“媒体公信力危机”,而后一种危机对整个中国社会的伤害巨大而深远。如果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那么,媒体就是社会良知的底线。一旦社会良知这一底线被突破,随之而来的将是社会信任危机的加剧。


       2019年4月16日,在美国检方决定不予刑事起诉刘强东4个月后,早前指控刘强东性侵的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女大学生正式对刘强东提起民事诉讼。具体的索赔金额没有准确的透露,但是超过了5万美元的门槛。在报道这一新闻时,绝大多数媒体错误翻译成了原告起诉索赔5万美元。


[图为某报关于赔偿报道]


       民事诉讼状全文随即被公开。由于民事诉讼状披露了案件的诸多细节,以及媒体错误报道了“索赔5万美元”,这又一次点燃了中国网民对此案的高度关注,网络舆情随之而起,“京东危机”进入新阶段。


[图为刘强东被起诉书]


       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两个视频的诡异流出,将“京东危机”直接升级为“京东风暴”。


       2019年4月22日下午,一个新浪微博ID名为“明州事记”的帐号,在社交网络曝光了两段与刘强东明州案相关的监控视频画面,标题分别为“刘强东明州案晚宴视频曝光,女方未醉酒主动跟随”、“仙人跳实锤?明州案公寓视频曝光,女方举止亲密主动邀请刘强东进入”。


       第一段视频为晚宴现场,引导性的话语称:刘强东与涉事女子并没有坐在一起,也没有互动。女子没有醉酒的迹象。不久刘强东与众人起身离开,女子随后也离开了餐桌。在走到餐厅门口后,女子还为众人开门,随后跟随刘强东离开了餐厅。


[图为第一段视频截图]


       第二段视频为公寓监控画面。引导性的话语称:一开始女子为刘强东和他的女助理开公寓门、按电梯,并一起换乘了电梯。但当需要再一次换乘电梯时,女助理没有进入电梯,而是留在了电梯外。刘强东和女子进入了电梯。之后的监控画面就只有刘强东和女子,而且女子一直挽着刘强东的胳膊。最后女子开门,刘强东进入了房间。


[图为第二段视频截图]


       发布视频的账号“明州事记”是新号,而且仅发布了这两段视频,并且该账号并未透露视频来源和账号背景。随后,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曦在微博上表示,“本人为刘强东先生的代理律师,经当事人确认,该视频内容属实”。


       凡有过危机公关经验的专业人士,一看这种视频就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先用新号发布完全对己方有利的、经过精心选择和修饰的、带有明显倾向性和引导性的所谓“实锤证据”,接着代理律师配合快速表态,再接着安排事先公关好的新闻媒体不加修改地转发“证据”,然后提前布局好的网络水军在统一指挥下迅速批量发布早就写好的倾向性观点评论,紧接着事先公关好的网络大V发表“独立性”观点进一步引导舆情,最后大批不明就理的新闻媒体为了追热点而不加分析、不加判断地跟风转发,最终达成负面舆情的反转,实现危机公关的目标。悲哀的是,大批新闻媒体纷纷中招,有意无意地成为被利用的公关武器,却又在新的事实面前,进一步失去了公信力。


       人算不天算。涉事女子委托朋友迅速发布监控录像的完整视频,以及刘强东被捕时的监控视频。这些完整视频显示:“明州事记”发布的视频是经过剪辑的,引导性话语是有意添加的,刘强东和涉事女子连续三个小时坐在一起。涉事女子两次迷失在自己的公寓里,可基本判断为酒后。这种直接撒谎的公关做法,以及被捕时的画面,不仅让刘强东的形象大为受损,而且让众多跟风媒体陷入尴尬,网民强烈质疑媒体失去专业判断的做法:明知“明州事记”发布的两段剪辑视频是有意的引导,为什么还要不加分辩地跟风发布,误导舆论?至此,媒体的报道成为了众声喧哗的娱乐狂欢,而不是申张正义的公正之剑。一些媒体集体迷失造成的“媒体危机”,令人深以为忧。


       “匿名邮件”引发“媒体堕落”


       独家报道对每一个媒体来说都具有强大吸引力,然而它又像魔戒一样,既是巨大的诱惑,又是巨大的诅咒。在它的面前,媒体的职业操守与新闻伦理、专业素养与价值观,就显得弥足珍贵:守住了,就可以让魔戒赐予自己力量;失守了,就会被魔戒夺走良知与灵魂。


       4月23日晚,某媒体报道称收到匿名邮箱发送的刘强东性侵事件相关录音,内容是一名女子与刘的律师对话中表示“要道歉、要钱”。该媒体报道的标题是“疑似刘强东案通话录音曝光:女生要求道歉和金钱赔偿”。该媒体在报道中说,记者收到匿名邮件称,有刘强东代理律师与女方当事人的谈判录音。


[图为某报相关匿名邮件事件报道]


       根据录音内容,对话的双方是两名女性,一名女性自我介绍称是Caplan&Tamburino律师事务所的律师Jill Brisbois,另一名女性并未提供个人信息,在对话中向对方确认其委托人的姓名是“LIUQIANGDONG”。“你可以告诉他,他可以给我一笔钱,我还需要他的道歉, 否则我就会去法院提起诉讼。”


       这则报道被各新闻媒体大量转发,由于点明索取钱财,涉事女子的个人形象被严重污名化。而事实上,即使性侵者没被追究刑事责任,但被性侵者要求道歉和金钱赔偿的民事权利是受美国法律保护的。


[图为某报发布录音截图]


       很快,该案涉事女子本人回应,她确认录音中的一方是自己,但内容不是完整版本,听起来她主动提出道歉和赔偿的诉求,这是因为此前有和警员交流的前因。她回忆,“当天警探来我公寓面谈是否起诉,我觉得起诉的代价太大,他说那可以和解,问我‘你想要什么?经济赔偿和道歉?’,我就确认了,我告诉警探想尽量和解,不想搞成现在这样,他就把我的联系方式给了对方律师。”当接到刘强东律师电话,“她问我的诉求,我就说了”,她说,“听起来很自然,因为警探告诉我可以把诉求告诉她,我强调了他必须道歉。还是自己太天真了,以为对方是来解决问题的,我根本不知道对方会这么利用这个录音。”


       随即,涉事女子公布了完整录音,证明某媒体发布的音频被剪辑了20多处:凡对涉事女子不利的都保留了。这样的危机公关用意非常明显,但不诚实却带来了新的灾难。


[图为某报发布涉事女子完整录音截图]


       这个匿名邮件是谁发给媒体的,就像“明州事记”究竟是谁幕后操作的一样,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们一定是京东的利益相关方,而且目的就是危机公关:放大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减少对自己不利的部分。与此同时,放大对对方不利的部分,减少对对方有利的部分。在双方的危机公关战如火如荼时,媒体本应更加冷静地观察与思考,慎重对待每一个来源不明的信息,切不可为抢所谓的“独家”,而不加分析和判断地草率发表。否则,不仅会在危机公关战中“拉偏架”,更会严重损害自身的公信力;那些同样不加分析和判断草率转发的新闻媒体,则进一步加剧了媒体整体的公信力危机,某发表匿名邮件音频的媒体被批评为“堕落”,即是此后果。

       “京东危机”中没有赢家,媒体成为最大输家

       “京东危机”给京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显而易见,京东不是赢家。2018年9月3日,刘强东在美涉嫌性侵传闻进一步发酵后,持有京东的腾讯控股股价低开低走,跌超3%。2018年9月4日,花旗集团将京东纳入“负面催化观察名单”(Negative Catalyst Watch)中,此举主要是受到了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事件”的影响。截至我写作本文时,京东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数百亿元人民币。


       “京东危机”给刘强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显而易见,个人形象损失显而易见,家庭幸福指数损失显而易见,刘强东不是赢家。对像京东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其领导者的个人形象与企业品牌形象直接关联,刘强东被捕画面的曝光严重损失京东的企业利益,其个人资产也大幅度缩水。性侵事件发生后,几度传出刘强东、章泽天夫妻离婚的传闻,虽未经证实,但其家庭幸福指数的急剧下降可想而知。“界面新闻”2019年4月30日最新报道称,刘强东退出“奶茶妹妹”章泽天首投项目“作业盒子”。这样的消息势必又将引发业界的丰富联想。



       “京东危机”中的涉性侵女大学生被扣以“仙人跳”的恶名,对她一生的影响自不必言。在性侵这件事情上,刘强东有多大的错,需要美国的法庭做出最终裁决。但在婚内出轨这件事情上,对刘强东而言却是真真正正的“实锤”。至于涉性侵女生是否在刘强东进入自己身体的“前一秒”说了“不”,还是未知数。假如最终还是没有物化的证据,不能让法庭支持涉性侵女生的诉求,那就只能让良知去裁决了。不过我要强调的是:在即将进入女人身体的“前一秒”时,只要女人说“不”,一秒后停下的男人是绅士,一秒后进入的就是暴徒。这就是女性在性关系上“前一秒”拒绝的本质:罪或非罪,恶或非恶,文明或野蛮,绅士或暴徒。也许物化证据的确极难获取,但在男人和女人的心中却都会存留灵魂证据。世人是没有看到你的罪恶,但良知却什么都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良知,那他就只能是恶徒。


       “京东危机”中的部分媒体表现,其实是最该令人担忧的。无论京东在这场危机中损失了多少经济利益,那有可能弥补回来。毕竟,京东还没有在这场风暴中被毁灭。然而,代表着社会良知的媒体就完全不一样了:媒体的面孔上刻着严肃,中国就会变得严肃。媒体敬畏于底线,中国就能坚守高度。媒体站在法律与道德的高地上,中国就不会低于法律和道德的地平线。一旦媒体突破了必须坚守的良知、伦理与专业底线,彻底沦为刀尖上沾血的金钱奴仆,那么它所造成的后果必将会动摇整个中国社会的信任根基。所以,我才会说:“京东危机”中没有赢家,而媒体成了最大的输家。




       作者简介:曹保印,著名品牌传播与危机处理专家,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大数据与科技传播专委会副秘书长,北京智信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长、中食品牌研究院(CFBI)院长。曾任《新京报》首席评论员、传媒研究院院长,CCTV、CETV、BTV、CRI、CNR等50多家权威媒体时事评论员,著有《全球化生存》《中国社会建设》《总有一条路:新京报十年传奇》等60余部作品,并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10多种国际语言。与作者交流,请添加微信CAO319505或关注新浪微博:曹保印啦啦啦。




分享按钮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