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计生委对话:为何不彻底放开生育限制


2021年06月02日 06:46    来源:美中时报    郭戍华


(图片来源网络)


       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三孩政策来了。面对当前我国人口出生率低迷,多个城市出生率降为负值,全社会面临人口红利消失和老龄化危机的时候,放宽计生政策,应是有利于未来发展的明断之举。


       但为何不是彻底放开生育限制,而是在五年前二孩政策的基础上只加了一孩呢?有更深层的考虑?不得而知。其背后是否存在稳定计生系统部门的因素,也不免让人遐想。


       五年前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统计显示并未完全实现保持人口出生率的预定效果。其中原因,有调查认为,除新生代生育观念发生变化外,主要还是由于生养、居住、教育、医疗等生活养育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生育抚养压力巨大,遏制了年轻人的婚育生养欲望。这才有了近年人口出生率严重下降的局面。


       因此,即使实施三孩乃至彻底放开生育限制,如果不能采取提高民众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增加民众收入,以及降低住房、医疗、教育等生活成本的有效配套改革,能否激发青年人的生育意愿,保持人口良性平衡,仍是令人担忧的巨大问号。


       尽管三孩政策与彻底放开生育,对于生育率的作用可能并无实质性差别;但其选择,却体现着社会运行不同的思维模式,以及权力部门的某些利益。


       很显然,实施三孩政策,仍是一种计划管制。别说三孩,即使五孩十孩,只要有数量规定,不论是否有实际效果,都意味着计划思维——即按所谓科学设定的目的,制定计划政策并依靠权力实施。为此,必要设立与之相关的行政权力部门和执行系统。这样的部门与系统象所有官僚体系一样,不免形成固化的部门利益,甚至生出附着其系统的社会群体利益。在中国的生育领域,计生系统无疑就是这样的权力部门。


       可见,如果彻底取消计生政策,完全放开生育管制,撤销计生部门,许多官员的权力就没有了。甚至许多人的饭碗也没有了。他们倾向维护现有政策,反对彻底放开生育也是可想而知的。


       计划生育思想虽然来自西方,但真正实施严厉的全面计划生育政策,只有中国。不仅是史无前例的,也是全世界少有的。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没有了战乱,人口呈快速增长。那一代领导人也抱持“人多力量大”的信念。但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压抑了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物质短缺与人口增长压力形成普遍贫困状态。于是,改革开放初,在缓慢转向市场体制的同时,为了尽快缓解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决策者接受了与改革前传统计划思维非常合拍的计划生育思想。


       据说当时建立人口预测模型,推动实施全面一孩政策的,竟主要是几位数学家、计算机甚至火箭专家;而不是社会学家。特别是对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制约人口增长的一些重大变量,比如城市化加速、企业社会功能剥离、住房教育医疗产业化,以及社会观念转变等等,很难有事先预判。结果在预期人口数量上,竟得出了线性因果的中国人口百年内将达40亿的可怕结论。


       把人口数量巨大看作发展的包袱,似乎也成为近四十年来的思维定势。甚至有经济学人(比如所谓“新国家主义经济学”的创立者何新先生),竟说中国全部问题的根本就是人口,如果以现有国民总产值,人口若减到2亿,人均产值立即翻五倍!——他根本没想想,若人口少一半,还会有现在的总产值吗?


       但无论如何,对四十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巨大正面作用的肯定,还是国内主流声音。当然,在十年或二十年前,僵化的计划生育政策已显示出引发人口问题时,计生权力部门是否因认知乃至利益羁绊,而屏蔽或拖延了调整与纠偏的讨论及可能?恐怕只有历史才能回答。


       人口快速增长曾是工业化的重要动力。但与现代化进程并非线性关系。今日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面临人口低增长和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比如最近,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5月初发布的政府报告,去年美国的出生率下降了4%,是近50年来最大的单年下降。应该说,人类社会这个巨大复杂的有机系统,并不能依赖科学计算预测未来。而我国人口趋势之所以严峻,因为我们还不是发达国家,就面临着“未富先老”的问题。


       总之,希望能从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得失中汲取经验教训,摈弃僵化的计划经济和唯科学主义思维模式,尊重民众的选择权,尊重社会内生的发展规律。


2021年5月31日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