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打造山地旅游“升级版”助力脱贫攻坚


2019年11月28日 09:21    来源:美中时报    冷桂玉/文

《24 道拐历史的弯道——烽烟再起》陈亚林 摄。


《万峰林布依寨新貌》赵瑜摄。


《同台竞技》 何杰 摄。


《静谧三岔河》梁振兴 摄。


《山水人家》熊昭霞摄。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万峰林,山峰奇秀、错落有致,田野纵横、状似螺纹,河水蜿蜒、又似绸带,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浑然天成的山水景观,构筑成一幅绝美画卷。


       2019年国庆假期的第一天,王玉香戴着草帽,背着竹箩,拎着竹篮,盛着栗、柑橘、梨等,从果园里湿滑的便道上小心翼翼地走过。早起劳作的人们互相打着招呼,用温软的布依语交谈。


       对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纳灰村村民来说,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节。稻、果丰收,鸡、鸭肥美,这些充满着生态气息的农产品通过加工成布依糯食系列、特色小吃系列等,很快就能通过电商平台,甚至登上飞机,进入上海、北京等城里人的餐桌。


       不过,对王玉香的女儿、37岁的岑良美来说,她更期待的是旅游旺季到来。平时,岑良美在兴义市区内有一个固定的凉剪粉小摊,别看小,日进毛利300来元(人民币,下同)不是问题。五一、国庆等节假日,以及每年山地旅游节会期间,她会把小摊搬到万峰林景区大门附近,每天毛利润可达平时的三四倍。就这么一个小摊,让岑良美一家建起了楼房、美化了庭院,还把儿子送进了大学。


       纳灰村,这片原处于上万座奇秀峰林之间、毗邻碧波荡漾万峰湖的布依族村庄,民宿依山而建、农庄鳞次栉比、田园绕山偎水,富裕起来的人家比比皆是。小村因山地旅游的兴起而迅速拨开贫困落后的迷雾,成为人民幸福富裕的“中国十大美丽乡村”。


       纳灰村民罗益素夫妇开的乡村客栈常常爆满。“真是忙得晕头转向,房间早就全部订出去了!”罗益素一边忙活着招呼客人一边说。这得益于家乡旅游产业发展,在外打工多年的夫妻俩决定返乡,开起了乡村客栈,每年旅游旺季时,一天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    


       “以前哪个晓得这大山这么值钱?”回想起以前的日子,纳灰村村民们常常感叹:“全都是石旮旯,走路坎坎坷坷。”


       贵州省是中国山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2.5%。位于贵州西南部的黔西南州则有着全球分布面积最广的喀斯特山地,富集了喀斯特峰林、高原湖泊、瀑布、峡谷等众多山地特殊地貌要素。


       如何念好“山字经”?黔西南州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乡村旅游,持续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从2015年起,黔西南州累计已投入700余亿元,建设旅游项目357个,打造了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重点线路和山地特色旅游目的地。


       普安自行车赛道、安龙攀岩场地、贞丰三岔河露营基地、兴仁放马坪滑草场……如今,随着一个个山地户外运动场地建成投入使用,黔西南州山地旅游热潮不断提升,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竞相体验山地户外运动的乐趣。


       第二次来到黔西南州双乳峰景区旅游的厦门游客肖敏说,“每一次到贵州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这里风景优美,气候还十分宜人,每一次来都舍不得走。”


       走进位于黔西南州贞丰县的双乳峰景区山脚下,纳孔布依古寨的村民余理翠正忙着招呼来店里吃饭的游客,过去一直在沿海打工,随着家乡旅游的发展,她也回乡开起了“农家乐”,主打乡村腊肉、豆花、农家土鸡等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消费,月均收入8000多元。


       在黔西南,依托山地旅游实现村美人富、逐步走上振兴之路的美丽乡村已达350座,它们正各美其美、各显特色、各展所长:兴义纳灰村及周边村寨群众开办农家乐、乡村旅馆、民宿、名小吃店等300多家,户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群众还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和创业纷纷走上富裕路,几乎家家都有小轿车、住进了小洋楼;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依托山地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种养产业,2018年人均纯收入已突破1万元;晴隆县2400户贫困群众以“特惠贷”入股二十四道拐文化旅游开发总公司,每户每年仅分红即可获利2500元。


       “太阳出来照山岩,山中藏有富贵财。只等贵客一来到,金花银花滚进来。”新编布依山歌,唱出了黔西南人民依托山地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喜悦之情。山地旅游,已成为黔西南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助力黔西南走出一条破解发展与保护矛盾的新路子。


       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8年,黔西南州旅游人数从1526.68万人次增加至6338.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12.01亿元上升到509.01亿元,年增速均在30%以上。这得益于山地旅游发展,不仅乐了游客也富了村民,目前,黔西南州旅游业发展累计带动7.32万贫困人口脱贫。


       近些年来,伴随着徒步、自行车、越野车穿越、野钓、漂流等各类山地户外运动赛事活动,“黔西南”这个地名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这是黔西南大力发展山地旅游的成效之一,而选择这个发展路径,是建立在黔西南对自身优势有精准认识,同时对消费市场有深入调研的基础之上的。


       位处贵州山地的黔西南州,拥有全球分布面积最广的喀斯特山地以及喀斯特峰林、高原湖泊、瀑布、峡谷等众多山地资源,在发展康养产业和户外极限运动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随着山地旅游近年来在全球的兴起,如何将山地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成为黔西南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黔西南州山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只是贵州山地旅游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贵州大力加强山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山地旅游业态,全面开拓旅游市场,持续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加快建设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全域旅游示范省,贵州旅游业实现持续“井喷”。


       10月30日,2019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及第七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在兴义市开幕。山旅大会落户黔西南已有五年,在大会年复一年的强力推动下,黔西南以山地旅游为重要抓手,文体旅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将曾经制约发展的连绵大山逐渐变为“金山”,带动整个黔西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无数像罗益素夫妇一样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不再靠在石头缝里种地或者四处打工求生存,他们通过开办农家乐、售卖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多种形式实现脱贫,藏于深闺的银饰、绣片等变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和支柱。


       山地旅游方兴未艾,对于贵州而言,绵延大山早已不再是发展的桎梏。越过崇山峻岭,贵州已然找到了最佳的发展路径,“山”路必将越走越宽阔。



分享按钮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