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强才能国家强

—— 中国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汪海访谈录


2018年03月22日 05:02    来源:美中时报    张来民/文


1988 年4 月20 日于中南海怀仁堂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和获企业管理优秀奖、论著奖的代表合影。第二排右第六位为汪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认为,在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强起来,首先是中国企业要强起来,不能停留在“大而不强”的状态。企业强才能国家强,企业兴才能民族兴。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30周年。经过30年的发展,当时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的20位企业家,有的退休,有的被免职,有的病逝,有的入狱,有的出逃国外,唯有汪海,不仅缔造了双星这个牌子,而且将把它做成中国世界著名品牌,并且至今仍然为双星鞋服的发展拼搏奉献着。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30周年,美中时报记者近日独家采访了“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双星名人集团总裁汪海。


       什么是企业家


       美中时报:1988年4月,您和其他19位厂长经理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企业家”,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新名词。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一直走到今天的“长寿总裁”,对“企业家”的概念怎样理解?


       汪海:我认为,应该从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企业家的成长过程。可以说,中国企业家成长的道路有艰难有坎坷,可谓崎岖不平,波澜壮阔。“企业家”这个称号,早在计划经济时期是没有的,1988年国家进行优秀企业家评选后,企业家这个词才广泛进入大家的视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意识的萌发到落地生根发芽,再到蓬勃发展,我们真正走上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企业家的地位逐步得到确立,由认识到认可再到重视。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把企业家的精神、企业家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感到非常高兴,很受鼓舞。


       美中时报:国外经济学家一般认为,企业家是使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这三大基本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而创造财富的第四大要素。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逊说,“企业家是推动企业生产发展、推动企业这部大机器运转的心脏”。他的基本特征是,敢于承担风险,通过创新增加社会财富。作为企业家,您对企业家的特征有什么看法?


       汪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有一个模糊的观念,就是一当厂长、董事长或总经理就叫“企业家”。这是对企业家的一个不正确的看法,也是对企业家的内涵不理解,对企业家的概念不清晰,对企业家的作用不认识。


       在改革开放初期,那个时代我曾经把中国的企业家分为五类:“机遇企业家”、“产品企业家”、“贷款企业家”、“关系企业家”和“市场企业家”。“市场企业家”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美中时报:为什么这样说?


       汪海:企业家不是职务,也不是职称,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拼杀出来的,是商战中敢竞争能打赢的“市场将军”。


       美中时报:汪总就属于“市场企业家”,而且我知道,在企业界、新闻界您有着“市场将军”的称号。不少学者、记者以“市场将军”为名,为您写过专题报道或专著。


       汪海:我当过军人,我认为市场也是战场,所以我认同“市场将军”这个称号,我是“市场企业家”。“市场企业家”不光有适应市场的产品,还必须有思想、有理论,创出自己的企业文化,才称得上是市场企业家。只有市场企业家,才能不管身处什么行业,不论遭遇了多么复杂的市场形势,面对什么样的经济危机,都能驾驭好这个企业,并且立于不败之地。


       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美中时报:对,记得您曾经将企业家的特征概括为八个方面:政治家敏锐的头脑;哲学家的思想;军事家统领全局的谋略;思想家的理论;实干家锲而不舍的苦干精神;外交家的翩翩风度;理论家的治企理念;冒险家的胆识与创新勇气。


       汪海:你说的企业家的这八个特征,是三十年前在那个时期,那种社会环境下我提出的,现在,我们进入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代,企业家要发挥富国强民的引领作用,要树立企业家的新精神。我记得,2017年4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强调:“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这段话给企业家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我认为新时代的企业家应该具备八种新精神,即牢记使命创造民族品牌的精神,不忘初心为社会奉献的精神;敢于担当弘扬正能量的精神;扎实认真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勇于挑战敢于竞争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精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企业家,还要有八个基本的素质,就是诚信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创新是企业家的前进动力,科学决策是企业家的成功保障,市场意识是企业家的首要观念,精益求精是企业家的行为准则,文化理念是企业家的思想体现,真抓实干是企业家做样子的表率,创品牌是企业家的爱国情怀。


       对于市场的企业家,我有一句格言,企业家要有发展的头脑,不能有发热的头脑,企业家要时刻保持冷静的思维和有远见的决策能力;我有一个观点,对企业家来讲,只要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


       美中时报:汪总,您作为第一代优秀企业家,也是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全国劳模,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专家,在全国橡胶行业,您是公认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在业内您也是以亲力亲为的实干家出名,您认为这八种精神和八种素质如何落地?


       汪海:这其中有两个核心,一是怎么想,就是用什么样的观点作为指导思想,我认为一个企业家要有五种思想意识感,即:带着爱国敬业的自豪感,为民族工业振兴的使命感,带着为员工谋福利的责任感,带着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和市场竞争的危机感。二是怎么干,要做到五个真抓实干,即: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大干,扑下身子真干,挽起裤腿实干,困难面前埋头干。


       双星品牌与民族品牌


       美中时报:改革开放前,中国既没有企业家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改革开放后,在企业家的带领下,中国企业也是从小到大,不断发展起来。对40年来中国企业的改革与进步,您作为亲身经历的实践者,有什么样的体会?


       汪海:我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企业的进步主要表现七个方面。第一,政企分开;第二,厂长经理负责制;第三,打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第四,公司制改革;第五,引进年薪制;第六,建立资本市场。第七,鼓励企业走出去。在这些方面双星一直走在前面,把当年濒临倒闭的一个橡胶九厂(双星前身)做大做强,做成垮行业、跨所有制的特大制造加工业集团,创出了中国享誉世界的“双星”这个民族品牌。


       美中时报:据说,在中国当年您是第一个提出创名牌的,在国人都没有品牌意识的年代,您是如何想到创中国名牌的?


       汪海:这个说来话长,简单的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双专业排球鞋,我送给了当时女排的袁伟民教练,其良好的功能性和舒适性深得女排姑娘们的喜爱,但是,她们只能在训练的时候穿,正式比赛时必须换上国外某厂家的鞋,因为它是个品牌,是和我们女排签了和约的。这件事深深的刺痛了我的民族自尊心,也激发了我创中国人自己的名牌的强烈愿望。这时我就找到当时任人民日报经济部副主任的艾丰同志,谈了我对创中国名牌的观点和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重大意义,艾丰同志很赞同,根据我的观点,写了中国第一篇关于名牌战略论述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我提出的创中国人自己的名牌的观点,引发了人们对名牌的探讨,引起了国人对名牌的关注。


       美中时报:由此看来,是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激发了您创中国名牌的思想,几十年来您也一直致力走品牌发展的道路,创出了多个中国名牌产品。


       汪海:是的,思想决定行动。我带领着双星人从做好每一双鞋开始,坚持不懈地实施了名牌战略的企业发展之路,在鞋服行业,研发、做出了中国第一双高档旅游鞋、助力中国航天事业研发了航天鞋,为著名篮球运动员穆铁柱、郑海霞特制的篮球鞋,先后研发了马家军跑鞋、专业乒乓球鞋、研发了专业厨师鞋、护士鞋等一系列专业鞋;在机械行业,研发了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产权的“V”法造型线、中国第一台不锈钢带抛丸清理机;在轮胎行业,研发了世界第一条彩色轮胎,并在短时间内把轮胎产品做成中国名牌;先后使双星专业运动鞋、双星旅游鞋、双星皮鞋、双星轮胎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双星也成为中国橡胶行业唯一拥有四个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


       美中时报:双星作为中国制造加工业的一面旗帜,曾经开创了许多行业第一,但您始终没有满足,不断的创新变革,您在创出多个名牌产品后,还提出了创品牌的新论述,您认为名牌和品牌有什么不同?


       汪海:由创双星这个牌子,到把这个牌子做成名牌,再到现在的运作品牌,我对名牌和品牌有很深的感悟,我认为名牌是就产品而言,大多是产品凭借着自身的质量和品质,通过宣传,有了一定的市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了一定的认可;说白了,名牌就是一个有了名、出了名的产品;而品牌,更多的涵盖了企业家的人品、道德、精神,通过产品的品质体现了企业的文化,展现了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双星作为民族品牌,始终把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富强尽心竭力当成发展的宗旨,这也应该是中国民族工业共同的责任和担当。


       美中时报:从我们的交谈中,我能感受到您作为一名老企业家有着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内心蕴含着一股民族自豪感和为民族争气的使命感。据报道,在2001年上海APEC会议期间,您曾经提出了“民族牌”的概念,能否谈谈那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发生的?


       汪海:在那次会议期间,中央电视台组织了一个活动,邀请了上海十大院校的部分大学生参加,当时有10位企业家代表参加,我是其中之一。活动中我们每个人手里发了一个红色牌子和一个蓝色牌子,蓝牌代表同意中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厂,红牌表示不同意。大家都按照各自的思想举了代表自己意愿的牌子,唯独我一个人什么牌都没有举。杨澜作为现场主持人很惊讶地问我:汪总,你举什么牌啊?我接过话筒,对着现场观众说,我不举蓝牌也不举红牌,我举民族牌。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四大发明惠及全世界;中华民族是有气节的民族,抗击侵略,抵御外辱,从来是不屈不挠,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有着13亿人口的世界最大市场,怎么能做别人的加工厂,而没有自己的品牌呢,我举民族牌,就是要创我们自己的品牌,中国人就要有自己的民族品牌。我说完之后,会场沸腾了起来,在场的上千名大学生群情激昂,一片欢呼。


       美中时报:真为您这种民族精神点赞。您把创品牌放在了民族利益的高度,赋予了品牌更多的社会责任,给品牌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我也从中理解了您为什么提了那么多关于品牌的论述,很多精辟的语句被人称为汪海语录是有道理的。


       汪海:语录谈不上,但我确实提出了不少关于品牌的论述,这些警句是为了教育我的员工,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传播一种正能量,企业员工传播正能量的方式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精工细作干好每一件产品。这是一种人品的体现,是最朴实的爱国行为,最真实的爱岗敬业,最好的为品牌增光添彩。让员工知道创品牌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让员工懂得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有了品牌,企业才能发展的更好,民族才会长盛不衰。所以,我提出了品牌是市场竞争中的原子弹,是核武器,是员工的金饭碗,是商战中最大的政治、最强的战斗力。这也是双星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生命力。


       企业强与国家强


       美中时报:您总结得很精辟。说起双星的发展历程,可以说真正代表了中国企业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这次到青岛来,我看到出现了“双星”和“双星名人”,这是怎么回事?


       汪海:说到双星和双星名人,要从双星的发展历史来说。双星的前身是一个老国有的橡胶九厂,主要的产品是做鞋,后来发展了服装,我带领大家创出双星这个牌子后,企业依靠品牌战略日益发展壮大,就形成了鞋服、房地产、轮胎、机械、热电等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23个行业综合性制造加工业的特大集团。2002年,青岛市按照国企改革政策,把鞋服这一块进行了改制,成立了民营股份制的双星名人公司,市政府依据国企改革法规对我个人奖励了双星名人公司21.88%的股份。这就形成了以轮胎、机械、热电等为主的双星和以鞋服为主的双星名人,一个国有,一个民营,就分成了两个独立的公司。2013年,我从国有退下后,双星名人这批员工要求我继续留下来,为双星名人的发展再做点贡献。那么我现在作为双星这个品牌的缔造者,就带着双星名人,也叫双星鞋服这批创双星这个牌子的老员工继续战斗在市场一线。


       美中时报:为了这个牌子,您可谓是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正是有了您这样一大批企业家,推动着中国企业不断取得进步。其中不少中国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


       汪海:的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逐年增多。我记忆中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从1999年开始,中国企业参与并入选世界500强,当年中国内地企业有5家上榜:中石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化工和中国粮油。2002年,增加到11家,去年达115家,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这也反映了中国企业的进步,反映了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但是,世界500强基本上是按照规模和销售收入计算,从质量上看,中国企业500强“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制造业是中国的脊梁,工业的代表。去年我在“第三届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上说,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我们国家的制造工业确实做大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做强,这对我这样的老企业家来讲,是一桩“耿耿于怀”的“心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认为,在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强起来,首先是中国企业要强起来,不能停留在“大而不强”的状态。企业强才能国家强,企业兴才能民族兴。


       美中时报:说得好!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曾说:“美国的事业就是企业,”企业是国家的基础。美国之所以强大是与企业的强大密不可分。企业强则国家强。这是世界各国进步的规律。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这40年中国企业“大”了起来,那么下一个40年,中国企业要“强”起来。


       汪海:你说的对。但是中国企业如何强起来是一个大课题,需要多部门深入研究。


       美中时报:作为企业家,在您看来,中国企业如何强起来?


       汪海:我认为中国企业强起来,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讲,首先要不忘初心,承担起社会责任,做出高品质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要把做世界知名的大品牌、强品牌当成自己的使命,做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理论的创造者,道路的开拓者。这不是喊口号,当你把事业当成自己的生命时,当你把国家兴盛,民族安危装在心里后,你自然的就会这么想,这样做。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企业家的初心,是使命,是责任,是担当。


       其次,从现阶段企业发展来看,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改革开放初期,由政企不分到政企分开,为国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当时的政企分开是为国营企业“松绑”,与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竞争的市场主要还在国内。如今市场环境变了,中国已经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边界早已打破,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处于同一个竞争舞台上。在这种背景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必须发生变革,由重监管到重服务、由依靠行政命令到依靠法律法规、由官本位到企业本位、由企业依附政府到企业自由竞争。只有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中国企业才能做强。在这一点上,习总书记已经明确给我们提出要求,就是“亲”和“清”的关系。


       第二,淡化企业所有制观念,中国境内的企业一律平等。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反对垄断的经济。原有关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所有制区分企业的标准已经不再适合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应该根据中国全球化发展战略,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对现行有关企业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制定统一的企业法或公司法,凡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是中国企业,享受同样的国民待遇,公平竞争。


       第三,要改变重大轻小的观念,保护中小企业。大企业可以做强,但强企业不一定都来自大企业。中小企也可以做大做强。企业的活力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后备军。企业强不只是大企业强,也包括中小企业也要强起来。其实,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保护中小企业。据我了解,美国,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究;德国政府通过立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了负责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金融机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共10章61条讲得都很好,关键要落实。只有众多中小企业强起来,才能为大企业强、国家强、民族强奠定雄厚基础。


       美中时报:您为什么特别强调中小企业强起来是国家强大的基础?


       汪海: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交通、海洋、航天、能源、国防等方面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是由无数的单一产品的中小企业提供零配件和配套服务才组成各种大型的装备产品,配套的每一个小部件都达到精工细作的标准,我们整个制造加工业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真正走在别人的前面,我们的民族工业才会真正强大起来,中小企业只有做精了,才会做强。这其中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先进的加工设备,二是先进的管理方法和高标准的工艺要求。尤其是工艺标准更为重要,我们很多企业有世界最先进的加工设备却做不出最优质的产品,就是我们的工艺标准不高,品质要求不严,出现了最先进的加工设备却做出了低质甚至粗糙的产品来。所以才会有买个马桶盖跑到日本去的尴尬。这就说明,我们中小企业只有把每一个部件、配件做细做精,我们的整体的制造加工业才会强盛起来,我们的民族工业才会真正强大起来,我们的国家才会真的富而强、富而美。


       美中时报:您说的很对,我听说您提出了要提升企业的加工制造水平,首先要打造好四支队伍,哪四支队伍?


       汪海:这也是我要回答你的第四个问题,要重视四支队伍建设。第一个队伍是有担当精神的企业家;第二个队伍是工作严谨一丝不苟的工匠团队;第三支队伍是有专业智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第四支是任劳任怨、爱岗敬业的员工队伍。


       企业要有魂


       美中时报:怎样理解这四支队伍的关系?


       汪海:关键是企业家队伍。


       我经常说,企业要有“魂”,就像军队需要“军魂”一样。毛泽东主席的建军理论、建军思想铸造了解放军的军魂,习近平主席的强军理论、强军思想焊牢了解放军的军魂。军魂是文化、理论、精神、作风的引领,各级指挥官常年坚持不懈的落实和执行铸造出来的。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竞争,竞争说白了就是商战中的战争,同样,商战中的企业家就是战争中的将军,我认为我就是“市场将军”。企业做到长盛不衰,也必须靠企业家给这个企业铸造的魂,有了这个魂魄的支撑,才能打造一支拖不跨、打不烂、冲的上、过得硬、打得赢的商战中的铁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会独具特色、独放光芒。


       美中时报:听过您的许多新论述,但“企业魂”是第一次听您这样具体的论述,它包含什么?


       汪海:企业魂是由文化、理论、思想、作风铸造起来的。它代表了企业家的精神、道德和担当。企业魂是员工的信念,体现在每个员工的行动上,贯穿在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企业魂是用文化引导、教育、培养出来的。双星品牌的发展历程证明,我们既创出了双星这个民族品牌,也创出了一部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在改革开发初期,我就提出了爱厂求实、拼搏兴利、开拓前进的文化理念,成为全国最早提出文化理念的企业,开启了文化治企的新篇章;我提出的有人就穿鞋关键在工作,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积德行善等文化理念被人称为汪海语录;我提出的ABW管理理论,被人称为中国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活学活用传统的三字经,创出双星鞋服人自己的管理三字经、工艺三字经,形成企业三字经管理新文化。


       美中时报:双星名人的企业文化丰富多彩,特色鲜明,这也应该是双星这个牌子长盛不衰的奥秘所在。


       汪海:应该是这个道理。在双星品牌的发展中,我用文化聚了企业的魂,并身体力行做示范践行了这个魂,在管理中以严高细的标准落实了这个魂。所以,我用三句话总结:市场是企业生存的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文化是企业壮大的魂。


       美中时报:我记得之前听说您把企业文化的核心定为三句话八个字。我没有记错的话,您说的三句话应该是:继承传统优秀的,借鉴外来先进的,创造自己独有的。八个字是:实事求是,行善积德。


       汪海:是的,你说的没错。我们坚持发扬和传承道德、感恩和品牌三大文化,把双星鞋服打造成百年品牌,建成百年老店。


       美中时报:您的宏大理想一定能实现,因为可以说您正在给这个牌子注入一种新生命。


       汪海:这种新生命也就是一种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是精神、是诚信、是作风,是文化,是企业家行善积德的情怀和爱国、爱民族、奉献社会的初心。把这些正能量汇集在一起,用在企业上就形成了企业魂。


       美中时报:讲得非常好!非常感谢汪总在百忙中接受美中时报的专访。




       汪海简介


       汪海,是中国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中至今仍然活跃在企业改革发展前沿的唯一一位,双星品牌的缔造者,现任双星名人集团公司总裁。他经过战争的洗礼,历经市场的考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实践者、冒险者、成功者和幸存者,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非常有影响力的“长寿企业家”。


       汪海1941年生于山东微山,是一名老模范、老先进。1959年荣获全国十大优秀共青团员、山东省和青岛市“先进生产者”称号,1961年应征入伍,1965年参加抗美援越,先后担任二等功臣班班长、指挥排排长、连指导员,1971年转业至青岛,1974年进入青岛橡胶九厂(双星集团前身)。正是他,为双星确立了中国特色、市场导向的发展路线,并将一个有着“夕阳产业”之称的竞争性微利制鞋企业做成了“朝阳现象”,创出了“九九管理法”和中国人自己的ABW哲学管理法,创出了九大企业文化(即感恩文化、道德文化、品牌文化、竞争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工匠文化、企业魂文化、品质文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族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汪海同志也因此获得世界风云人物的称号、入选世界5000名伟人、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专家、全国首届优秀退伍军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首届中华十大管理英才等上百个荣誉称号,成为大型文献纪录片《共和国外交风云录》中我国唯一一位最具个性的外交企业家。2005年,经相关部门评估,汪海企业家身价高达321.42亿元,成为中国企业第一人。


分享按钮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