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贝珠海大剧院:陈可石细说设计方案的诞生


2020年11月30日 08:20    来源:美中时报

       “日月贝”珠海大剧院是中国唯一建筑在海岛上的歌剧院,是珠海当代重要的地标建筑物,已经成为海内外游客的必去之地。当年征集设计方案时,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等全球30 余名世界著名设计大师和机构激烈竞争。最后,北京大学教授陈可石“日月贝”的方案胜出。“我认为在创作中必须始终贯穿建筑设计的三原则——地域性、原创性、艺术性。”近日,陈可石接受了美中时报特约记者汤杰克的专访,介绍了“日月贝”珠海歌剧院设计方案的诞生过程。



       汤杰克:您是如何设计珠海大剧院的?


       陈可石:2008年,我一开始作为珠海大剧院的选址专家受邀前往珠海,由于这个机缘参加珠海大剧院国际建筑设计方案竞标,与包括北京国家大剧院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在内的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等国 30 余名著名设计大师和机构同场竞技。


       来到现场进行实地探勘时,天气晴好,我望着海面,思索什么样的建筑从海上望过去最能吸引人的目光。一开始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朝阳从海面上升起的画面,并据此创作了第一幅草图,随后我又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发现设计要求包含一个歌剧院与一个音乐厅,于是进一步想到“海上生明月”的场景,一日一月交相辉映。但是现实生活中,日月是无法同时从海面升起的,所以我们亟需一个新的设计突破点。当时我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美学和艺术史高级讲座”,恰巧那一周的讲座内容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介绍到波提切利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画中的美神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正从海面冉冉升起。这是一个构思的突破点,随后我查阅海洋生物图册,发现了一种名为日月贝的贝类,非常巧合的是,图片上恰好注明日月贝产于珠江口。我们就这样确定了最后的意象,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演绎过程。最终,我和设计团队提出的“日月贝”建筑设计方案在国际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并被确定为实施方案。


       汤杰克:您曾说“公共空间是塑造城市灵魂的载体”。作为珠海城市如今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的珠海大剧院,您认为它如何体现了您的想法?


       陈可石:要在纷繁复杂的实践中把握建筑设计艺术的真谛,从而创作出具有原创性、艺术性,并具有历史、地理意识的高质量建筑设计艺术作品,我认为在创作中必须始终贯穿建筑设计的三原则——地域性、原创性、艺术性。


       地域性是基础。珠海大剧院构思源于珠海本地生产的日月贝,这种地域性产物为珠海大剧院的设计带来了鲜明的地域特点。另一个更重要的地域特征是珠海大剧院是一座建在海上的建筑,以大海为背景,“日月贝”的造型就带来了明确的地域性特征,这也是为什么大众能够接受“日月贝”造型的一个原因,设想如果这座建筑位于城市的中心,日月贝的造型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凸显出它的完美契合度。


       “日月贝”方案能够脱颖而出,另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原创性。作为一个新兴城市,珠海在通常是以风景优美的海滨之城被游客们所熟知,如何通过一座建筑让城市的精神内涵凸显出来,如何对城市的地域文化进行表达,创建一个拥有共同性的、能激发民众内心共鸣的建筑,就成为了这次设计的重点。“日月贝”由地域性所带来的设计灵感使珠海大剧院在设计上有明确的原创精神,并使珠海这座海滨之城拥有了城市形象的独特表达。


       最后是艺术性表达。设计方案以名画《维纳斯的诞生》为设计灵感,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诞生于贝壳,珠海大剧院则塑造了一双巨型贝壳从海面升起的意象。我们构思时,首先想到珠海大剧院可能是中国唯一建在海上的一个大剧院,它不但应该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品,而且以建筑的形象表达一个滨海城市的最大特征。正如黑格尔所说“形象是最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珠海大剧院运用象征艺术的设计手法采用“日月贝”的艺术造型,巧妙地将大剧院的功能、空间的形象结合起来,造型优美的曲线和贝壳的弧面所造成的特别的形象,加上现代材料和建筑空间的表达,使日月贝成为一个具有鲜明艺术特征的建筑。


       澳门英国商会主席亨利布•罗克曼评论说:“大剧院将大大改善珠海的旅游设施和文化环境,从而增加游客人数,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著名建筑师卡洛斯•马洛斯说:“ 这将是一个珠海的标志性建筑,它将对珠海的天际线形成一个视觉的形象。‘日月贝’这一象征意义与珠海非常密切相关,因为这个城市与海洋也有关。”珠海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中标之后,让人惊叹的是,这个设计方案出自一位中国建筑师之手。原创设计代表了本土设计师的创造力,并且获得国际的广泛关注,于2017年入围世界建筑节奖。


       汤杰克:您一直关注城市设计,提出“城市人文主义”理论,而珠海是一座滨海城市,在珠海的城市设计中,要如何运用城市人文主义的理念?


       陈可石:由于四川汶川水磨镇灾后重建设计方案的成功,我开始提出“城市人文主义”的设计理论,“以人文主义的价值观从‘文化重构’的角度来规划设计小镇,从城市人文主义的角度理解传统建筑学承传的意义,让传统建筑学能够传承并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诠释”。珠海大剧院便是在此背景下我所进行的实践,此外,我们此前完成的珠海“城市之心” 项目方案,为珠海提出了城市客厅的概念,也是以城市人文主义理论为基础,塑造“时尚的”“生态的”与“人文的”城市新型综合体。


       我认为城市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城市的精神层面,我们所有的工作的目标都在于创造最有价值的城市,城市价值的最终体现是这个城市的人文价值。城市人文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强调城市人文价值取向,主张将人与人的交流、人与城市的对话引入城市空间,增添城市活力;同时延续和发展城市的历史文化,创造包含人文内涵的城市特色和物质形态。


       作为滨海城市,珠海应该突出海洋文化特征,借鉴世界先进滨海城市的建设经验,以滨水岸线为资源,发展成为最有竞争力、最有魅力、最有幸福感的滨海城市。以城市人文主义理论为基础,我给珠海城市设计的建议有四点:


       第一,关注人文地理。城市持久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于文化与智慧,人文主义城市首先应当是文化之都,这种文化是有历史厚度、有生命力、彰显珠海个性的城市文化,在海洋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滨海风格的城市设计体现海洋文化的内涵和滨海城市的特征。


       第二,尊重城市的历史,保留时间的印记,在塑造城市整体形态时,应当保留和延续历史空间和当地文脉。


       第三,保护生存环境,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更加关心城市发展的均衡、平等和可持续性,在城市形态塑造的时候,就将其纳入考虑。


       第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城市商业文明与人文关怀交融,城市的形态不仅仅是由自身存在的物质所决定,它在很大程度上也与人的活动相关,城市要为人们提供进行多种活动的可能性,适宜的空间与良好的氛围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座城市现代服务业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一座城市的人文关怀。




       陈可石简历: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曾主持完成杭州、昆明、太原、西安、成都、大理和都江堰等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同时也是汶川新城水磨镇的总设计师、珠海歌剧院国际竞赛获奖方案“日月贝”的首席建筑师。曾获亨利·莱斯特奖和中英文化基金奖、中国传统古镇规划设计年度人物奖等。著有《城市的想象》《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城市设计晴朗的天空》等著作陈可石,男,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曾主持完成杭州、昆明、太原、西安、成都、大理和都江堰等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同时也是汶川新城水磨镇的总设计师、珠海歌剧院国际竞赛获奖方案“日月贝”的首席建筑师。曾获亨利·莱斯特奖和中英文化基金奖、中国传统古镇规划设计年度人物奖等。著有《城市的想象》《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城市设计晴朗的天空》等著作。(百度百科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