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命运:气候、疾病与帝国的终结》:自然科学视域下的帝国毁灭史


2022年02月09日 07:37    来源:美中时报    林樾

       公元410年,哥特国王阿拉里克率领大军攻陷罗马。八百年来,这座“永恒之城”第一次落入异族人之手。金碧辉煌的卡皮托琳神庙被抢掠殆尽,美轮美奂的万神殿被洗劫一空,雕梁画栋的撒路斯特宫被付之一炬。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在前人反思的基础上争论帝国衰亡的原因:是决策者们的战略的误判导致了混乱不堪的局面,还是本就难以为继的局势促使决策者们饮鸩止渴?换句话说,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本书作者凯尔·哈珀(Kyle Harper)的观点是后者。他没有依附既往学者们的观点,即造就罗马衰亡的决定性因素是昏庸的皇帝、桀骜不驯的士兵、困苦的农民;而是将视域转向“自然科学”,认为剧烈变化的气候、无坚不摧的病菌才是摧垮罗马这座人类历史丰碑的罪魁祸首。决策者们的判断是基于这些不断变化的自然条件之上的。


       气候趋于寒冷是造就罗马国力衰退的主因。哈珀使用了大量观测手段论证晚期罗马帝国的气候变化。如根据阿尔卑斯山冰川运动的物理痕迹,发现公元二世纪(即罗马帝国开始衰落的时间)以来冰川似乎在快速向下俯冲,说明气候在此时逐渐变得寒冷;或是根据太阳射线在进入大气层时产生的铍-10元素在冰层的含量观测到太阳辐射在四世纪初(即罗马衰落最严重的时期)达到最低点。此外,气候学家们通过观察苏格兰洞穴中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石笋,测算出了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历史变化,哈珀使用了这些数据观测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南部的降水;此外他还引用关于树木年轮和冰芯的研究探讨了六世纪猛烈的火山爆发造成的气候影响。


       几乎所有的气候数据都表明,二世纪以来,罗马帝国的气候逐渐进入了一个“小冰河期”。正是气候的寒冷促使罗马农作物歉收,导致经济滑坡,使得国家财政崩溃,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危机;也正是严寒导致了游牧民族大量向温暖湿润的欧洲南部迁移,促成了罗马帝国和北部的日耳曼人和匈人、阿瓦尔人等蛮族的冲突。从这个角度观察罗马帝国五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气候变化是导致罗马经济、社会与军事趋于崩溃的根本原因。


       在哈珀看来,剧烈的气候变化也导致了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公元160年前后爆发的安东尼瘟疫为罗马帝国的衰亡铺平了道路。根据埃及出土的莎草纸上的资料统计,部分村庄的死亡率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一。全国约有七百万人死于瘟疫,这对一个人口六千万的帝国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公元250年前后爆发的西普里安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数也仅比安东尼瘟疫略少。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瘟疫大规模爆发的时期与罗马帝国气候陷入小冰期的时间几乎重合。在哈珀看来,这种联系绝非偶然。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寒冷的天气促使细菌依附于鼠类生物,进而导致传染病广泛传播。


       在论述瘟疫对帝国造成的影响时,哈珀延续他在了叙述气候变化时大量引用科学界成果的习惯,将病毒学家与医学家的论点插入行文中。如通过对天花病毒的携带者—裸跖沙鼠的地理区域分布和罗马帝国的疆域及其在非洲的势力范围进行对比,论证瘟疫的传播过程;或是将现代医学对天花感染的症状描述与医生盖伦(Galen,约130~200,罗马帝国时期的医学家)对安东尼瘟疫症状的描述进行比对,论证瘟疫与天花病毒的关联性;哈珀甚至通过对铭刻在墓碑上的死者死亡时间,得出“死亡率在七月份大幅上升,在八九月达到峰值”的结论,而这正是疟疾流行的时节。


       瘟疫造成的人口减少构成了对罗马帝国的致命一击。最主要的冲击在经济层面,由于大量民众因为瘟疫死亡或丧失工作能力、逃入外地,罗马帝国的粮食快速减产,据理查德·邓肯·琼斯教授估计,埃及的小麦价格在一百年内翻了三倍之多;与此同时货币快速通货膨胀,帝国货币第纳尔(dinarii)的含银量在一百年内下跌了近50%。财政崩溃,民生凋敝,全国各地都是叛军与盗贼。瘟疫和气候变化交织在一起,为罗马帝国的崩溃演奏了一曲凄凉的二重唱。


       回到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发现,自从竺可桢教授的论著《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发表以来,“气候决定论”在中国史学界风靡一时。用气候变化解释明朝末年的社会危机也逐渐为史学界初步认可。然而,学界对明末气候变化的认识与西方史学界对罗马帝国晚期气候变化的认识相比,仍有不足之处。纵观《罗马的命运》一书,作者对气候学家与传染病学家的相关理论如数家珍,对观测气候变化的科学手段和方法也能做到融会贯通。相比之下,我国在环境史、气候史和医疗卫生史方面仍有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地方。众所周知,大多数文科学者对复杂的物理化学知识并不精通,而一定程度的科学知识基础、打通学科壁垒,进行跨学科研究却是环境史和医疗史学家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作者凯尔·哈珀能将复杂的气候学和医学知识论述的条理分明,这正是本书的成功之处与精彩所在。


       (作者林樾,就读于南开大学世界史系)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